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瑞銀報告:無證據表明美國 製造業開始復興

2016年10月28日 08:58:43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本報日內瓦電 記者陳建報道:瑞士瑞銀集團近日發佈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無論從總體水準還是單個商品類別看,均未發現製造業回流發達國家或者進口被其國內生産替代的明顯證據,更無法證明美國製造業開始出現復興。

  報告認為,如果某些商品製造回流發達國家,則發達國家對這些商品的進口應該會出現明顯下滑,但事實並非如此。與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相比,儘管危機後的進口貿易依然疲弱,但是不論哪個商品類別,都未出現發達國家由國內生産來替代進口現象。例如,發達市場對紡織品、服裝、鞋以及玩具等低附加值産品的需求出現放緩,但這同總體進口放緩的趨勢是一致的。當這些産品仍有需求時,它們似乎仍然是從發展中市場輸送過來,而不是在美國國內生産或者直接由3D設備列印。報告指出,在石油行業,美國國內的採油活動確實替代了很多石油進口量。在電腦和電子産品等高科技産品類別上,美國仍然擁有國內生産優勢,但這並不能代表美國製造業的復興。

  報告還表示,機器人大規模替代人工的現象也被誇大了。迄今沒有跡象表明機器人生産的産品規模已經大到足以令工廠關停、大量工人下崗以及衝擊新興市場國家出口的程度。例如,對於一家緊跟當前智慧手機龍頭訂單的代工廠而言,人工仍比目前智慧化程度不高的機器人具備更大靈活性。一旦訂單對新的零部件要求出現變動時,可以迅速配備不同的員工來調整生産線,以便跟進需求變化。

  報告認為,未來科技擁有巨大潛力,很多科技有潛力降低生産時間和損耗,或者降低小型工廠的成本。但是,未來5年內這一切在宏觀上帶來重大影響的可能性很小。例如2011年,3D列印等快速成型製造技術帶來的營收,還只佔美國製造業出貨量的0.01%。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