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路線圖:著力培育“小巨人”企業

2016年10月10日 13:53:08  來源:央廣網
字號: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有了路線圖,將著力培育“小巨人”企業。發改委等5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支援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産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要著力優化産業結構,用10年左右時間,建立健全支撐産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機制、平臺支撐體系,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産業集群。

  發改委:將鼓勵形成一批“小巨人”企業

  《意見》提出了多項舉措探索産業轉型升級路徑。比如,有效落實“三去一降一補”支援傳統優勢産業改造;重點支援發展“中國製造2025”確定的10個重點領域,培育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提出壯大企業主體。特別強調培育形成一批專業化優勢顯著、競爭能力強的“單項冠軍”企業。鼓勵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一批“小巨人”企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指出,“小巨人”企業,説的是那些規模不大,但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都比較強的企業。

  陳耀:“小巨人”企業就是小而精小而強。經濟規模上它是一個小微企業、中小企業,但是它的競爭力很強,産業特色很明顯、很突出。我們一般把這種規模小,但實力、競爭力、技術創新力這些方面比較強的一類企業稱為“小巨人企業”。

  馬慶斌:“小巨人”企業是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的需要

  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可以説是老工業城市的標簽,而形成一批“小巨人”企業意味著,這些城市將從“大而全”轉向“專而精”。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老工業城市120個,分佈在27個省。其中,東北三省有老工業城市27個,佔比超過了五分之一。此外,全國因煤炭、石油等自然資源開採而興起壯大的資源城市還有262個。

  可以説,這些城市能否順利轉型升級,也對我國工業整體提升至關重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馬慶斌認為,此時提出鼓勵形成“小巨人”企業,符合以創新來帶動經濟發展的需要。

  馬慶斌: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一直處於低迷狀態。過去,這種工礦區、資源富集區,曾經躺在礦上曬太陽過好日子的狀況,在短期看來很難再過上了。原來的企業由於以大為美、以大為榮。往往能真正應對市場變動的核心技術沒及時去發現,沒有及時培育,使得很多企業大但是虛胖。危機來了之後我們就是想怎樣真正把那種符合未來經濟轉型需要、又更好符合把科技轉化為經濟生産力的企業,所以我們為什麼提倡“小巨人”,更多符合我們現在以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的需要。

  金融扶持、服務型政府助力“小巨人”企業

  以東北為例,東北三省是典型的老工業城市,目前東北地區的經濟困局也代表了我國老工業城市的現狀。那麼,在這樣的“大而全”土壤上如何能夠形成“小而精”的“小巨人”企業呢?

  今年8月初,國家發改委曾到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開展了調研。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受傳統産業的影響,一些東北城市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不過,也呈現出一些企穩向好的態勢。

  趙辰昕:從三省內部看,産業相對多元、民營經濟活躍、産業升級快的地區,經濟呈現企穩向好的態勢;分行業看,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新型産業發展較好,産業産值增長都在10%以上。

  民營經濟活躍、新興産業發展較好,這些發展土壤對於形成“小巨人”企業來説必不可少。馬慶斌同時指出,“小巨人”企業如果想要發揮紓解老工業城市轉型困難的作用,還需要金融等方面政策的扶持。

  馬慶斌:小巨人的特點很明顯就是小,它的規模、就業的數量可能沒有那麼多,産值、額度沒有那麼高。既然是小,那麼換句話説,原有的銀行或者金融體系就難以關注到這些中小型企業。這時候我想,更適應這種小巨人企業發展的金融體系、金融創新産品應該更多地來引導和扶持。另外我想説一個小巨人的産生可能不是奇跡,如果一個區域能産生大量的小巨人,那麼政府的作用就要體現出來,也就是政府的能不能從管理模式轉變為服務的思維。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