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匯市

從對港貿易數據差異看匯率預期

2016年02月02日 10:40:00  來源:國際商報
字號:    

  海關總署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12月內地對香港出口猛增10.8%,金額飆升至460億美元,創出近3年來新高。當月內地從香港進口更是激增65%至21.6億美元,創出3年來最大增幅。而2015年1~11月,內地與香港貿易額為2962.4億美元,同比下降11%。

  內地與香港去年12月單月的進出口貿易數據不僅與前11個月相比大顯反常,還與香港官方統計1月26日公佈的數據相差甚遠。據港方統計,去年12月份香港向內地出口1681.32億港元(約合216.9億美元),僅增長0.9%;香港自內地進口規模為1837億港元(約合237億美元),同比下降1%。香港與內地統計數據兩相懸殊,引來頗多關注。

  另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電郵給路透社的最新數據,去年12月份香港對內地的黃金總出口(本地出口及轉口)從11月的103087公斤升至152158公斤(約合152.158噸),按月增47.6%;減去自中國內地進口的黃金量,當月由香港凈流入中國內地的黃金總量,自11月份的79003公斤升至129266公斤,按月大增63.6%。

  異常的數據背後,必有異乎尋常的表像和內因。

  從過往經驗來看,內地從香港進口貴金屬異常大增,往往包含虛假貿易的成分。另外,電子類産品(尤其是IC産品)貿易的異常增加,也常是虛假貿易的有效工具。因為貴金屬和電子産品金額高、體積小,且電子産品價格波動大、易於人為設定等便利條件,多成為虛假貿易的良好載體。仔細分析內地海關統計數據,會發現內地自貿區的出口量大增,輸往香港的出口量大增,其中尤以電子類産品(尤其是IC産品)的進出口為最。

  從內地自香港月度進口猛增65%的成因分析,有可能與利用內地和香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匯差加大有關。境內外人民幣價差從去年11月起明顯拉大,一度高達2000點左右。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人民幣匯率存在巨大價差,意味著投機者可以通過虛假貿易套利,通過虛增對香港進出口在境內外套取匯差就是其中一種方式。路徑則為假出口以人民幣結算換得人民幣流入,然後用在岸價換取美元,再假進口把美元匯出,到離岸換取人民幣。如此往復,不斷獲得人民幣離岸和在岸的價差。

  從內地12月份對香港出口猛增10.8%的情況來看,除了為賺取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匯差增加出口外,另一種可能是,進入2016年,眼看著美元升值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仍在,為了提前償還美元外債,部分累積大量外債的內地企業選擇成本更高的人民幣融資利率,利用發債、貸款等手段籌集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還債,以降低匯率風險。我國內地企業目前有高達1萬多億美元中短期外債需要償還,假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今年貶值5%,對借有美元外債的企業來説,等於額外增加了5%的融資成本。所以,利用內地對香港的虛增出口,把人民幣在境內結匯成美元匯到境外,不失為一個方法。

  再有,今年僅1月上半月,銀行就發放了1.7萬億元貸款,創出歷史新高,但股市仍連摸低點。那麼巨量的貸款去了哪?以東方航空為例,其1月4日發佈關於優化公司債務結構的公告稱,為優化公司債務結構,降低匯率波動風險,經與相關金融機構友好協商,于近日償還美元債務本金10億美元,公司美元負債佔帶息負債比例有效降低。東方航空這一舉措就是借貸人民幣,兌成美元償還美元外債。新年伊始,企業“走出去”購並境外企業的案例也多了起來。如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出資並購GE的家電業務,並購金額為54億美元;萬達集團收購美國好萊塢傳奇影業公司多數股權,交易金額為35億美元;中聯重科超30億美元收購美國設備企業等。

  人民幣貶值預期盤桓不休,我國一些企業增加人民幣債務,降低美元信貸,以獲取匯兌收益。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努力從銀行獲得人民幣貸款,換成美元,並通過各種渠道,轉移至境外或並購境外企業、資産,以保值和升值財富,這是每個經濟人的理性行為。當每個理性經濟人朝著這一方向努力時,猶如滴水匯成河流,人民幣匯率貶值趨勢日漸明顯,其龐大的體量將使這一進程很難停止。

[責任編輯:李振]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