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中國製造"承包"裏約奧運 港媒:體育經濟進軍全球

2016年08月11日 08:30:53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8月10日報道港媒稱,在明艷的陽光與抗議的喧囂中,裏約熱內盧成為史上首個主辦奧運會的南美洲城市。從地鐵列車到場館建設,從奧運吉祥物玩偶到各國國旗,“中國製造”進擊裏約奧運市場,已成為最大贏家。

  香港《亞洲週刊》8月14日(提前出版)一期發表題為《進擊的中國奧運經濟 瞄準全球化市場金牌》的文章稱,近年來,中國的體育經濟方興未艾,越來越多大企業和富豪投資國內外職業運動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可以預見中國將會成為未來全球體育經濟的重要玩家。

  提前佈局奧運市場

  在奧運會開幕前一週宣佈通車的“奧運地鐵”裏約地鐵四號線上運作的列車全部是“中國製造”。這批列車由中國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生産,最高設計時速為100公里。這並非中國列車首次為在巴西舉辦的大型體育賽事服務。早在2014年世界盃期間,由中國提供的電動車組就為無數觀眾帶去了便捷的觀賽體驗。

  據官方公佈的資訊,巴西為舉辦此次奧運會至少投入120億美元的經費。身為全球製造大國的中國,早已積極佈局爭食這塊奧運商機大餅。為迎接2014年世界盃和2016年奧運會,裏約提出了龐大的城市交通運能提升計劃。中國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累計取得巴西地鐵和電動車組近600輛列車訂單,總金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除地鐵之外,裏約奧運“中國製造”的身影幾乎無所不在。裏約奧運會的250萬個吉祥物玩偶以及紀念徽章都是由北京華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生産製造的。建設奧運村的工程機械主要由中國的三一重工、徐工和中聯重科等企業提供,中國起重機目前在巴西的市場佔有率超過80%。更重要的是,無論哪一場比賽由哪些國家奪得前三名,頒獎臺上升起的國旗也幾乎全都是“中國製造”。因此有人戲稱無論本屆奧運會中國能奪得多少獎牌,中國都是裏約奧運最大的贏家。

  提升體育産業高度

  2014年10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將發展體育産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正式吹響了中國體育産業發展的號角。除此之外,該意見還明確提出了中國體育經濟十年後的發展目標,即2025年體育産業總規模要超過5萬億元。

  奧運會作為全球化市場環境下的世界體育盛會,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全球體育品牌紛紛啟動奧運戰略,試圖借助奧運提振業績。中國國産體育品牌也不甘示弱,希望借著四年一度的奧運東風,在全球體育經濟市場份額之爭中搶佔一席之地。除了安踏贊助中國代表團領獎服、361度贊助裏約奧組委之外,其他品牌如匹克等也以贊助其他國家代表團及運動員的形式出現在裏約奧運會上。

  除了緊隨奧運契機密集流入的體育用品製造業的“橫向”資本,近年來不少資本也在不斷挖掘體育産業中經紀、文化、傳媒等領域的“縱深”層面。由於民營企業相對於國有企業具有運營靈活、決策可控、行銷活躍等優勢,自然成為體育經濟這塊朝陽産業新版圖上的第一批探索者和開拓者。

  過去幾年,中國民營企業家如王健林、郭廣昌等都紛紛投入體育行業,斥資並購建立體育産業全版圖,或建立體育産業集團,或打造足球俱樂部,或搭建全球化的足球産業發展平臺。

  中國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對此表示:“近年來中國的民營企業已經開始往體育産業的縱深發展,進入體育經紀、賽事轉播、體育節目內容運營的層面。中國的實體經濟和製造業已經到了增長的乏力點,民營企業轉向文化創意産業是大趨勢。”

  發展機遇前所未有

  中國體育産業規模不斷增長,全國體育及相關産業對GDP的貢獻2006年是0.46%,而到了2014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産業總規模已超過1.35萬億元,實現增加值4040億元,佔當年GDP的0.64%。橫向比較來看,2014年美國體育産業增加值甚至佔到了GDP的2.93%。中國人口大約是美國的四倍,近年來新興項目不斷涌現,中國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支援和籌備各類賽事,這説明體育運動品牌在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

  李光鬥表示:“中國本土體育運動品牌面臨的挑戰也是明顯的,與國際運動品牌相比,本土品牌科技含量不足,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體育産業在競爭中處於劣勢。中國體育品牌走出國門需要把握一點,即聯合協作。”他舉例説,樂視有體育賽事內容轉播方面的優勢,恒大有體育經紀方面的優勢,李寧有體育用品製造方面的資歷,而體育産業是一個輻射點廣泛的行業,如果能實現聯合經營而不是目前的各攻一點,中國體育品牌便有更大的可能在世界範圍內嶄露頭角。

  恰逢中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市場化放寬、文化産業興起的“天時”,兼具中國作為産量大國、製造大國、人口大國的“地利”,再加上中國民營企業家勇於弄潮開拓市場的“人和”,中國的體育經濟無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也將會以令世界震驚的速度向全球化市場進擊。

中國製造的裏約熱內盧地鐵4號線列車(法新社)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