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重磅!16位專家解讀美加息如何影響你我錢袋

2017年03月17日 13:45:40  來源:光明網-經濟頻道
字號:    

   光明網3月16日電(光明日報記者馮蕾 光明網記者張琳)3月16日,針對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組織院內外知名專家和媒體,共同研討加息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以及我國下一步的應對策略。來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以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商務部、東興證券的知名專家,圍繞美國進入加息週期可能對宏觀經濟走勢、國際經貿形勢、大宗商品市場波動、以及對中國重大戰略的影響展開深入探討。

重磅!17位專家解讀美加息如何影響你我錢袋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

   當前美國經濟進入復蘇軌道,經濟增長相對比較強勁,通貨膨脹率逐漸接近美聯儲所關注的2%的水準。目前美聯儲加息時機比較合適。此次加息並不意味美國的貨幣政策已經收緊,總體仍較寬鬆。

   首先,本次加息在市場預期之內,此前市場已消化了很多預期的影響。加息之後市場仍有一定反應。美元匯率指數下跌1.08個百分點,美股上升0.8%。對於此次加息國內反應也很快,今天上午央行回購利率、中期借貸利率、招標利率均有上升,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上漲400個點。

   其次,美聯儲官員表示今年還有三次加息,明年也可能還有三次。今後美聯儲如果持續加息,美元進一步走強,美債收益率上升,則全球債券收益率曲線都將上移。未來我國企業走出去對外融資的借貸成本將會上升,債務也將存在一定風險。

   第三,從國內經濟形勢來看,去年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一季度經濟增長有很多亮點。今年完成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6.5%左右的增長沒有太多的懸念。2017年是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年,若美聯儲連續升息,將引發國內借貸成本的壓力上升,對我國經濟穩步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第四,未來對於美國經濟走勢,美聯儲加息步伐,以及美國退出寬鬆貨幣政策回歸常態以後,對國際金融市場、匯率及各方面影響還要持續觀察。應積極跟蹤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和影響,及早做好應對。

重磅!17位專家解讀美加息如何影響你我錢袋

  光明日報記者馮蕾/攝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

   本次美聯儲加息,需重點關注以下四個問題。一是做實了美元進入加息週期的基本判斷,下階段要緊密跟蹤加息的節奏和力度。對全球産業分工格局將産生哪些深刻影響,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該如何有效應對?三是中美兩國應加強戰略溝通,為穩定世界經濟作出表率。四是我國應展現大國自信,保持戰略定力,趨利避害,及時對美聯儲加息等國際大事件作出回應,向世界傳遞積極穩定信號。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白和金:

   國內外市場如此關注美聯儲加息,這本身説明瞭經濟全球化已是一個既成事實,而且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並不會因為某個政黨或某位政治領導人上臺而出現反轉。其次,本次美聯儲加息醞釀已久並且在市場預期之中,與特朗普上臺並沒有直接關係,也未造成外匯市場、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劇烈動蕩,我們也沒有必要急於去做出一個大的反應,淡定的心態冷靜觀察即可。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本次美聯儲加息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標誌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進入了新一輪的加息週期,可能6月份、年末還有一次加息,加息週期會到什麼時候為止,力度會有多大,會受什麼國內國外經濟因素或者非經濟因素影響,這是更值得我們下階段深入觀察和研究分析的事情。在關注美聯儲帶給我國直接影響的同時,還要密切關注由其他經濟體政策調整可能給我國帶來的間接影響。總的來説,美聯儲加息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充分認識其可能帶來的深刻影響,趨利避害,形成合力,在充分利用它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同時並最大限度避免減少對我們帶來的負面衝擊。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馬曉河:

   一是美元加息週期已到來,目前來看,雖然本次加息對我國總體影響較小,但應密切關注加息週期形成所可能帶來的“疊加效應”。二是我國是典型的出超型經濟體,對國際市場高度依賴,美元加息將從供給層面對國內經濟産生一定衝擊。從歷史經驗來看,美聯儲加息將會對匯市、債市、股市、期市産生深刻影響,需提前加以預判。三是美聯儲加息將對我國宏觀政策産生影響,維持穩定貨幣流動性的難度將會有所增加,穩增長目標達成難度也會隨之增大。三是要認識到近年來我國應對美聯儲加息的綜合能力正在加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有明顯提升。建議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和彈性;抓緊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入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積極防範金融風險,特別要關注輸入性通脹和國內價格持續上漲疊加所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

重磅!17位專家解讀美加息如何影響你我錢袋

  光明日報記者馮蕾/攝

   東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

   我主要講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金融市場對此次加息已經有充分的預期,但對國內做券商研究來説,很難對美國經濟基本面下一步走勢做特別深入的研究。二是美國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衝突,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從歷史來看,美國一直是貨幣政策在引導市場預期,特朗普上臺之後發生變化,美聯儲開始追隨市場變化做被動調整,目前看美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存在巨大衝突和矛盾,政府需要多花錢,如果利率非常高肯定是受不了的。所以這個情況下,中期加息的可持續性還是需持必要懷疑的態度。三是香港離岸市場反應,這是非常重要的。美聯儲加息後,香港金管局隨後也加息了0.25%,但香港商業銀行沒有做相應反應,我覺得這個影響還是很大的。離岸市場匯率也發生了變化,大家也已經看到。下一步關於離岸市場這塊,畢竟和內地的聯繫非常強,下一步美聯儲加息,香港一定也會跟著連續加息,會給香港債券市場造成究竟什麼樣的影響,還是需要引起密切關注的。四是美聯儲財政問題。特朗普基建的方案是在十年內投入5500億美元,一年是55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15.4%。我們簡單算一下,每年聯邦財政收入3.25萬億美元,赤字1300億美元,按照3%的赤字率倒推一下,聯邦政府赤字空間最多也就1500億到2000億美元,國債規模的擴大勢在必行,這種情況下一定不會把利率推起來。

重磅!17位專家解讀美加息如何影響你我錢袋

  光明日報記者馮蕾/攝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霍建國:

   美聯儲加息受到國內外政府、機構、學者的廣泛關注。總體看,加息對市場短期衝擊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市場對加息預期進行了充分的消化,有必要更多關注中長期影響,也就是美聯儲連續加息後對全球和我國經濟的影響。

   從商品市場看,去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回升,也帶動不少國家物價水準上漲,這有利於緩解通縮壓力、促進企業經營效益好轉、提振國際貿易,在一定意義上講是件好事。未來,美國持續加息將增加美國和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大宗産品價格需求難以出現明顯回升,同時加息可能導致美元匯率上漲,對大宗産品價格産生下壓作用,再加上OPEC與非OPEC國家圍繞限産的博弈等因素,大宗産品價格保持住回升走勢難度增加。本來估計今年國際貿易在整個全球經濟略有回升的情況下將出現好轉,但目前看不確定性增加。

   從貨幣市場看,當前人民幣貶值預期較之去年有所緩解,特別是今年1、2月份的貿易數據好于預期,也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未來,如果美聯儲持續加息並引發美元匯率上升的話,人民幣匯率還將繼續承壓。美元持續加息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不容忽視,目前所採取的措施感覺力度和效果並不理想,根據以往經驗解決這個問題從根本上講還要靠穩定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穩住了,匯率自然就穩住了。我認為今年完成6.5%左右的增長目標沒有問題,貿易也有望繼續回升,這為穩定人民幣匯率提供了支撐,同時也要採取針對性措施應對美元持續加息。

   從債券市場看,我國地方債、企業債問題外界跟蹤評論的很多,如果美元持續加息可能引發全球性利率上漲,這對降低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融資成本不利,將影響我國債券市場的穩定運作。另外,我國還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目前美國長期國債利率並未因加息而出現明顯變化,但未來如果持續加息,美國國債利率也將隨之上漲,何去何從問題又將顯現。

   對於我國而言,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沿著既定方向落實好重要舉措,越往下走痛苦就會越小,越往下走應對外部衝擊能力就會越強。特別是要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發揮好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用,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重磅!17位專家解讀美加息如何影響你我錢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

   目前美聯儲已經于2015年12月後實施了三次加息,但未來加息的力度和節奏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首先,美國經濟雖然保持住了溫和復蘇態勢,失業率也接近自然失業率水準,但外部環境依然偏緊,復蘇基礎也不紮實,加上加息産生對企業投資、居民消費的抑製作用,經濟走勢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其次,特朗普減稅、增加基礎設施投資的政策將增加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這需要寬鬆貨幣環境的支援,而目前貨幣政策走向是背道而馳的。從以往情況看,美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往往是相互配合的,未來二者如何協調、怎麼協調還有待觀察。按照美國的財年制度,特朗普的財政政策主張要到明年初才能落實,如果説這之前美聯儲可能抓住“窗口期”繼續加息的話,那麼在特朗普財政政策落地後,加上美聯儲主席的交替,加息能否繼續推進則需要畫一個大的問號。

   我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特別是近期固定資産投資、發電量、對外貿易等一系列指標表現良好,PPI持續負增長也已結束,增長速度處於合理區間,未來經濟回穩向好基礎將更加紮實。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我認為對美聯儲的加息不必過度緊張。要堅持以我為主,根據國內宏觀經濟運作情況,對我國貨幣政策進行主動性調整,而不是根據美國貨幣政策進行被動性調整。從大勢看,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是將逐步提升的,不可能兌美元持續走弱,而且這個大趨勢未來將越來越鮮明,從這個角度講,我國貨幣政策調整也要堅持以我為主。

重磅!17位專家解讀美加息如何影響你我錢袋

  光明日報記者馮蕾/攝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所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澗生:

   如何看美聯儲這次加息及其下一步走勢?實際上,美聯儲加息與否通常最看重的兩個核心指標即是價格指標和就業指標,應該説這兩個指標基本符合美聯儲當前加息的要求,從價格指數來看,1月份CPI同比上漲2.5%,核心CPI上漲2.3%,已經達到了美聯儲調控的區間目標。而2月份失業率從1月的4.8%降到4.7%,1月和2月的新增非農就業數都超過了20多萬人,可見目前美國的就業狀況是比較好的。

   再看看美聯儲這次加息的動因,我覺得還有更深層次更長遠的考慮,旨在超前性、有針對性應對特朗普政府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可能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這是預期性的壓力。大家都知道,特朗普的減稅、放鬆金融監管、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主張一旦逐步落實,勢必會導致財政政策的超寬鬆,加大“流動性通脹”壓力。特朗普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必會抬高美國進口商品的價格,導致整體物價水準上升,加大“消費型”通脹壓力;而特朗普實行移民限制禁令,或將提高勞動力工資成本,也會加大“成本型通脹”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美聯儲這次加息是主動性的和適應性的,具有應對未來通脹上升預期的前瞻意義。

   但也要看到,美聯儲的加息週期並沒有真正形成,美聯儲這次加息一方面要凸顯其政策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也帶有或多或少的政治意味和色彩。結合前面講的,美聯儲聲稱今年要加三次,上半年一次,那麼下半年就是兩次。但是,從美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和相關指標來看,今年下半年再加一次的可能性比較大,加兩次可能並不大。因為去年美國經濟四個季度分別增長0.8%、1.4%、3.5%、1.9%,全年僅增長1.6%,是國際金融危機後2011年以來的最低增幅,比2015年下降1個百分點。雖然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各方面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勢頭要好于去年,但仍沒有達到其3%左右的潛在增長水準,因此目前還不宜對美國經濟預期估計過高。

   而從美國的産能利用率來看,今年1月份是75.3%,低於80%左右的長期平均水準,這表明美國當前的産能利用率還沒有恢復到長期正常水準。特別是,特朗普推行的很多政策,如減稅政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上調政府債務上限,加之還有保護主義等,能否真正付諸實施還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從外部環境看,全球主要經濟體如歐盟、日本及新興經濟體都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不容樂觀,加上特朗普新政的因素、英國脫歐、歐洲一些國家大選的因素,以及局部地區持續動蕩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美國經濟復蘇與增長。因此,目前斷言美聯儲加息週期已經形成可能還為時過早,需要進一步觀察。第二個問題是加息帶來的影響。應該説,這次加息對美國經濟來説總體是利好的,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經濟體的影響更多是負面的,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和估計。從一個較長時期來看,若美聯儲連續加息,“高利差”勢必會加劇全球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的分化,導致全球資本流動性紊亂,極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再就是加大“資本虹吸效應”,新興經濟體將面臨日益加大的資本抽逃壓力和風險,也會加重相關國家的資産價格下跌、貨幣貶值、外債負擔及國內金融市場風險。這也是一個大體判斷。

   事實上,對中國而言,我們在這方面已經採取了不少對衝性舉措,不斷依據市場上調逆回購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MLF),我認為採取這樣的政策措施是“兩害相較取其輕”。我們的經濟本身下行壓力比較大,這個時候提高利率就會加大市場融資成本,加大企業生産和投資成本,不利於促進經濟企穩向好。但是,央行這樣做,不僅有效防止形成人民幣持續貶值的預期和外匯儲備急劇減少的壓力,而且也較好應對了特朗普的新政,不給其指控我為“匯率操縱國”的口實,從而有利於促進中美經貿關係穩定的大局。

   下一階段,隨著美聯儲的進一步加息,人民幣長期貶值的壓力還是有的,但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和政策定力,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特別是貨幣政策調控,我們是完全能夠有效應對的。在政策建議方面,我想當前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中美雙方的戰略和經濟對話,加強溝通交流和相關政策合作,這一點非常重要,這裡不僅僅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還有匯率政策、貿易政策等,避免中美雙邊關係走向衝突。再就是,要堅持匯率市場化的改革,加強外匯儲備的管控和資本流動性監管,繼續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從而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給我帶來的不利影響。

重磅!17位專家解讀美加息如何影響你我錢袋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姚淑梅:

   今年以來,美聯儲不斷釋放加息信號,引導市場預期。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臨近時,主要機構對3月加息概率的預測均在90%以上。由於此次加息的前瞻性指引與市場預期一致,市場反應很正面。主要表現:一是美元指數與國債收益率下滑,美股大漲,顯示出市場緊張情緒的緩解以及對美國經濟持續向好的信心;二是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匯率表現穩定。美聯儲加息後,印度、墨西哥、馬來西亞、巴西、南非等國貨幣對美元匯率均呈現微幅升值,表明美聯儲加息並未引發新興市場恐慌。目前看,就短期影響來説,由於美聯儲3月如期升息,市場情緒已經穩定。雖然美聯儲加息指引顯示年內還有兩次加息,但市場普遍預計6月之前不會加息,這在短期內有利於穩定資本流動。此外,美聯儲加息是基於美國經濟形勢改善,但從國際大環境看,此次加息與之前兩次加息時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不同,中國、歐元區經濟形勢明顯向好,日本經濟微幅改善,新興市場經濟已呈現觸底回升跡象,市場對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已有收緊預期。這種情況下,美元指數上漲空間有限。只要中國經濟繼續穩中向好,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準上保持穩定就不會有太大壓力。從中期看,美聯儲首次提及“對稱通脹目標”概念,雖然耶倫表示不必對此過度解讀,但仍引發市場的想像空間,部分觀點認為美聯儲已將通脹目標由2%的上限調整為2%的調控中樞,表明美聯儲或對通脹容忍度上升,預示著未來加息步伐相對緩和。不過,從特朗普經濟政策的很多需求看,是需要弱勢美元做支撐的。總之,美聯儲加息必然會一定程度推升美元,加大我國資本外流壓力,需密切跟蹤應對。但綜合多方面因素看,也要保持定力,無需過度反應。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