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外媒解析人民幣“入籃”:中國經濟強國地位獲肯定

2016年10月02日 12:46:15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10月2日報道 外媒稱,人民幣1日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儲備貨幣籃子,這是中國走向公認的全球經濟強國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

  據路透社10月1日報道稱,這是多年來首次有貨幣加入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行列,被納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意味著人民幣成為IMF成員國貸款的貨幣選擇之一。

  IMF儲備貨幣籃子接納人民幣的當天正值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週年的日子。

  IMF去年就已宣佈將把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因此預計此次正式入籃的消息不會對金融市場造成影響。但自此北京常常不透明的經濟和外匯政策將置於國際社會的聚光燈下,因為各國央行會把人民幣加入到各自的官方儲備中。

  另據法新社9月30日報道稱,人民幣與美元和歐元並肩成為參考貨幣,表明北京在尋求其經濟地位獲得承認的過程中取得了重要勝利。

  IMF總裁克裏斯蒂娜·拉加德表示,這對北京來説是一個“歷史性里程碑”。她還補充説,這一決定將加速“讓中國經濟融入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

  IMF上一次改變貨幣籃子是在2000年,當時由歐元取代了法國法郎和德國馬克。拉加德在華盛頓發表簡短講話説:“這個階段反映出世界經濟當下的變化。”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0月1日報道稱,人民幣在IMF儲備貨幣籃子中所佔比例達到11%,成為籃中繼美元、歐元之後的第三大貨幣。

  漢堡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亨寧·福佩爾認為,IMF的決定是有根據的。他説:“這反映了中國在實體經濟重要性方面已經作出的和仍在進行的提升。這對中國也是一種鼓勵,鼓勵其朝著人民幣可兌換的方向繼續努力。”

  過去數年來,中國堅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如今在亞洲,人民幣已經成為最主要的支付手段。離岸市場也發展迅猛。人民幣入籃,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是對中國金融市場改革的嘉獎。繼貿易貨幣、投資貨幣後,人民幣也正式成為儲備貨幣,一下子在貨幣籃子中所佔比例達到11%,成為繼美元、歐元之後的第三大貨幣。人民幣入籃主要給歐洲貨幣的權重帶來影響,從10月1日開始,歐元在籃中的比例將從超過37%降到將近31%。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羅爾夫·朗哈默認為,這是一個正確決定。他表示:“在國際支付往來方面,歐元的重要性整體下降,而其在國際貿易方面的主導作用也有所回落。”

  人民幣進入SDR貨幣籃子將帶來對其需求的上漲,各國央行會在儲備貨幣中給予人民幣更重要的地位。

  朗哈默表示,從長期來看,人民幣自由化也符合中國自身利益。他説:“中國正在改變其增長模式,從外向型經濟轉變為內向型經濟。人民幣升值能夠幫助其實現新的經濟模式。”他認為,中國將用10至15年時間走上人民幣自由化的道路。

[責任編輯:張曉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