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藍寶石背後的傳銷陷阱:1100余人被騙8270余萬

2016年09月09日 15:35: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在藍寶石産業鏈上,有人靠勤勞苦幹發家致富,也有人投機取巧想走成功捷徑,卻鋃鐺入獄。近日,江蘇省鎮江市中級法院經終審裁定,維持了一起打著“直銷”藍寶石的幌子進行傳銷案的一審判決: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謝治有期徒刑五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30萬元;盧學平等8名財富管理中心負責人也因相同的罪名分別被判處三年零六個月至八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各並處罰金。

  不滿現狀,打工仔找致富“偏方”

  2013年之前,謝治先後輾轉多地打工、註冊公司開網店銷售日雜百貨。不滿足小打小鬧,謝治想快速融資做一番事業。聯想到之前打工去過山東昌樂,那裏盛産藍寶石,自己又做過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行業,在研究了一番傳銷經營模式後,謝治決定將三者結合起來,成立一個公司。

  2013年12月,謝治在網上找到一個開發軟體的科技公司,通過電話和QQ交流後,請對方製作了公司的網站、直銷會員管理系統。兩個月後,這個設置不同層級、不同分紅類型的會員管理系統如期完成。接下來,謝治在山東省昌樂縣成立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的山東喜來珠寶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珠寶生産、加工和銷售,然後租賃寫字樓辦公場所,發佈人才招聘資訊正式運營。

  剛開始運作的時候,謝治輾轉淄博、萊州等地發展會員。但由於沒有影響力,收效甚微。

  於是,謝治開始花錢做廣告,並在電視上接受採訪。他還在江蘇揚州、河南新鄉等地開設珠寶直營實體店,在網上商城開設旗艦店,找人四處融資,號稱要建立一個年産量為950萬克拉的寶石加工基地,給人造成實力雄厚的假像。

  分紅吸引,對會員層層“洗腦”

  在謝治的精心設計下,山東喜來珠寶有限公司號稱有礦區、有工廠、有檔次、有實力,在該公司購買珠寶成為會員後,可以享受消費分紅、銷售分紅、互助分紅和迴圈理財等好處,不僅入會時的消費每月按比例返還、發展下線有提成、“三代之內”的會員發展下線其他會員“好處均沾”,高等級會員經授權還可設立財富管理中心(類似于大區域)和服務中心(相當於大區域下的小片區),獲得激勵分紅。

  在發展會員過程中,財富管理中心負責人統一組織有意向入會的人到山東喜來珠寶公司考察,觀看謝治接受電視臺採訪的視頻,參觀珠寶展覽廳。有時謝治還親自講解,描述公司宏偉藍圖。有的人還被組織到揚州直營實體店參觀。

  在高額回報的誘惑下,在各種“光環”的迷惑下,很多人打消疑慮,當場就入會。

  為激勵會員,謝治還組織會員到北京高級酒店召開年會,根據業績和貢獻大小,評選十大風雲人物和十大優秀人物,交流發展業務的經驗做法。

  如夢方醒,受騙會員血本無歸

  據公安機關偵查及謝治本人供述,公司99%的珠寶都是通過發展會員銷售出去的,兩個實體店幾乎沒有賣出過珠寶。公司根本就沒有礦區和加工廠,只是一個空殼公司。而且,所謂的珠寶,其實是謝治在當地加工廠以幾十元或幾百元價格購買的低品質藍寶石,自己貼上標簽後以幾萬、十幾萬元的價格賣給會員。其實,很多會員也知道這些珠寶其實不值錢,甚至消費後並不領取珠寶,他們看中的是背後的分紅。

  2015年3月,謝治等人被公安機關抓獲後,一些財富管理中心負責人還組織會員給司法機關寫聯名信為其“喊冤”,有的甚至組織會員聚集到司法機關門口陳情,要求放人。

  隨著偵查工作的深入開展,以及司法機關不斷的釋法説理,會員才認識到自己參與的並不是珠寶直營,而是打著“直銷”幌子的傳銷。謝治設計的分紅體系資金不能持久,需要後面源源不斷的新會員加入才能維持分紅,案發前謝治也認識到這點,而不斷地降低分紅比例、縮小會員層級。

  截至案發,山東喜來珠寶公司共發展會員1100余人,非法獲取會員費8270余萬元。除謝治和少數財富管理中心負責人等“金字塔尖”的人掙到錢外,其他人都血本無歸。

  檢察官説法

  當前,傳銷行為穿上了“新衣”:有的打著金融電商的幌子,有的以國家工程、養老、假慈善的名目出現,有的則以銷售酒、珠寶、保健品掩人耳目……不管它有什麼花樣,繳納入會費、拉人頭髮展會員、組成層級團隊計酬這三點是傳銷活動的“照妖鏡”,符合這三點,就可以認定為涉嫌傳銷。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