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鋼鐵業重組路線圖排定 鞍本將接棒寶武

2016年09月20日 14:07:48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鋼鐵業重組路線圖排定鞍本將接棒寶武

  鋼鐵業重組路線圖排定。繼寶鋼武鋼重組後,鞍鋼和本鋼的實質性重組將接棒登場。

  19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經濟每月談”上透露,國務院近期發佈了主要針對鋼鐵行業兼併重組的46號文件——《關於推進鋼鐵産業兼併重組處置僵屍企業的指導意見》。6月底正式開啟的寶鋼武鋼重組,正是落實此份文件的一項重要舉措。下一步的鋼企重組將是鞍本鋼鐵重組的實質性推進。

  寶鋼、武鋼之後是鞍鋼和本鋼

  《關於推進鋼鐵産業兼併重組處置僵屍企業的指導意見》是鋼鐵業去過剩産能、結構優化調整的頂層設計方案。

  據介紹,《指導意見》設定的總目標是,到2025年,中國鋼鐵産業60%-70%的産量將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團內,其中包括8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3-4家、4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6-8家,和一些專業化的鋼鐵集團,例如無縫鋼管、不銹鋼等專業化鋼鐵集團。

  圍繞這一總目標,鋼鐵産業兼併重組從現在至2025年將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18年,將以去産能為主,該出清的出清。同時,對下一步的兼併重組作出示範,例如目前寶鋼武鋼的兼併重組;第二步是2018年—2020年,完善兼併重組的政策;第三步是2020年—2025年,大規模推進鋼鐵産業兼併重組。

  “所以,兼併重組要成為鋼鐵行業今後發展的主導,每個鋼鐵企業都要考慮‘我和誰重組、誰和我重組、我跟誰優化、誰跟我優化’,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上兩個高爐、上兩個轉爐。”遲京東説。

  此前,外界盛傳寶鋼、武鋼合併後,下一個合併的就是首鋼與河北鋼鐵。遲京東表示,目前還沒有這個日程,“46號文”也沒有指出首鋼要與河北鋼鐵兼併重組。下一個國家推動的兼併重組對象將是鞍鋼和本鋼,馬上就會研究,到年底可能就會對外公佈。

  公開資料顯示,鞍鋼集團于2010年5月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和攀鋼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而成,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重組後的鞍鋼集團公司已形成跨區域、多基地、國際化的發展格局,是國內最具有資源優勢的鋼鐵企業。旗下有A股上市公司鞍鋼股份和*ST釩鈦。

  本鋼集團是由本溪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北臺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合併重組而成,現已形成年産2000萬噸優質鋼材的生産能力,年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旗下有A股上市公司本鋼板材。

  事實上,早在2005年8月16日,東北地區最大的兩家鋼鐵聯合企業——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和本溪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重組成立了鞍本鋼鐵集團,並在瀋陽舉行了揭牌儀式。從公開資料看,這次重組似乎不知所終。

  出發點:去産能和合理佈局

  以“三步走”最終推進鋼鐵行業大規模的兼併重組,大背景是産能過剩。

  寶鋼集團總經理陳德榮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寶鋼武鋼聯合重組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鋼鐵去産能中如何發揮聯合效應。

  遲京東説:“在化解過剩産能的過程中,實現脫困升級才是鋼鐵行業的最終目標。如果只化解了過剩産能,而沒能脫困升級,也是不成功的。”

  數據顯示,我國大中型鋼企利潤從2007年1600多億元的峰值水準,一路下降至2012年接近零值,再跌至2015年行業虧損600多億元的罕見狀態。而鋼鐵業的名義與實際投資,也在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出現投資負增長。

  然而,這不僅僅是“量”上的矛盾:鋼的消費需求在達到峰值後也進入峰值平臺區,與此同時,鋼的生産能力已經形成,並不會自動消減。此外,産業的集中度過低和企業佈局的不合理,也讓行業雪上加霜。

  “很多鋼企建在不應佈局的地方。下一步,結合兼併重組,也需進一步調整佈局。”遲京東説,不應像過去,哪個地方需要鋼鐵就在哪個地方建鋼鐵廠。現在,需要考慮在哪生産更好、哪更有條件建廠。比如,沿海、沿長江的生産要素就比內陸更好。又如,一些鋼廠建在省會城市等重要城市,也是非常不合理的佈局。在省會城市的濟鋼很可能在明年關門,被日照新建的鋼廠所替代。

  “一些內陸鋼廠的生産規模可能要壓縮,但是在沿海尤其是南部沿海的生産規模還會增加。”遲京東如是分析了未來鋼鐵産能的分佈。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