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港元資産成“香餑餑”揭秘內資南下路線圖

2016年10月17日 10:33:05  來源: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每經記者 袁東

  近在咫尺的港元資産,正為內地資金競相追逐。內地投資者首選的港元資産,無疑是港股。但港元資産,不僅僅限于港股。之前被不少人看空的香港房價,在今年2月以來大幅上漲,而這與今年內地資金開始流入香港股市的時間點幾乎同步。此外,今年以來,內地居民赴港買保險的勢頭也越來越火。圍繞港元資産被追逐的邏輯,短期以及中長期的趨勢,《每日經濟新聞》進行了全面採訪和分析。

  財富的積累、渠道的拓寬、政策的放開,讓內地投資者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方式參與內地以外的其他市場中,也讓內地人士可以更為方便地進行全球範圍內的資産配置。目前,A股正處於休整階段,加之美元走強的預期來襲,這讓內地資金走出去進行全球配置的意願更為強烈。

  由於香港與內地相接,語言、文化都相差無幾。此外,香港擁有歷史悠久且成熟的市場運作機制、高效的地方政府機構。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由於採取聯繫匯率制度(港元匯率與美元掛鉤),因此港元資産可以視作美元資産。上述原因讓香港成為內地資金投資的首選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與香港金管局及各方大佬的交流,試圖為您呈現內地資金南下香港的路線圖,解析資産全球配置之路。

  近3000億元人民幣流入港股

  無論從交易成本、流動性、還是從操作難易程度來看,股票毫無疑問是內地資金佈局港元資産的首選標的。

  自從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之後,內資投資港股的大門正式打開。截至今年10月14日,內資通過滬港通渠道共計凈買入2829.77億元港股,而且仍在繼續凈買入。

  近3000億元資金流向港股,特別是今年以來內資加速流向港股,與港股今年的技術性牛市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上述資金改變了香港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結構。

  港股市場成交量裏,內地資金的比重在2014年後急速上升。港交所最新數據顯示,在2014年10月~2015年9月,內地資金成交量佔港股市場總成交量的比重達9%,與美國資金量持平,在香港本地以外資金中僅次於英國,英國資金佔港股資金總成交量的10%。

  中信證券楊靈修指出,本輪資金南下“最原始的動力”來自美元升值和內地投資回報率下降,這比100個動聽的海外投資故事都更具吸引力。我國資本賬戶還未完全開放,QDII額度被限制,“互聯互通”成為目前資本走出去的最佳制度設計。如今,保險、實業等“聰明錢”已走在前面,未來預計其他資金將前赴後繼,內地資金將在港股産生更強的邊際定價能力。

  今年香港樓市、保險受追捧

  在內地人士眼中,香港的房價早已遠超內地。雖然2015年下半年開始,香港住宅價格及成交量開始顯著下滑,但從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住宅市場開始企穩。

  今年第二季度,香港每月的平均成交量回升至4567宗,進入下半年香港住宅市場成交量繼續回升,7月~8月,月平均成交量達到了5032宗,伴隨成交量上升,住宅價格也同步回升。

  香港金管局在9月份的報告中指出,二手住宅市場成交量自今年2月份的歷史低位開始回升,在開發商採用較為進取的銷售計劃吸引買家,包括提供高成數按揭計劃及免息免供期等推動下,一手市場銷售大幅上升。

  除了港股及香港地産,香港的保險也成為內地人士追捧的標的。據香港特區政府保險業監理處資料,在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對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達301億港元,佔香港上半年個人業務新造保單保費的36.9%。

  香港金管局:維護資金進出自由

  面對今年以來內地資金加速買入港股,及內地人士對香港樓市及保險的興趣增大,作用類似于中央銀行的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香港金管局)對香港的經濟及資金流向都有重點的關注。

  香港金管局是香港特區政府架構中負責維持貨幣及銀行體系穩定的機構,並向財政司司長負責。

  對於眾多資金流入香港購買港元資産的現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向香港金管局進行了採訪。香港金管局發言人表示,香港作為一個開放型經濟體及國際金融中心,一直維護資金進出和港元兌換的自由。香港金管局以宏觀的角度監測市場資金跨境流動情況,以評估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我們留意到,近期全球市場的風險胃納(投資人能承受的最大風險值)有所提高並且偏向新興市場,導致亞洲及新興市場的資産價格上升,而香港市場也大致跟隨這一趨勢。”香港金管局發言人表示。不過,該發言人還是指出,美國經濟和國際金融環境現在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市場對美國加息的預期會因最新的經濟數據隨時改變,這些改變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全球資金流向,引發資産價格的波動。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