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專訪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內地越開放 香港越繁榮

2016年02月03日 11:06: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專訪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內地越開放香港越繁榮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接受人民網專訪(王子涵攝)

  在香港提及金融管理局,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本職任務是維持香港金融體系穩定與健全的特區政府直屬機構,對於維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功不可沒。在日前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議期間,它的“掌門人”——總裁陳德霖表示,人民幣離岸市場自今年初以來的波動不會影響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地位。

  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之一,香港方面如何看待人民幣國際化?隨著“一帶一路”進程的加速,香港如何從中受益,又有哪些優勢?內地開放和上海的發展,會不會削弱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帶著這些問題,人民網記者對陳德霖先生進行了專訪。

  人民幣國際化成績驕人 但任重而道遠

  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邁出重要步伐,被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順利晉陞“一籃子貨幣”其中一員。從不能使用、不能跨境流通,到去年成功入籃(SDR),陳德霖認為,人民幣走到這一步,説明受到了國際的認可。但要完成國際化,還任重而道遠。

  陳德霖説,英國、美國的貨幣國際化經過很多年,這跟國家的軍事、經濟、貿易的發展分不開,人民幣國際化也將是漫長和複雜的過程。

  陳德霖分析稱,改革開放至今數十年,中國早已擺脫過去缺資金、缺技術、缺管理經驗的“三缺”短板,而是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走出去”已成為主要趨勢,“一帶一路”建設是主要路徑,人民幣國際化則是特別助力,三者相輔相成。數十個“一帶一路”國家對人民幣結算的巨大需求,催生了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的要求,香港若能發揮好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將會獲得巨大收益。

  “一帶一路”機遇難得 利於做大金融中心

  除了從人民幣國際化中受益外,香港還能借“一帶一路”的春風,在招商引資方面獲益。

  眾所週知,香港是國際性金融中心,那麼,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香港應該有何作為?有哪些優勢可以發揮?作為香港金融部門的“掌門人”,陳德霖借梁振英特首的話説,香港在法律、會計、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非常多。“搞項目不光有資金,還需要管理經驗多,香港人才可以在這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説。

  香港多年來逐步構建了完善的金融體系、專業的金融分工、標準化的金融産品和齊備的金融基礎設施,形成了強大的金融資訊聚集和金融研發能力及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屆時只需在現有平臺上建立一個資金出入境的便捷平臺,同時做好金融仲介的工作,憑藉香港在法律、會計和項目管理上的“一條龍”服務特色,香港將會吸引資金與項目源源不斷地碰面。

  “八字”方針決定繁榮 角色清晰至關重要

  近年來,內地越來越開放,也給了香港一些壓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定程度得益於直通內地的仲介角色。有人擔心,如果同樣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政策開放,會不會衝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陳德霖認為這種想法完全沒必要——內地越開放,香港越繁榮。“香港的戰略地位,就是八個字——‘背靠內地,面向全球’,這個角色做的好,香港就繁榮。做不好,香港就不行。” 他説,香港就是一個“仲介”。

  但陳德霖也提醒道,內地開放不意味著香港可以坐等“發財”,“香港需要更有競爭力,增強自身的實力。”他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

  近段時間,美聯儲的加息頻率難以琢磨,全球大宗商品持續低迷,主要新興國家經濟前景難改頹勢。對中國而言,雖然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但經濟增速仍遠超世界多數國家,也出臺了多項措施應對風險。因此,做好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本職,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將有利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也利於香港本地的繁榮。(曾偉、付龍、陳瑤、王子涵、覃博雅)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