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經濟學人:“一帶一路”展現中國領導人的深遠謀略

2016年07月05日 09:04: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經濟學人:“一帶一路”展現中國領導人的深遠謀略

  據《經濟學人》近日報道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展現了中國領導人的深淵謀略。《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未止步整頓中共紀律性和國家改革,他還希望重建亞洲的經濟與政治秩序。“一帶一路”的官方口號凝聚了習近平的亞洲觀:這一表述既頗具中國特色,又展現了中國領導人一貫凝練而深邃的智慧。在三月的博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到,“一帶一路”理念將“順應時代潮流,增進區域與全球合作”。這是中國對外的莊重宣示。

  2013年,習主席在哈薩克首次提出一帶一路理念。他當時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設想,以推動絲路沿線主要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數個世紀前,這條絲綢之路曾是絲綢商隊及其他商隊往返中國運輸商品的必經陸上要道。它起始於中國,橫穿中亞地區和俄羅斯,直抵北歐及亞得裏亞海的威尼斯。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這條海上之路東起中國東南沿海城市,途徑越南、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東非再到蘇伊士運河,最終抵達歐洲。彼時,外界普遍認為這兩個倡議空洞無物,與在外訪問的領導人頻繁提及的內容沒什麼兩樣,只是為了重溫歷史上所謂的和睦對外交流。

  可是,近幾個月來,這個想法有了實質性進展。中國政府對習近平主席的倡議投入資金。中國政府並承諾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投資500億美元。儘管受到了美國的阻撓,中國此舉卻刺激了57個國家爭先恐後地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創始股東國。中國還撥款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大手筆投資的動機之一是中國自身利益的考慮。中國企業希望承接其中多數的工程項目,包括公路、鐵路、港口建設及管道鋪設等——這是實現全新的“互聯互通”格局所必備的先決設施條件。中國出口企業將受惠于更加便捷的交通網路。此外,幫助鄰國發展也將會開拓新的市場。而中國看似已經達成其目標導致外界將此比作二戰後美國援助西歐重建的“馬歇爾計劃”。

  中國並不喜歡這樣的類比,因為中方認為馬歇爾計劃是美國牽制蘇聯的策略之一。中國堅持認為,這兩個倡議旨在為全人類謀福,用中國官方最喜歡的表述——能實現 “雙贏”。毫無疑問,中國也希望資金和投資能贏得友誼。中國著名國際關係專家閻學通認為,中國需要通過“購買”的方式來維持與鄰國間的友好關係。

  在深受低廉油價和在俄羅斯打工人員匯款數量暴跌雙重打擊的中亞地區,中國未來更大力度的參與受到歡迎。俄羅斯即便警惕中國會逐步削弱其在中亞前蘇聯加盟成員國的影響力,但它如今過度依賴中國在貿易方面的優惠條件,因此除了對中國的舉措表示贊同之外也別無他法。然而,在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這一提議上,外界對中國的意圖普遍持懷疑態度。中國在南海的大興土木的行為在爭議島嶼上引發爭議,並給外界造成了一種中國粗暴地欺淩弱小鄰國的印象。

  因此,東南亞國家最初對“一帶一路”倡議是持有懷疑態度的。對中國倡議一貫持先表示支援,然後再提出問題的馬來西亞政府在這個倡議上的態度也不同於以往。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山慕丁·侯賽因表示,海上絲綢之路“引發質疑”,應是各國達成一致意見之後的聯合倡議(即區域性一致意見),而不應是中國的一家之舉。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維多多起初也持懷疑態度,因他聲稱希望將印尼打造成一個“全球海上樞紐”。他現在傾向於轉而支援一帶一路倡議——這一轉變也是意料之中的,因為印尼自己的計劃需要對港口及其他基礎設施投入鉅額投資,而印尼希望中國能予以資助。在三月,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訪問中國期間,兩國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並達成了“海事夥伴關係”。同時他表示,印尼的規劃與習主席的理念是“相輔相成”的。

  當前局勢下,印度新任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卻採取了獨闢蹊徑的應對方法。三月,他訪問了斯里蘭卡、模里西斯以及塞席爾,向這三個印度洋國家承諾將加大合作力度,同時闡明瞭印度作為海洋大國的自身利益所在。這看起來不像是對中國海上計劃的一種回擊。但在今年一月,莫迪與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達成了一份共同的“戰略部署計劃”。印度暗地裏對中國雄心勃勃的海洋計劃做出的回應就是再次鞏固與鄰國間的關係以及拉近與美國的關係。

  中國稱霸亞洲?

  即將在五月訪問中國的莫迪將不太可能會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提出異議。同印尼總統佐科一樣,莫迪將歡迎中國投資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不過,關於習近平所描繪的未來亞洲——即中國作為地區的核心樞紐、中國領導的機構在亞洲經濟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以及中國海軍提升遠洋巡航能力並部署到更廣泛海域,莫迪和佐科可能仍心存疑慮。習近平的中國夢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重新崛起的大國重振古已有之的實力,實現“引領亞洲地區”之夢,更像是讓韓國和日本等國脫離美國戰略核心圈,加入中國的核心圈。即便中國夢不能讓全亞洲為之振奮,這也絕非大國陰謀,而是一個眼光長遠而切實穩健的發展大計。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