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首部官方綠色金融政策落地 搭乘G20東風開啟新時代

2016年09月02日 16:10:58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字號:    

  碧雲藍天氣色濃,最是一年好時光。金秋9月,被賦予眾多期盼的綠色金融,迎來了7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在即將舉行的2016中國杭州G20峰會上,綠色金融也首次被納入會議議程。綠色金融已然成為全球金融發展的新風口,受到了國內外各界的高度重視。

  8月3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發改委、環保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7部委聯合印發了《意見》。剛剛在此前一天由中央深改組第27次會議審議通過,次日便迅速印發。顯示了中央對發展綠色金融體系的高度重視。

  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助推供給側改革

  《意見》明確了綠色金融的定義,即為支援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而綠色金融體系是指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和相關産品、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關政策支援經濟向綠色化轉型的制度安排。

  為何在此時出臺此《意見》?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增加綠色金融供給,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發揮金融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用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從頂層設計到市場規模,都獲得了飛速的發展。

  2015年9月,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中國首次明確了建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頂層設計。2016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設立綠色發展基金”。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已經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戰略。

  “這是全球第一部由政府官方出具的關於綠色金融的系統性政策文件,突顯了中國政府對綠色發展和綠色金融的重視程度。”東方金誠評級副總監俞春江在接受人民金融採訪時説,《意見》是綠色金融領域的綱領性文件,凝聚了與綠色金融相關七部委的共識。

  “此次七部委發佈的《意見》不僅明確了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的重點方向,更進一步夯實了綠色金融體系的制度基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説,《意見》的規定也切實地補強了我國綠色金融政策基礎中的薄弱環節,為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指明瞭方向,也為綠色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健康、持續、規模化發展鋪平了道路。

  事實上,在金融市場,綠色金融也越來越受到資本的追捧:目前我國綠色信貸餘額佔比已經在全球名列前茅;綠色債券市場規模佔據全球的半壁江山;將於 2017年啟動的全國碳市場的規模也有望成為全球第一……

  搭乘G20東風開啟新時代

  在我國的倡議下,綠色金融今年首次被納入G20議程,一方面體現了中國積極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的決心,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2015年底,在中國的推動下,G20將綠色金融列入了2016年財經渠道議題,並在三亞舉行的G20財政和央行副手會議上正式批准了中國提出的成立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的建議。該研究小組于2016年7月末向央行行長及財長會議提交了《G20綠色金融報告》。

  上述報告中提出7點建議:提供清晰的戰略性政策信號與框架;推動綠色金融的自願原則;擴大能力建設學習網路;支援本地綠色債務市場發展;開展國際合作以推動跨境綠色債券投資;鼓勵並推動在環境與金融風險領域的指示共用;改善對綠色金融活動及其影響的評估方法。

  這7點建議已被央行行長及財長會議採納,寫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公報,將在G20峰會上討論。

  事實上,綠色金融也並非一國之事,綠色投資具有重要的跨國外部性。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一國在綠色投資方面努力,可以降低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從而減少全球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所面臨的壓力,其受益者包括本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但由於這種外部性,就涉及到一個潛在的‘搭便車’的問題。如果沒有有效的國際合作,‘搭便車’可能會成為綠色投資不足的一個原因。”

  從另一方面講,對許多國家來説,綠色金融涉及到比較新的理念和方法,國際經驗的分享和傳播以及相關的能力建設是推動其發展的關鍵之一。綠色金融首次被納入G20議程,有助於 G20各方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做出更有雄心的承諾和更切實的行動。

  綠色金融如何可持續發展?

  綠色金融,顧名思義,根本是為了實現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讓金融服務以經濟建設、環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去支援、扶持實體企業的創造和創新。

  央行副行長易綱説,綠色金融的目的是使融資行動更加環境友好,減少大氣、水、土壤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綠色金融是一個可持續概念,用市場機制+政府支援的機制,可以動員更多私人、民營資本。”

  碳銀創始人、CEO俞兆洪認為,從産業端口看,目前金融市場的供給能力整體是比較充沛的,市場的矛盾在於在節能、環保、專業服務、創造創新等綠色産業中,中小型企業佔據相當比例,這部分企業要獲得金融支援,迫切需要對金融機構現有的風險管理機制及風險評估體系作出相應的調整,同時對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機制,效率及專業性提出挑戰。

  “因此,應該大力發展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綠色金融服務,大力扶植行業性或者區塊性産業生態平臺,綠色金融行業化、生態化,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風險。”俞兆洪説。

  在此次印發的《意見》中,已有部分支援政策初露端倪。《意見》指出,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主要目的是動員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綠色産業。同時,支援設立各類綠色發展基金,實行市場化運作。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發起區域性綠色發展基金,支援地方綠色産業發展。支援社會資本和國際資本設立各類民間綠色投資基金。政府出資的綠色發展基金要在確保執行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及政策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化方式進行投資管理。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