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守護千億扶貧資金 審計監管杜絕腐敗漏洞

2017年06月26日 14:22: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辦公大樓。中新社發 趙振清 攝

  中新社北京6月26日電 題:守護千億扶貧資金 審計監管杜絕腐敗漏洞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近20億元人民幣扶貧資金閒置,其中6億多元資金已閒置2年以上;900多萬“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其中有的甚至已置辦高檔轎車和商品房。審計署最新發佈158個貧困縣扶貧審計結果顯示,扶貧資金在地方具體使用中尚需進一步精準聚焦。

  打贏脫貧攻堅戰扶貧資金首超千億

  在脫貧攻堅中,各級財政不斷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2016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中央667億元,同比增長43.4%,省級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

  2016年,脫貧攻堅戰首戰告捷,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5%,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貌明顯改善。

  審計署持續跟蹤審計全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措施落實和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2017年1月至3月,審計了貴州、雲南、四川、重慶、廣西、海南、湖南等20個省區市所屬的15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圍繞“政策”“資金”兩個主線,重點抽查扶貧資金336.17億元。

  “這次審計了158個縣,佔全國貧困縣的比例還是很高的。這幾年開展精準扶貧後,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有所改進,全國貧困人口下降速度加快,問題資金也明顯改善”,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但要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目標,還要不斷改進扶貧和資金使用方式。

  提高識別精準度900多萬人不貧困被剔除

  審計公告顯示,2016年,全國共剔除識別不精準人口900多萬,補錄新識別貧困人口800多萬,嚴肅查處建檔立卡中弄虛作假、失職瀆職、優親厚友等行為,貧困人口識別精準度進一步提高。

  汪三貴説,通過精準識別,將不符合貧困標準的人口剔除,這裡有多種情況,有的家裏擁有大型資産,如有車有房;有的家庭有財政性工資收入,明顯超過貧困標準,同時也補錄了800多萬原來漏掉的貧困人口。目前全國總體有2000多萬戶,8000多萬人在監管系統中,為穩定扶貧效果,其中包括一些脫貧還在扶持的人口。

  審計發現,扶貧資金在地方具體使用中尚需進一步精準聚焦,個別地方存在扶貧舉措不實等問題。審計發現,有105個縣的11.3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資訊不準確或未及時更新,有的已置辦高檔轎車、商品房等未及時退出,個別村幹部在建檔立卡中優親厚友,通過分戶拆戶等方式將不符合條件的親屬納入建檔立卡對象,以此享受幫扶政策。

  “精準扶貧的基礎工作還不夠紮實,依然存在貧困識別和退出標準把握不準、個別村幹部優親厚友等問題”,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司長蘇國霞25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在農村工作比較薄弱的貧困地區對數千萬貧困人口進行建檔立卡,情況複雜,工作量大,難度可想而知。貧困退出又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各地在標準的把握和程式的執行上還處在探索階段。做好這項基礎性工作,還需要上下一起努力。

  近20億元扶貧資金閒置重點監管扶貧資金

  審計結果顯示,抽查的158個縣中,有119個縣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推進慢。由於統籌整合使用不到位等原因,84個縣形成閒置資金19.54億元,有6.23億元已閒置2年以上未能盤活統籌使用。日常監管不到位,發生騙取套取、違規使用、借機牟利等問題3.81億元。扶貧項目實施中因脫離實際等未實現預期效果,涉及資金3.3億元。

  “在財政扶貧資金管理方面,一個突出問題是貧困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推進緩慢,被審計的158個縣中,四分之三沒有及時出臺實施辦法,或納入整合的資金不完整,撥付不及時等”,蘇國霞説,這反映出基層執行能力不強,缺少脫貧攻堅長遠規劃,扶貧資金規模加大後,還是按照原有的思路和方式管理項目,無法有效發揮資金作用。

  蘇國霞提出,在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方面,存在騙取套取、違規使用、借機牟利等現象。我們不能放鬆警惕。扶貧部門要加強與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的合作,加強公示公告提高透明度,把加快資金使用進度作為工作重點,把縣鄉村作為扶貧資金監管重點,切實發揮財政扶貧資金使用效果。(完)

[責任編輯:王怡然]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