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受航運業低迷拖累 中國遠洋巨虧72億元

2016年09月09日 15:56: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截至9月6日,BDI(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報收745點,雖然連續四個交易日上漲,遠低於盈虧平衡點(1200點),航運業仍在低迷中徘徊。受全球經濟復蘇發力影響,全球航運巨頭陷入業績大幅下滑的窘境,其中中國遠洋虧損72億元,再次熊冠全球航運業。

  中國遠洋發佈上半年業績公告,該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309.4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8.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2.09億元,較去年同期跌465.19%。這也是近三年來中國遠洋年中業績最差的一次。其主營的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毛利率為-7.78%,同比減少了13.11個百分點。

  對於鉅額虧損,中國遠洋表示,2016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增速放緩,集裝箱航運市場需求整體延續了2015年下半年以來的疲弱態勢,雖然運力增幅較上年有所回落,但供求失衡局面仍無明顯改善,市場運價持續低迷並屢創歷史新低。

  該公司集運業務平均單箱收入同比下降23.93%,超過單箱成本降幅,加上公司重組交易帶來的一次性賬面影響(因期內出售中散集團、佛羅倫公司産生處置損失24.30億元)以及中散集團出售前經營虧損7.62億元,中國遠洋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72.09億元,上年同期為19.74億元。

  中國遠洋的鉅額虧損主要原因是行業不景氣。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SCFI)和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分別為533.8點和690.9點,同比分別下跌35.8%和28.8%,且均一度跌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歐美幹線主流運價同比有40%左右的跌幅,亞歐線極端運價一度低至每標準箱50美元,均明顯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水準。

  另外,中國遠洋推進的整合重組並未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今年3月1日,中國遠洋旗下的集運業務整合工作正式啟動,目前中國遠洋已成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專注于發展集裝箱航運服務供應鏈的上市平臺,業務規模排名得到進一步提升,集裝箱船隊規模排名升至世界第四,集裝箱碼頭總吞吐量全球排名第二。

  截至6月底自營運力達304 艘、161萬標準箱,運力同比增加83.3%,運力規模升至世界第四位。2016年上半年,完成集裝箱貨運量7413378 標準箱,較去年同期增長39.19%。然而,由於運價大幅下滑,貨運量的大幅增長並沒有改變業績下滑的頹勢。

  事實上,由於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集運市場競爭持續激烈,集裝箱運輸費率進一步下滑的背景下,全球航運巨頭的業績幾乎都受到了拖累。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發佈的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馬士基航運平均運價降低24%,跌至歷史低位,虧損達1.51億美元,比2015年同期下滑6.58億美元(2015年同期盈利5.07億美元)。

  世界排名前五的船運公司德國赫伯羅特,二季度就凈虧損了1.421億歐元(約合1.583億美元),而2015年同期錄得數據為盈利1.572歐元(約合1.752億美元)。現代商船今年第二季度營業收入從1.52萬億韓元跌至1.02萬億韓元,運營虧損增長至2543億韓元(去年同期為631億韓元)。韓國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航運公司韓進海運8月31日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産保護。韓進海運擁有超過60萬標準箱的運力,儘管航運企業的破産事件時有發生,但是像韓進海運這樣規模的公司還是首次,這給航運業敲響了警鐘。

  展望2016年下半年,全球經濟低增長、高風險的局面難有根本改觀,美元加息進程的不確定性增大,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預計全球經濟與航運市場需求將繼續處在低速增長的新常態。馬士基集團繼續維持2016年實際利潤將顯著低於2015年的預期(2015年為31億美元)。中國遠洋表示,雖然下半年全球集裝箱船隊運力增速繼續放緩,進入三季度傳統旺季後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但總體運力過剩將繼續困擾集裝箱航運業,市場形勢依然嚴峻。記者 張彬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