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網路訂餐規模超3500億元 如何破解“黑作坊”寄生亂象

2017年03月16日 08:35:1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題:網路訂餐規模超3500億元 如何破解“黑作坊”寄生亂象

  新華社記者 陳聰、毛偉豪

  標榜私房菜、私家廚,背後竟是“蒼蠅小館”;送到家門口的網路美食,竟然出自“幽靈餐廳”……隨著網路訂餐“井噴式”增長,線上“黑作坊”卻屢屢造成人們“舌尖上的焦慮”。

  中國烹飪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餐飲收入3.58萬億元,其中網路訂餐市場規模達3579億元,佔比約10%。“黑作坊”寄生亂象如何破解?有關部門和第三方平臺能否撫平老百姓“舌尖上的糾結”?

  新規豎起“高壓線” 網路訂餐“綁定實體店”

  網路餐飲的迅猛發展,主要得益於第三方平臺的快速成長,然而“成長的煩惱”如影隨形,入駐平臺商家資質良莠不齊,一些“黑作坊”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為進一步細化第三方平臺及入駐商家義務,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佈《網路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綁定實體店”的規定引起業界熱議。

  徵求意見稿規定:“利用網際網路提供餐飲服務的,應當具有實體店舖並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專家就此表示,“綁定實體店”的規定將在網路餐飲食品生産的源頭端豎起一道“高壓線”。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指出,新規要求平臺入駐商家“綁定實體店”,就是要求每個和尚都要有個廟,俗話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廟是一個門檻,可以篩掉不少靠平臺為生的“假和尚”。

  朱毅認為,目前外賣業競爭激烈,平臺自律是必然要求,但多輪競爭淘汰後,幾大平臺狀況差別不大,自律難免進入疲態。這時候就需要強有力的監管介入,出臺細化規範是應時之需。

  “甩手掌櫃”要不得 第三方平臺需做好“把關人”

  據業內人士透露,“黑作坊”“蒼蠅館”頻現,源頭線上下,根子在平臺。治理網路訂餐亂象,還需第三方平臺做好“把關人”。

  ——平臺責無旁貸。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此前強調,要嚴格落實網路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責任。要確保網上展示的食品經營許可證真實,這就是確保線下生産經營者必須是實體店,而不是“黑作坊”;要確保送餐過程食物不被污染,因為送餐的物流公司是第三方平臺挑選指定的;要確保對消費者提出的投訴得到及時處理,因為消費者是在第三方平臺上訂餐並結算的。

  ——效益讓位安全。據“餓了麼”副總裁郭光東介紹,為保障消費者權益,“餓了麼”將升級保險服務,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投訴在48小時內進行賠償。用戶一旦通過“餓了麼”平臺吃外賣而引發食物中毒、致病就醫等問題,可在該APP中一鍵申請理賠,直接由保險公司進行賠付。

  ——平臺實時監控。美團點評首席食品安全官鐘永健表示,美團點評通過“天網系統”查詢商家資訊,獲得動態提醒:商家許可證是否要到期、消費者投訴是否增多、是否存在超範圍經營等。美團點評通過這一系統隨時掌握商家管理資訊,完成對入網商家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但面對數量龐大的入駐商戶和消費群體,當前監管方式仍有其局限性,升級監管模式勢在必行。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指出,由於第三方平臺自身的管理手段有限,抽檢和監測僅交給平臺來做,恐怕基於成本等因素,實施效果恐將大打折扣。

  “三位一體”促共治 智慧監管引領“網際網路+餐飲”未來

  攔截“黑作坊”,不憑老套路。《“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提出,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加快形成企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由此看出,“産”上把好關,“管”上用好力,做到監管部門、第三方平臺、消費者同頻共振、“三位一體”共同治理,是網路餐飲未來發展的方向。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指出,強大的監管,不是把企業“管死”,而是以市場機制倒逼監管效能,把産業進步作為監管升級的源頭活水。

  如何在監管中發揮平臺優勢,形成“1+1>2”的效應?據北京市食藥監局新聞發言人唐雲華介紹,北京市食藥監管部門積極引導平臺與餐飲連鎖企業、中央廚房和集中配餐單位對接合作,提升發展空間;發揮平臺技術資源優勢,運用大數據分析成果配合監管部門實行有效監管,使平臺成為支援政府社會管理的有力助手。

  “按國外網路訂餐佔餐飲收入30%計算,未來我國網路訂餐市場將是萬億元以上規模。”朱毅認為,“網際網路+餐飲”的未來在高處。

  “網際網路+餐飲”正如源頭活水,注入老百姓的“柴米油鹽”。專家指出,加強“網際網路+”方式的監管,不僅是高科技監管方式的體現,更是和監管對象相匹配的監管配置,要善於實施線上智慧監管,解決網路訂餐各環節的具體問題。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