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用債合理 與債務危機保持安全距離

2017年03月27日 07:45:0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國與債務危機保持“安全距離”(【金融風險怎麼看】系列報道①)

  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記者 王俊嶺

  【編者按】近期,隨著不少企業陸續更新財務報表,海內外各界對於中國經濟轉型時期金融風險的關注也有所升溫。當前,中國的金融風險集中在哪?情況如何?怎樣看待?針對這些問題,本報從今天起陸續推出《金融風險怎麼看》系列報道,從債務壓力、人民幣匯率、資本市場等方面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解析。

  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有42個分論壇議題,其中超過10個與金融風險有關。專家指出,借貸作為金融活動的最基本形式,其在衡量金融風險時權重較大。當前,中國政府、企業、居民等部門債務水準與資産規模比例較為理想,與債務危機保持了很大距離。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以往高速增長時期沒有表現的很多債務問題亦開始顯現。因此,社會各界今後在“去杠桿”及防控債務風險方面還需心存憂患意識,著眼優化結構,堅持久久為功。

  資産龐大用債合理

  金融風險高與低,債務水準佔大頭。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寬口徑計算的中國主權資産總計229.4萬億元,主權負債126.2萬億元,資産凈值103.2萬億元。同時,中國的儲蓄率仍然高達47%,整個債務中外幣計價的則只佔3%。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中國政府部門的負債率水準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同時這些債務主要是用於投資,而非消費。“無論寬口徑還是窄口徑,目前中國的主權資産凈額都為正。這些資産主要由外匯儲備、黃金等貴金屬儲備以及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資産等高流動性資産構成。因此,中國發生債務危機是小概率事件。”李揚判斷。

  在民間負債方面,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等單位不久前發佈的《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7)》顯示,實體企業的經營狀況在2016年下半年明顯好于上半年,如果這一態勢得以持續,那麼2017年銀行整體的經營環境就會有所改善。從長遠看,不良貸款率繼續上升的壓力會明顯減小。

  “從外部看,中國具有很強的對外償債能力,國家信用堅實;從內部看,中國雖然企業部門負債率較高,風險因素相對集中,但目前也不存在引發系統性、大規模違約的可能。”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主任金煜對本報記者説。

  局部風險值得警惕

  在金煜看來,雖然總體而言中國距離債務危機還有很大距離,但在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債務領域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浮出水面,伴隨新業態而産生的風險點有所增多,卻仍然值得人們高度警惕。

  “例如,中國很多中小企業過去發展迅速但在舉債方面不夠規範,這在當時經濟增速較高的背景下並未暴露出太多問題。不過,當前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速放緩,這就讓中小企業償債能力相對較弱的問題更多地暴露出來。與此同時,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P2P’等新舉債形式也增大了監管部門防控風險的難度。”金煜説。

  在經濟轉型時期投資收益率階段性回落的背景下,信貸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亦不容忽視。業內人士指出,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正從傳統貸款的信用風險更多轉變為金融市場風險。這時,相關金融市場的波動,不僅可能更多地引發債券市場“共振”,而且可能影響債務自身安全性。

  此外,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認為,中國的信貸資金配置結構也影響著債務風險的走向。尼古拉斯·拉迪説,如果向經濟生産率更高的部門投放更多資金,則可抵消經濟放緩趨勢,甚至可以促進經濟更快增長。

  “去杠桿”需下“慢功夫”

  那麼,中國應如何與債務危機繼續保持“安全距離”呢?專家普遍認為,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同時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下好“慢功夫”。

  在李揚看來,這一過程必須把握五個要點:一是全面推進創新驅動戰略,提高勞動生産率和全要素生産率。二是保持需求的一定規模,維持國民經濟平穩發展。三是重點降低企業部門杠桿率,使國企改革邁出新步伐。四是控制居民住房信貸,保持居民部門杠桿率穩定。五是加強貨幣信貸控制,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降低融資成本。

  “一方面,債務風險在轉型時期更容易暴露;另一方面,轉型時期有效供給不足與有效需求抑制都會不同程度存在。因此,我們要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為化解風險營造良好環境。”金煜説,轉型時期政府應進一步鼓勵資金流向農業、製造業、基礎設施等有效投資領域,而在政策制定上則要注重形成長效機制,更好地穩定預期。

  日前,財政部公開通報了部分地區金融機構違法違規提供融資的案例,同時加強與銀監會溝通並提出處理建議,無疑是相關部門將去杠桿、防風險做細做實的一個最新縮影。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