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上海自貿區三週年:從一枝獨秀到百花盛開

2016年10月02日 12:50:33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滔滔江水,東流入海。

  地處東海之濱的上海浦東,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

  如今,這片助力中國走向世界的熱土,早已從阡陌縱橫的農田,發展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區。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自此,聳立於浦東外高橋保稅區的那座醒目“海鷗門”,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和使命。

  一場聚焦制度創新的“國家試驗”從這裡啟航,“自貿區”的概念也從這裡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今,三年過去,從28.78平方公里到120.72平方公里,上海自貿區書寫了怎樣的“成長史”?“朋友圈”不斷擴容,上海自貿區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對標國際高水準自貿區,剛滿三歲的上海自貿區又有哪些短板要補?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標誌格外醒目 柏可林 攝

  制度創新,讓貿易插上“自由”的翅膀

  清晨6:30,運載著一批新款服裝的CK218航班在浦東機場緩緩降落,卸貨後中遠物流的地面代理迅速開始理貨並確認海關艙單。10:10,貨物順利通關出區,此時距離飛機落地僅僅過去3小時40分鐘。

  “快到不可思議!”上海中遠空港保稅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路明興奮地説。而在以往,這批貨物進口如果在自貿區外操作,可能需要1-2天的時間。

  一顆來自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的櫻桃,從靠泊洋山保稅港區碼頭到查驗後放行,最快需要多長時間?答案是:6個小時。

  與孟路明一樣切身感受到“自貿區速度”帶來高效和便利的,還有國內水果生鮮電商“天天果園”聯合創始人趙國璋,“原來這個過程至少要2天,自貿區改革後大大提速。這意味著,海外進口的水果入境後,當天就能送到消費者手中,而且價格也降低了近一半。”

  讓企業經營者們紛紛點讚的“自貿區速度”,正是得益於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致力攻堅的核心任務——制度創新。

  一系列改革,不僅給企業和普通消費者帶來便利和實惠,更帶來難能可貴的創新經驗。而且,這些經驗也已開枝散葉,逐漸被複製被推廣至全國。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服務大廳 柏可林 攝

  上海海關副關長鄭巨剛告訴我們,三年裏,海關先後推出31項創新制度,並全部形成公開透明的規範標準,其中的21項更在全國海關複製推廣,“先進區後報關”“自行運輸”“三自一重”等改革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在區域海關通關一體化和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俞太尉表示,國檢部門在“十檢十放”的改革基礎上,不斷推進制度創新,先後出臺了77項支援自貿區發展的制度,8項已在全國複製推廣,24項將率先在全市推廣,並作為全國複製推廣的備選制度。

  上海海事局黨組書記、局長陸鼎良告訴我們,海事局已取消行政審批項目7項,佔比25%;取消行政備案項目8項,佔比93.18%,停止實施行政備案項目26項;取消行政事業收費項目16項,佔比61.54%;暫停實施相關規定類項目4項;分批下放25項行政審批項目至自貿區海事機構。“我們積極穩妥推進簡政放權系列舉措,突出一個‘轉變’,打通改革‘最後一公里’”。

  金融改革,尤其備受關注。三年來,上海自貿區逐步開展了包括自由貿易賬戶業務、投融資匯兌便利、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等一系列金融創新試點。

  央行上海總部跨境人民幣業務部副主任施琍婭表示:“作為自貿區金融改革的基礎設施,自由貿易賬戶自啟動以來運作平穩,服務實體經濟的效應不斷凸顯。自貿賬戶實現了‘惠實體’‘促改革’和‘防風險’三大主要功能。”。數據顯示,目前上海自貿區向全國複製推廣了20余項金融改革創新成果。其中,央行和外匯部門已經把在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16項金融制度推廣至其他自貿區和全國,涉及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外匯管理和支付結算五大方面。

  ……

  制度創新,如春雨般滋潤了自貿區這塊“試驗田”,精心培育的“苗圃”也正將一顆顆茁壯的幼苗輸送至全國各地。

  “中國(上海)自貿區試驗的本質在於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的一個重要內容。上海自貿試驗區三年制度創新,實現了在保證安全、風險可控下國家對外開放戰略需要創新重點難點問題的突破,為我國參與國際貿易新規則的制定提供了實踐經驗。”國家高端智庫專家、對自貿區有著深入研究的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戰接受本網專訪時説。

  王戰表示,“在投資制度改革領域,上海自貿試驗區成功實現了從正面清單制度向負面清單制度的轉型,並構建了事中事後綜合監管體系框架;在金融制度創新領域,自貿試驗區構建了以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為核心的金融改革開放創新風險審慎管理機制;在資本項目可兌換以及金融開放等領域形成了一套推進金融開放中的風險防控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在貨物監管制度和貿易便利化措施領域,嘗試用資訊化手段作為貨物貿易監管制度創新工具,不僅符合世界貨物監管制度的發展趨勢,而且堅持貿易安全和風險管理為基本底線,建立可執行的貨物貿易監管風險管理系統。”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在接受解放日報採訪時指出:上海自貿區三年改革,緊緊圍繞“制度創新”這個核心,開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試,國務院《總體方案》和《深化方案》提出的絕大多數任務已經落實,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上海自貿區在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率先改革探索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率先改革探索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制度體系和地方政府治理體制,目前一批制度創新的系統整合成果已逐步在全國複製推廣,發揮了先行先試、示範引領、服務全國的作用,實現了預期目標。

  “朋友圈”擴容,讓改革突破口更多

  今年9月,正值全球矚目的G20杭州峰會舉辦前夕,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至此,自貿區的“朋友圈”擴容至11個,自貿區改革也已由上海的“1.0時代”進入到如今的“3.0時代”。

  曾經一枝獨秀的上海自貿區,今後的角色定位是什麼?未來該如何與其他兄弟自貿區進行聯動發展?

  對此,長期關注自貿區建設的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石良平表示,從新設的7個自貿區選址,可以看出中央的戰略意圖:第一,浙江設立自貿區,這主要是海洋戰略的具體體現;第二,長江經濟帶上的自貿區設點很多,包括湖北、重慶、上海、四川,可見長江經濟帶是今後發展的一個重點;第三,在“一帶一路”主要交通樞紐陜西設立自貿區,可見“一帶一路”戰略將與自貿區戰略掛鉤。

  石良平坦言,如此一來,中國自貿區建設的幾條重要線路就非常清晰了:首先是從天津往北到陜西這一條線,即“絲綢之路”;其次是從舟山、上海到重慶、四川這一條線,即“長江經濟帶”;第三是從福州到廣州南部一帶。

  石良平説,“我們還應關注一個重要的時間點,這次新設7個自貿試驗區在G20峰會之前推出,實質上是中國在向世界表明進一步開放的決心,並且開放的不僅僅是沿海,而是東西南北中共同開放,這個意義十分重大。”

  “朋友圈”不斷擴容,是否會讓曾經“獨苗”的上海自貿區光環不再?

  在石良平看來,“朋友”越多,越能讓上海自貿區的未來之路走得更加有底氣和信心,“事實上,自貿區越多,我們再遇到體制機制上問題,就能夠聯合起來去交流,我們改革的突破口就越多,越能達到我們原先的初心。”

  對於上海自貿區自身的未來定位,石良平表示,“從專家的角度來看,上海是一個綜合性的試點,因為只有上海可以來做‘最高層次、最高標準、面向國際的自貿區’試點。”

  石良平建議,上海今後還要做一個最大的事情,那就是金融改革。“因為金融改革不是每個自貿區都要做的,上海為什麼要把金融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國務院有批文,要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自貿區也就有了相應的任務。而且金融領域風險大,適合在最規範、資源最豐富、交易市場最多的地方開展。”

  “所以,我認為各地自貿區都有特定的任務,上海的目標就是要把金融改革做到兩個最高,這也和我們的‘初心’——最初設立自貿區的目標是相一致,就是要做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的自貿區。”石良平如是説。

  自貿區擴容,是挑戰更是機遇。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表示,上海與其他自貿區的功能存在一定差異。上海的任務是對標國際高標準,做一個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園區。同時,上海還要結合四個中心建設和科創中心建設,所承載的國家戰略意圖更加突出。而2.0版的3家自貿區除了綜合性改革開放的功能以外,還承載了區域性的功能,3.0版的7家自貿試驗區則區域性功能更強。

  不忘初心,對標國際再涉“深水區”

  今年6月,浦東張江高科園區,一處掩映于修竹叢中、頗具特色的建築群剛剛投入使用,高顏值的外型常常引來路人的駐足欣賞。

  這裡,便是跨國醫藥巨頭諾華集團斥資10億美元興建的全球第三大研發中心,這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國際前沿醫藥研發平臺。

  但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其實像諾華這樣全球領先的跨國藥企,對於是否要落戶張江,曾經猶豫徘徊長達10年之久,其中最大的“心結”就是“監管瓶頸”。

  諾華上海研發中心首席運營官蔡克文告訴我們,“醫藥研發與一般實驗室不同,它需要進口大批實驗樣品和試劑,但這些樣品每次進口量不會很大。”過去,檢驗檢疫部門按照一般貿易的進口方式對醫藥研發試劑進行監管,“每批試劑進口都要審批,耗時可能多達20多天,等審批完,一些試劑的活性也消失了。”

  隨著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創新,上海國檢局在自貿區內摸索出了一套針對生物醫藥研發機構的監管新模式,與國際慣例接軌,使得諾華上海研發中心能真正起到全球研發的功能。如此一來,讓諾華徹底放下了“心結”,最終將研發中心落子張江高科園區。

  對標國際,建設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的自由貿易區,正是上海自貿區的初衷。

  不過,與國際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相比,剛滿三歲的上海自貿區仍有著不小的差距。而這些,也正是未來上海自貿區繼續深入改革的動力和方向。

  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戰表示,未來的上海自貿區,需要加快推進系統整合制度創新。“根據自貿區《總體方案》和《深化方案》涉及投資、金融、貿易、服務業開放和事中事後監管等五大領域500多項制度創新,需要突出重點,圍繞主線,形成系統整合制度創新,但總體而言,自貿試驗區在事中事後監管系統、FT自由貿易賬戶等五大領域系統整合式的制度創新不夠。”

  “自貿試驗區壓力測試不夠,例如在投資領域中負面清單突破方面,在金融領域資本項目的開放方面以及在貨物領域特殊貨物領域。”王戰説。

  肖林則表示,下一步上海自貿區改革重點應圍繞“三個率先”展開,即率先推進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系統整合,在更大程度上發揮示範引領效應;率先推進自貿試驗區高標準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壓力測試,在更高層次上發揮先行先試作用;率先推進自貿試驗區與一系列重大國際戰略協同聯動,在更廣領域中發揮服務全國大局功能。他還建議,下一步,上海自貿區應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制定“金改”40條實施細則。

  趙曉雷在接受解放日報採訪時提出建議,未來上海要做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園區,首先,要將原28.78平方公里的海關特殊監管區作為“開放度最高、監管最便捷的自由貿易園區”的突破點,即“試驗區的試驗區”,先行先試對標國際高標準的投資貿易便利化升級版,再帶動120.72平方公里及1200平方公里(浦東新區)的“2.0版”發展。其次,國家戰略要並聯推進。自貿區戰略、國際金融中心戰略、科創中心戰略、浦東綜合配套改革戰略要互相聯接,並聯推進。第三,要打造亞太自貿區(FTAAP)營運試驗區。

  石良平告訴本網,“在擴大服務業開放和推進貿易方式轉變等其他方面,上海自貿區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他表示,擴大服務業的開放,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或投資協定時的基本要求。在國務院《總體方案》中,擴大投資領域開放的第一條就是要擴大服務業開放,包括開放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等六大領域。《總體方案》也明確,要吸引跨國公司在上海自貿區建立亞太地區總部,使自貿區成為整合貿易、物流、結算功能的運營中心。

  石良平坦言,展望後三年,或許上海還應該承擔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完全對標于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同時希望這些標準能夠促進中國和更多的國家簽訂雙邊自貿協定(FDA)。

  “這些難題都考驗著改革者的決心和勇氣,考驗我們能否排除萬難,推動改革向縱深挺進。”軒召強、董志雯、葛俊俊

[責任編輯:張曉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