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報告稱國人去年每天在美花費4.9億元 近30%用於購物

2016年09月09日 08:02: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去年,國人每天在美國花掉4.9億元

  新華社發佈《中國跨境消費年度指數報告(2016)》,“旅遊逆差”現狀令人擔憂

  “跨境旅遊+消費”熱潮涌起,中國人正越來越多地熱衷於境外消費。

  9月7日,新華社發佈《中國跨境消費年度指數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居民出境旅遊消費結構與2014年相比出現較大的變化。中國居民境外旅遊消費最高的三類場所是時尚零售店、酒店和奢侈品商店。

  2015年,中國居民赴美旅遊達到259萬人次,同比增長18%,2015年中國遊客在美旅遊總支出達到269億美元,旅遊行業佔據了美國對中國服務類産品出口的59%。報告數據顯示,中國遊客平均每天為美國市場創造約7400萬美元(約合4.9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截至2015年,中國已超過巴西成為美國第5大客源國。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數據背後折射一個令人擔憂的現狀:境內外消費“剪刀差”明顯,旅遊帶來的服務貿易逆差呈現擴大趨勢。

  出境消費帶來“旅遊逆差”

  出境旅遊、跨境消費正在成為國人生活新潮流。

  《報告》顯示,從中國居民出境旅遊情況來看,2015年中國居民出境旅遊消費結構與2014年相比出現較大的變化。中國居民境外旅遊消費最高的三類場所是時尚零售店、酒店和奢侈品商店,以時尚零售店為100計算,在酒店和奢侈品商店的支出比重分別為在時尚零售店支出的67%和52%。而在2014年,中國居民境外旅遊消費最多的場所是酒店。

  而最近三年的數據佐證這種“跨境旅遊+跨境消費”的趨勢,而數字背後的,是一個“旅遊逆差”的現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世界旅遊組織(OMT)統計數據發現,從2013年到2015年,中國內地遊客出境旅遊總支出分別為1290億美元、1550億美元和2920億美元,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同期境外遊客來華旅遊消費總支出僅為517億美元、515億美元和1176億美元,簡單計算可發現,旅遊帶來的逆差呈現逐年擴大趨勢。

  其中,中國遊客在美國的旅遊總支出中有接近30%的比例用於時尚購物支出,對比之下,2015年,美國遊客在中國的消費支出中排名前五位的消費項目分別是住宿、餐飲、百貨商場、航空公司和時尚零售。

  “在塞班島一週,五星級酒店住宿費用便是將近兩萬元,不考慮購物的話,住高檔酒店的開銷佔到了整個旅程的重頭。”一位近日剛從塞班島度假歸來的遊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而如果計算購物,這出門一趟把一直想要的昂貴東西買了,省下來的與國內同等貨品的差價,等於這一趟是白出去玩的呢”。

  “境外消費旺盛主要緣于國民收入水準提高。從日、韓等國的經驗來看,國民收入到達10000美元之前,境外消費都是高增長的態勢,大致為30%到40%的增速。”在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看來,“我國現在每人平均GDP在8000美元的水準,正處在境外消費高增長的區間,從過去五年看一直是高增長,未來還會延續高增長的態勢”。

  中國成美國旅遊第五客源國

  在所有中國遊客的境外目的地中,隨著對中國遊客簽證的更加寬鬆,美國之旅正在成為熱門選擇。

  從百老彙、華爾街的都市美景,到夏威夷、佛羅裏達的海邊風情,從黃石公園的壯麗,再到66號公路的傳奇,對中國人而言,美國之旅充滿新奇。而從常春藤盟校再到與巨頭企業合作的培訓交流,先進的教育及企業管理知識也在增加美國之旅的含金量。

  根據美國國家旅遊辦公室(NTTO)對入境遊客旅行目的的分類,中國遊客赴美旅行最主要的目的是“休閒度假”和“探親訪友”,2014年中國居民入境美國休閒度假佔比達34%,探親訪友的比重約22%,兩項之和超過50%。教育類相關活動在中國居民赴美旅遊支出中則佔據16%左右的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傳統旅遊出行,越來越多的赴美名校、名企進行7天、10天短期教育、培訓類的創業項目正在涌現,這些項目與旅遊亦做到很好的結合,”知名創投諮詢顧問史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樣的項目,其目標客戶多在特定人群之間,如IT人員、企業管理層等,彼此有對話的共性和基礎,塑造一種社交氛圍下的美國先進知識學習與交流。相比較傳統組團出遊,這種項目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報告》數據還顯示,2015年中國居民赴美旅遊達到259萬人次,同比增長18%,2015年中國遊客在美旅遊總支出達到269億美元,中國遊客平均每天為美國市場創造約7400萬美元(約合4.9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截至2015年,中國已超過巴西成為美國第五大客源國,旅遊行業佔據了美國對中國服務類産品出口的59%。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