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從總理劇透看二季度經濟是否向好:GDP或增6.8%

2017年07月10日 09:00:53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從總理“劇透”開始 看二季度經濟 是否“繼續向好”

  二季度經濟數據將於下週一發佈,未來一週市場必然進入數據敏感期。更早了解過去一個季度的經濟運作情況,無疑能夠洞察先機。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發現,在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後,二季度經濟數據依舊穩中向好。

  首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已兩次透露二季度經濟運作情況。其一,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致辭時表示,從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二季度保持了一季度繼續向好的態勢;其次,李克強6日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時表示,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態勢,成績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第二,率先公佈的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超預期反彈,分析認為,經濟運作已進入平穩區間。

  最後,參與“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的經濟學家預測二季度GDP(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速平均值為6.74%,較一季度的6.9%有所放緩。而給出上述預測值的23位首席經濟學家中,有14位認為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將為6.8%。

  PMI的先行預兆

  “成績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從總理的講話可以發現,上半年的經濟情況較為樂觀,二季度的表現也應穩中向好。

  李克強還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1~5月,不僅傳統發電量、貨運量、企業新訂單都明顯增加,反映新經濟的一些數據增長得更快,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利潤是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與此同時,作為“經濟先行指標”,PMI往往領先於經濟週期的高峰和低谷數個月。國家統計局前不久公佈的6月份PMI為51.7%,比5月份上升0.5個百分點,製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

  中國物流資訊中心分析師陳中濤撰文分析,從PMI走勢來看,已連續9個月保持在51%以上相對較高水準,6月份在歷史同期多見下降的情況下,逆勢而上不降反升,表明經濟運作中的積極因素主導作用突出,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基礎趨於鞏固,經濟運作已進入平穩區間,預計下半年乃至全年經濟保持適度平穩增長格局,增速穩定在6.5%~7%區間之內。

  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PMI回升表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二季度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企業家信心提升。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從新供給形成到供給擴張的關鍵階段,經濟企穩的可持續性有待進一步驗證。

  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今天會發佈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招商證券、北大經濟研究所、華泰證券、西南證券和中銀國際一致預測6月份PPI同比增速為5.5%。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撰文分析,企業補庫存週期將逐漸減弱,不會顯著拉動需求。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釋放流動性有限,不會抬升産品價格。今年PPI翹尾因素逐月下降,因此,PPI年內高點已過,未來漲幅逐月收窄的可能性較大。

  國家統計局網站7日公佈了6月下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産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據對24個省(區、市)流通領域九大類50種重要生産資料市場價格的監測,2017年6月下旬與6月中旬相比,21種産品價格上漲,24種下降,5種持平。

  今年3月以來,PPI漲幅高位回落,CPI則在低位上升。CPI和PPI同比漲幅“剪刀差”開始縮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總體而言,未來PPI同比漲幅還會進一步下降,CPI同比漲幅還會有小幅提高,所以兩者之間的差距可能會向縮小的方向發展。

  二季度GDP或為6.8%

  二季度以來,投資、工業增加值、企業利潤等多項經濟指標增速放緩,逐漸印證此前市場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但是6月製造業PMI的反彈和非製造業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擴張態勢也讓中國經濟未來走勢平穩的因素在增加。

  張立群表示,一季度經濟有短期衝高,4月份數據回落,市場開始擔憂經濟增速,但從5月份數據來看,經濟走穩的跡象表現出來,有助於堅定市場信心。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預計,2017年二季度GDP增長6.8%。二季度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工業生産加快,新動能繼續積聚,固定資産投資、房地産投資、民間投資增速略有提高,基建投資增速都高於去年同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王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二季度GDP增速可能是6.8%,一方面是和基期有關係,另一方面支撐一季度快速增長的因素在減弱,比如房地産投資、用電量、大宗商品都有減弱的跡象,主動補庫存的現象在減少。

  民生銀行研究院首席分析師溫彬在媒體上表示,今年二季度經濟表現良好。從超預期的PMI數據來看,可能二季度經濟增速為6.8%,甚至達到6.9%,與一季度持平的情況也有可能發生。

  關於二季度經濟繼續向好的原因,財經院綜合經濟戰略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汪紅駒在媒體上表示,2017年上半年加強了三重監管:在房地産市場,熱點城市房地産價格繼續上漲,更多的城市加入需求側限購限貸行列,房地産市場整體上恢復理性;金融嚴監管配合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形成雙支柱宏觀金融調控框架,維護金融穩定,保障金融安全;財政嚴監管規範地方政府債務,化解潛在風險。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會放緩,但依然溫和可控。首先外需改善的因素依然積極,特朗普政府上臺之後,政策面轉向較為務實的方向,因此發生貿易戰的風險在不斷下降。海外需求復蘇會引導年內出口延續恢復性增長,對中國經濟起到一定的支撐。

  經濟難現二次探底

  關於下半年宏觀經濟態勢,上述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三季度工業生産繼續溫和增長,投資增速略微下降,消費平穩增長,出口改善難度較大。PPI同比增速回落,CPI溫和回升。財政擴張的空間受債務約束,貨幣政策回歸中性,金融去杠桿的力度受房地産價格和投資穩增長的目標要求限制。

  王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去産能壓力加大,金融去杠桿、持續的房地産的調控、汽車消費放緩等因素,下半年經濟增速會小幅回落,但全年GDP增速6.5%及以上的目標可以完成。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撰文分析,6月製造業PMI短期回升,其中出口改善貢獻較大,但從微觀行業看,下游地産、汽車需求好壞參半,中上游發電耗煤高開低走,緣于高基數效應漸顯,而去年三季度發電量、主要工業品産銷、鐵路貨運量等工業生産數據基數普遍上升,或令今年三季度工業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劉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通過供給升級,新供給創造出新的需求,進而形成新的動能是中國經濟本輪觸底的根本原因,經濟總體平穩,但基礎並不牢固,下半年仍需密切關注大宗原材料價格過快上漲對下游企業、利率短期上行對融資成本的影響和房地産調控下投資下行的“灰犀牛”事件等三方面局部潛在風險。

  劉哲表示,由於本輪經濟觸底呈現多週期疊加特徵,2017年一季度是存貨週期、産能調整週期、固定資産投資週期的階段性高點,因此短期會出現一定波動。但供給升級帶來的新動能還在不斷形成和擴張,比如高新技術産業佔比不斷提升,工業開始出現由老化供給向中高端轉移等,因此,經濟大概率不會出現二次探底。

  王軍建議,應減少對經濟增速的過度關注,更多側重結構的調整,加強改革紅利的釋放,利用當前穩定的經濟態勢,促進改革措施的落地,尤其是國企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等。

  劉哲表示,要重視一些擾動因素和結構性轉型的迫切性。從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看,新興産業在體量上和傳統製造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放鬆行政管制、恢復民間投資信心、建立完善市場機制,以及發掘勞動、土地、資金、管理等方面的潛力,是重啟中國經濟增長新週期的關鍵。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