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人民日報三問企業家:幹實業前途幾何 成本高不高

2017年05月03日 09:03:2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PPI(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恢復性回升、工業用電量增速回升明顯、企業開工意願增強……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日前亮相,主要指標均好于預期。

  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更是要振興實體經濟。當前,企業生産利潤如何?經營成本有何變化?投資方向會調整嗎?部分領域、行業脫實向虛,怎麼看?記者日前在多省市展開調查,不少靠實業起家、仍依靠實業創新發展的企業家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一問生産利潤

  吉林化纖是一家成長于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公司,主營化纖生産、商貿等。之前一段時間,毛利潤率只有7%到8%。“實體經濟的錢不好賺。我們是傳統産業,紡織業競爭比較充分,基本上全要素都是市場化。” 董事長宋德武介紹,前幾年都不盈利。

  2014年起,公司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産格局。碳纖維從1200多噸、2000多噸、4000多噸,到今年預計超8000噸。隨著新興産品佔比增加,近3年毛利潤率都在10%以上,2016年為13%。

  從事創業園建設和實體孵化的廣州五行科技,通過觀察寫字樓租賃業務盈利也有不少心得。“説實話,剛開始一兩年利潤為負,後面就很好了。”公司相關負責人説。不過,近年來創業園租賃業務在當地不太好做。一方面,市場供應量較大,各類園區興建;另一方面,企業辦公需求量增長趨緩,一些入駐企業也不搞實業。以前2萬平方米園區,半年就招滿,2013年以後基本1年以上才招滿。

  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凸顯,在一些領域、地區、行業比較突出,分化狀況不能忽視,結構調整任重道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艱巨。

  在廣東家電行業,格蘭仕相關負責人坦言,利潤有走低趨勢,“轉型升級過程中,科研、自動化與資訊化等投入巨大,綜合成本也在上升”。創維2016年利潤率從2014年8.3%的峰值回落到只比10年前的3.4%多0.1個百分點。

  生産高科技産品的吉林長春榮德光學公司也經歷著波動。總經理倪國東介紹,當年歐美在高精尖産品上搞技術封鎖,這類産品在國內的早期市場準入門檻比較高。因此,“那時候毛利潤非常高。2007年剛投産的幾年,毛利潤率500%以上。”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國外技術産品打入中國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利潤開始下降。“常規産品毛利潤率在50%左右,一些科技含量相對不高的産品,只有30%—40%。”倪國東説,科技含量高的産品仍可達到100%,但為數不多。

  今年1—3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28.3%,增速比1—2月份回落3.2個百分點。有統計專業人士分析,回落主要原因包括原材料價格上漲快於産品價格上漲,煤炭、石油和鋼鐵等相關行業盈利放緩,同期利潤基數偏高等。

  但同比看,利潤率繼續回升,且利潤增長結構有所優化,採礦業、原材料製造業比重下降,消費品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比重上升。面對不同行業、企業生産利潤分化,關鍵還是要重點抓好産業轉型升級,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工業體系,推動形成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製造業並駕齊驅的結構新格局。

  二問經營成本

  去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各項舉措不斷加大力度。1—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25元,同比減少0.15元。實體企業切身感受如何?調查中,記者請受訪企業給成本負擔排序,人工成本幾乎都位列前三。

  吉林香辰食品公司常選拔人才到外地培養,可沒想到,送出去的人最後不願回來了。總經理楊穎説,用人荒在東北比較突出,培養人才要花費很多物力財力。人才流向北上廣等大城市,留下來的大多不安於現狀。

  “單就生産角度説,用人成本最高。糧食深加工行業,産品附加值較低,工人工資上漲很快。”楊穎説,企業職工待遇在本地區很有競爭力,除五險一金外,還提供旅遊、培訓等福利。

  在天津主營登高安全設備、涂裝工具的金錨集團負責人也發愁。“生活成本加大,用人成本自然上去。所以,高端人才難引進,制約企業創新發展。”

  人工成本究竟有多高?宋德武舉例,吉林化纖11150名員工,平均每人年人工成本超7萬元。格蘭仕相關負責人介紹,人工成本還包括薪資獎勵、食宿等隱性福利成本。

  此外,部分行業和企業反映,原材料成本有所上升。“對我們來説,原材料成本排第一。”創維公司負責人介紹,在電視製造業原材料成本中,螢幕和玻璃佔比最大。

  宋德武説,有些地區、行業,甚至出現原材料炒作情況,投機者較多,但最近管控力度還可以。“一部分負擔主要是原材料運輸,紡織原料生産下游行業主要集中在南方。”

  2015年至今,國家三次降低失業保險費率,並適當降低工傷、生育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為企業降低成本超千億元,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人社部失業保險司負責人此前表示,當前企業面臨生産經營困難,下決心降低企業負擔,放水養魚,將為穩增長、促就業提供支撐。適當減低社會保險費率,正是定向調控重要舉措。此外,有統計專業人士認為,一些不利因素值得關注,如購進價格上漲過快,實體企業降低原材料成本壓力增大。

  三問投資方向

  我國是個大國,發展實體經濟十分重要,應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製造業水準。而近年來,不少實體行業、企業“主業不主”,投資結構和方向有脫實向虛趨勢。

  創維正在調整産業結構,加大發展産業金融、産業園開發等現代服務業。“不會單純增加對股市和地産的投資。”公司相關負責人説:“29年發展實業不斷積累的成果來之不易,不會輕易拋棄。”

  香辰食品從2008年開始投資房地産。“實體經濟賺錢不容易。”楊穎介紹,食品加工行業在東南亞發展很快,對國內市場衝擊較大。“東北糧食一年一熟,生産成本高。品質雖好,但綜合各種因素,我們沒太多競爭力。”

  然而,2013年,投身房地産5年後,香辰撤出了這一領域。“項目雖沒虧損,資金鏈也沒斷,但我們對這個行業是陌生的,所以董事會集體決定退出。”楊穎説,信心還是來自黑土地這片糧倉,“這麼好的原材料,為啥沒信心?”

  下轄硼業、金融、地産等産業板塊的大連金瑪集團,近幾年進軍現代農業,最近看上了黑龍江佳木斯自然環境和農業基礎,決定投資米業。董事局副主席王克儉説:“無論是脫實向虛還是脫虛向實,最終目的都是要實現經濟效益,投資現代農業也是如此,十幾億人對大米的剛性需求擺在那裏。發展實業,會更好促進其他板塊發展;其他板塊賺錢了,也能有更多資金注入實業。”

  “1萬多人,不是靠著炒房能維持的。” 宋德武不打算投房地産,“我們現在是全球最大晴綸、人造絲生産商,民族實業需要老國企。製造業要專注本業,夯實基礎,加速升級,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表示,金融、房地産行業利潤率高,行業報酬結構失衡産生虹吸效應,致使各種創新要素、生産要素逃出實體經濟,進入這些領域。要通過降成本、提品質、優化市場環境等綜合手段,把實體經濟盈利能力和吸引力提上去,讓做實業有前途。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