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道 美媒稱,中國現在正處於一個大型信貸激增之中。有鋻於此,來自一個關鍵信貸指數的警示印證了對衝基金經理凱爾·巴斯等看跌的人的預測,巴斯認為中國會發生巨大破産,需要對金融體系進行救援。中國最大券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固定收入研究的明銘(音)認為,這個指數誇大了中國的風險。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11月14日報道,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指數已達到該國有史以來最高點。國際清算銀行認為,這是可預示潛在金融危機的唯一最可靠指數,該行在2011年對36個國家的分析中發現,大部分銀行會在指數高於10%之後發生危機。
報道稱,信貸與GDP之間的“差額”指的是提供給家庭和企業的貸款額佔GDP的比例。貸款佔GDP的比例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意味著出現了信貸激增,其中蘊含著出現問題的風險。
北歐和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發生的危機就出現在貸款佔GDP的比例高到一定程度時,同樣美國出現信貸激增時,該數值也飚紅,從而演變成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
中國最大券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固定收入研究的明銘(音)認為,這個指數誇大了中國的風險。他對國際清算銀行的某些計算方法質疑,還表示該數據沒有考慮到國情差別。
明銘説:“每個國家的經濟結構以及政府和銀行之間的關係都不一樣。中國的銀行大量資産是政府債務,因此,只要政府在還債,就不會發生大規模違約或銀行危機。”
報道稱,另一個問題在於,這個警告可能來得過早了。以西班牙為例,這個因房地産泡沫而最終破落的國家的這一數據在1999年就開始亮紅燈了,但是直到近十年後危機才開始顯現。
有時候,危機永遠也不會出現。澳大利亞於2004年末進入危險區,並一直停留至2008年,但是躲過了徹底垮臺。學者和經濟學家依然在討論原因,其中可能包括信貸的品質以及採取的一些政策提高了金融穩定性。
很多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銀行危機並非不可避免,原因包括該國的資源、主要屬於國有的金融體系、資本控制以及有限的海外債務。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恩格爾于9月份告訴彭博電視臺:“我們不會在中國看到2008年西方發生的或2011年歐洲發生的那種銀行危機。”不過,研究系統性風險的恩格爾認為存在經濟停滯的風險,因為方向錯誤的信貸會給生産力帶來拖累。(編譯/魏曉慧)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