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審計總署10日向議會呈交最新調查報告,其中兩則與中國相關的內容引發輿論關注。《印度時報》報道稱,報告顯示,中印兩國防務水準上的差距正日益加大,無論是國防預算、軍人素質還是潛艇、導彈、戰機等裝備水準,印度均已明顯落後,特別是在中印爭議邊界地段,印方一側破敗的基礎設施將嚴重影響印度軍需物品及人員的投送。《印度斯坦時報》12日報道稱,報告還對印度軍方後勤部門大量進口中國物資頗為不滿。
《印度時報》10日報道稱,審計總署的報告顯示,中印長達4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印方于上世紀90年代起計劃建設的73條“戰略公路”,原計劃2012年全部建成通車,但目前只有22條到23條公路竣工。報告特別指出,即便是這些被認為“完工”的“戰略公路”,也有很多達不到應有的軍需標準。比如應用於多管火箭發射系統的軍車就無法在這樣的道路上行駛。主要負責“戰略公路”修建工作的印度邊境道路管理局難辭其咎。該機構負責修建73條“戰略公路”中的61條,至今已花去464.4億盧比預算中的453.6億盧比,而這些錢所修建的22條公路總長度只有707公里。
《印度時報》稱,與印方一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西藏已有5處機場,密集的鐵路網以及超過5.8萬公里的道路。解放軍可以在短時間內向中印邊境地區投放超過1.5萬人的軍隊,與印軍形成3:1的軍力配備。
印度審計總署在報告中還流露出對後勤保障的擔憂。《印度斯坦時報》12日文章稱,在調查印度餐廚儲備部後,印度審計總署認為通過該部門分發到印度軍隊及準軍事部門的毯子、門墊、雨衣、拖鞋等大量物品來自中國,其引進不僅缺乏有效的質檢,也與印度鼓勵本地製造的政策背道而馳。對此,印度餐廚儲備部辯解稱,相關部門沒有任何禁止進口中國産品的條令,“我們是從中間商那裏採購,這對印度經濟以及印度人就業都有好處”。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周良臣】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