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李小加:全球化的凈風險時代已經到來

2016年08月26日 15:56:44  來源:財新網
字號:    

  “我們這一代人可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一代,下一代人有可能將是全球化風險的承受者。”8月25日舉行的亞布力夏季論壇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對中國而言,全球化的影響正在從凈受益轉向凈風險。

  李小加認為,當前應從三方面觀察全球化對於中國的影響:收益、責任和風險。過去二三十年,中國在各個方面均受益於全球化;但放眼當下,收益正逐步向“凈風險”轉變,意即所得遠小于所失。

  凈風險何在?李小加認為,匯率首當其衝。由於人民幣缺乏定價能力,隨時面對貶值風險,居民財産也同步面臨縮水危機。雖然收入絕對值不變,但卻時刻發生相對變動。這樣的變化並非海嘯一般席捲,但卻像退潮潛移默化,不知不覺間水準面就已開始下降。

  在應對上,李小加給出的解決方案則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抓緊開放國內資本市場。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上一個關鍵步驟是在去年11月30日,IMF宣佈正式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決議將於今年10月1日生效。2015年年中以來人民幣不斷承壓,年末央行推出人民幣兌CFETS貨幣籃指數,藉此追蹤人民幣對美元以外主要貨幣的價格趨勢。到本月中旬,該指數較去年下跌約8.6%。

  此外他還談到,目前民眾仍習慣於將錢存入銀行,而非自行做出投資決策;財富更大程度上由政府主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風險。李小加提出,應當“把錢還給老百姓,讓機體中、毛細血管裏面的人知道怎麼管自己的錢。”

  多元化的資産配置有多重要?李小加以日本為例:雖然二十年以來GDP基本處於原地踏步狀態,但由於擁有海外權益和資産配置,日本民眾仍能維持較高的生活水準。對比之下,中國持有債務較多,核心貨幣利率不敢動;但動則有短痛,不動卻有長痛。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日本在GDP幾乎沒有增長的情況下,GNP由1995年的2.9萬億增長至去年末的4.8萬億美元。

  但面對風險和損失,投資者仍然依賴於政府主導的監管和保護模式,像一個時常哭鬧的孩子:“稍微開放一下就叫,政府一看孩子哭了就得管。”他認為,這樣的迴圈也束縛了改革;只有經過幾番動蕩,才能完成資本市場的開放。

  李小加曾數次談及匯率波動風險。今年1月,他在網志中再次強調應係好匯率“安全帶”:管理人民幣匯率風險的需求迫切,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雙向波動將成為新常態。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