參考消息網4月6日報道英媒稱,中國在非洲的首輪投資熱潮集中在自然資源開採領域。中國人對金屬和能源的巨大需求從整體上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這反過來又加快了非洲大陸經濟增長。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4日報道,如今隨著中國許多産業過剩産能累積、投資增長放緩,中國支撐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時代已經結束。需求走低導致2014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下跌。中國不大可能重新擔負起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的角色,而是準備轉變為最大的資本輸出國。這為非洲國家帶來了新的機會,非洲各國政府應該做好準備以便從中獲益。
吸引勞動密集型價值鏈
報道稱,許多勞動密集型全球價值鏈正在開始轉移出中國。由於經濟發展以及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勞動適齡人口數量不斷下降。此外,經濟增長還導致薪資水準整體上升。上述兩個因素意味著在大部分勞動密集型行業,中國不再擁有相對優勢。
一直以來,非洲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度很小。因此,目前這個轉變的受益者大多是中國的周邊國家以及其他亞洲國家。但鋻於許多非洲國家擁有大量而且數量還在增加的年輕勞動適齡人口,它們有潛力向勞動密集型生産過程提供勞動力。
如果非洲國家政府能夠努力爭取一小部分勞動密集型價值鏈轉移到非洲,也能帶來就業機會的大幅增長。然而要做到這一點,非洲大陸需要大力改善投資環境。
競爭和限制條件
報道稱,中國越來越多地輸出資本還引起發展援助領域的競爭,因為非洲國家政府不再只能單一地依賴傳統金主的援助。這讓他們在談判中處於一個更有利的位置,援助附帶的限制條件從整體上變得越來越靈活。
報道稱,與此同時,擁有額外的融資渠道讓非洲國家政府在與中國投資者談判時掌握更多籌碼,可以確保投資者滿足基本的勞工權益和環保要求。
在這個變化的背景下,傳統金主仍有很大操作空間。他們的一個新利益領域是給非洲政府提供諮詢和專業知識,幫助非洲國家積極處理與中國投資者之間的關係。非洲大陸已經有這方面的案例。
例如,非洲國家聘請英國或美國公司擔任工程監理,確保中國公司承建的項目符合必要標準。另外一個領域將是支援非洲國家政府建立更加有效的公私合作關係。
報道稱,中國投資很大程度上瞄準的是能源和交通行業,也開始從本質上附加更嚴格的經濟條件。隨著中國在委內瑞拉等一些國家遭遇貸款償還問題,如今中國投資者在發放貸款前常常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宏觀經濟評估,以確保能收回貸款。
挑戰和機會
報道稱,中國經濟增長和在非洲的投資仍存在一些挑戰。例如,中國公司在非洲的一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常常大量使用中國勞工,甚至一些本可雇傭當地勞工的低技能崗位也是如此。此外在非洲大陸,除了在基礎設施和製造業領域的大型投資,還有越來越多中國中小企業進入非洲零售和批發行業,與當地人形成競爭。
報道稱,由於中國企業融資更容易、出售的商品價格更低,許多非洲國家商界對這種類型的競爭十分反感。然而,這類挑戰是非洲國家有能力也應該積極應對的。
非洲各國應該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中國的崛起及其對非洲越來越大的興趣,並主動利用其中的機遇,特別是應該制訂相應政策,吸引正在轉移出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因為這麼做將帶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編譯/郭駿)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