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經濟日報評論員:貫徹穩中求進 保持戰略定力

2016年12月17日 10:56:08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分析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認真總結今年經濟工作的經驗成績,並就如何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會議對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政策框架、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進行了系統闡述,這對於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引導經濟朝著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今年的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面對種種困難與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沉著應對,探索和順應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規律,堅持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新動能加快成長,帶動經濟結構出現可喜變化,有力支撐了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信心。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經濟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對經濟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對經濟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調整,經受了檢驗,是符合實際的。

  會議特別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深入學習理解這一精神,並且在實踐中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將“穩中求進”作為工作總基調提出。而將其從經濟領域提升到治國理政重要原則這樣的新高度,是基於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發展特點的深刻認識而提出的,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方法論。總基調,也是總要求。其中,“穩”是大局,“進”是方向。只有“穩”,才能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使改革任務順利推進。

  再以“進”突破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實現兩者的動態平衡,關鍵是在“穩”的前提下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既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急於求成,膽子要大,步子要穩。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眼下,國際環境中不確定因素仍在增多,國內經濟運作面臨不少問題,産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突出,地區、行業經濟走勢分化帶來較大挑戰,一些領域金融風險顯現。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只有堅決落實新發展理念,穩定和完善宏觀政策,著力在鞏固“穩”的基礎上下功夫,多在積蓄“進”的力量上出實招,適度擴大總需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突出提質增效,才能不斷擴大經濟向好態勢,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貫徹好穩中求進,離不開戰略定力。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保持戰略定力,就是要求我們把握大勢、堅定立場,對方向要明確,對紛擾要淡定。心中有數,才能行之有度,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像中把準發展脈搏,在眾説紛紜中開好改革藥方,攻堅克難,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還需要歷史耐心。“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從來都是改革發展的大敵,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破解難題、清除積弊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有只爭朝夕的勁頭,更要有久久為功的韌勁。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張藍圖幹到底,防止亂折騰、翻燒餅,紮實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就能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實現我們的宏偉奮鬥目標。(經濟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張玲]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