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長沙GDP10年增長460% 增速領跑全國

2016年08月23日 09:02:26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在全國重點城市中 長沙為何脫穎而出

  編者按

  2005至2015年,十年間長沙GDP增長了460%,從第24位提升至第14位,增速領跑全國!今年8月18日,國內權威財經媒體——《第一財經日報》推出的《近十年城市經濟競逐:長沙重慶領跑 東莞溫州大減速》的深度分析報道,引起了全國的普遍關注。

  2005年,我國GDP達到18.2萬億元,2015年這一數據是67.67萬億元,十年間增長了271%。在33個重點城市中,長沙以460%的增幅位居榜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對過去十年33個主要城市經濟總量增長變化的比較,為讀者揭示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面貌及其背後的結構變化。數據顯示,過去十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重慶、長沙、合肥和武漢成為星光閃閃的“四小虎”。

  在宏觀經濟下行和傳統産能過剩“雙重壓力”下,一個中部省會城市,為何在全國城市中脫穎而出?長沙晚報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長沙晚報記者 張懷中

  中國經濟奇跡的奧秘在於地區間的經濟競爭,正是這樣的激烈競爭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奇跡。從2005年的1520億元,到2015年的8510.13億元,十年間長沙GDP增長了460%,增速領跑全國!

  改革推動:措施實,步子大,行動快

  作為內陸城市,長沙既不沿邊,又不沿海,也不具備資源稟賦,是什麼造就了全新的長沙發展速度?

  工業興則長沙興,工業強則長沙強!長沙的經驗是,近年來全力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用自主創新驅動傳統産業大步轉型。

  長沙曾經是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城市,一路走來,一路拼搏,一路發展!長沙工業化進程持續加速。2005年,長沙全部工業總産值為1300.62億元,到2015年,長沙工業産值已達到萬億規模,擁有材料、食品、工程機械、電子資訊等四大千億産業集群。

  從1300億,到突破10000億,從千億産業零的突破,到擁有四大千億産業集群,長沙製造業的快速發展,首先得益於市委、市政府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一系列舉措的全力推動。

  在宏觀經濟下行和傳統産能過剩“雙重壓力”下,要做大做強製造業,必然會經歷一場艱苦複雜的攻堅戰!只有對政府權力“鬆綁”,才能釋放市場主體活力。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近兩年來,長沙“自我加壓”,將行政項目審批數量精簡58%,讓簡政放權改革“走得早、走得快、走得好”。

  2014年,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園區經濟,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進一步為園區發展簡政放權,對國家級、省級工業園區賦予市級、區縣(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涉及工業園區項目建設的市級及以下審批事項,原則上在各區縣(市)或工業園區的政務中心一站式辦結,以加快全市省級以上工業園區發展。

  與此同時,長沙還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為園區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援:設立工業園區發展專項資金,以政府引導,撬動社會資本,用於引導工業園區錯位發展、編制工業園區産業發展規劃、培育核心競爭力和專項獎勵……

  發展産業,園區是聚集地,園區是主陣地。簡政放權,全方位支援,為長沙的五區九園——14個工業園區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它們以不到全市2%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市2/3以上的工業産值,吸納了全市2/3的工業到位外資。

  創新驅動:形成長沙發展新動力

  長期以來,工程機械一直是長沙産業的頂梁柱。儘管受宏觀形勢影響,近年來全球工程機械産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長沙這一龍頭産業主動適應變化,開始了新一輪的轉型升級,重鑄輝煌。可喜的是,面對這一變化,長沙新的動力紛紛涌現出來補位。

  2015年,新材料的産值達到2621億元,取代工程機械成為長沙第一大産業。為培育新的發展動能,長沙以精準的政策引導産業重點向網際網路、3D列印、機器人、生物醫藥等“三新”方向發展,構建了新材料、食品、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汽車等多點支撐,填補了舊有産業的缺口。

  “十二五”期間,長沙GDP年均增速比“十一五”時期回落3.4個百分點,但工業投資年均增長23.7%,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比提升了16.8個百分點。

  長沙工業的快速發展,第二個關鍵因素是:靠自主創新驅動。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

  作為科教大市,長沙坐擁129家科學研究開發機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家,57所高校,兩院院士58名,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四位;每年高校畢業生達25萬人;新材料、工程機械、生物科技等産業在全國領先……

  長沙作為省會城市,打造全國創新創意創業之都,一直是全市的夢想和追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將創新驅動作為經濟轉型的第一抓手,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全國矚目的成果。

  2015年6月,長沙在全國30多個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獲批全國首批15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獲得三年共9億元的中央財政資金支援。

  這一成果的取得來之不易。長沙之所以入圍,源於自身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成果。2015年,全市新增小微企業達2.89萬戶,小微企業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1.2萬人,小微企業擁有專利授權數新增5298件,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21.72億元,其中小微企業技術合同成交數1208項,成交額8.5億元。全市高新技術産業總産值達到8611億元,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32%。據不完全統計,“雙創示範”政策惠及小微企業達3萬餘家。

  中國製造2025與網際網路是當前的熱點,以移動網際網路、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檢測檢驗為代表的製造業、新産業、新業態發展勢頭非常迅猛。

  面對中國製造由大到強邁進所提供的歷史性機遇,處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節點的長沙倍感振奮,市委、市政府迅速採取行動。

  2014年9月,長沙《工業機器人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正式發佈,針對機器人市場推廣與招商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2014年10月,長沙移動網際網路産業聯盟成立;2014年11月,長沙市移動網際網路産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建立;2014年12月,市政府發佈《關於加快推進移動網際網路産業發展2014-2016年行動計劃》。

  2015年8月21日,“中國製造2025長沙在行動”啟動,長沙率全國之先發佈《長沙智慧製造三年(2015-2018年)行動計劃》,明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提出到2018年底實現製造業重點領域智慧化水準顯著提升,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産品生産週期縮短30%,不良頻率降低30%。

  當天,新材料、創客空間、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等系列政策全新發佈實施。這一系列為落實國務院《中國製造2025》和省委、省政府“製造強省”戰略部署的頂層設計政策,目的是充分激發創新創業的活力,以智慧製造和新材料産業為突破口,帶動和推進長沙製造業優化升級,形成長沙發展新動力,打造長沙新的增長極。

  宜居宜業:走出生活成本高企怪圈

  今年6月16日,在北京召開的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峰會上,長沙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一起獲評中國“網際網路+”建設十大標桿城市。

  上海創藍公司的創始人唐小波是湖南人,他看到長沙的移動網際網路産業已初具規模,産業環境能滿足公司的發展,今年初將創藍公司總部搬到了長沙。

  中國領先的數字音樂交互服務提供商廣州酷狗,在今年3月31日舉行的2016移動網際網路岳麓峰會現場簽約,將在長沙設立區域總部。“豬八戒網”是中國領先的服務眾包平臺,5月30日,該網與湖南湘江新區簽訂合作協議,八戒合創正式入駐長沙,這也是豬八戒網在華中區域總部園區簽約的首個項目。

  長沙經濟的快速發展,産業、人才的快速集聚,第三個關鍵因素是:産城融合、宜居宜業現代城市工業經濟綜合體戰略的推動。

  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移動網際網路産業,出政策、引投資、拼服務,始終以“中國移動生活之都”建設為抓手,在創建全國移動網際網路創業“第五城”的征程上揚帆遠航。

  長沙目前已建成芯城科技園、中電軟體園、麓谷資訊港等承接移動網際網路企業的專業園區,場地面積突破100萬平方米。截至今年上半年,長沙已有移動網際網路企業近3000家,從業人員5萬餘人。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産城融合,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實現就業生活一體化,像建設城市新區一樣確保精緻精美,抓好園區的兩型化提標提檔,打造産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現代城市工業經濟綜合體。

  2014年11月,市委、市政府發佈《工業園區轉型提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鼓勵園區和企業搶佔第三次技術革命的先機,追求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發展,將長沙園區打造成為産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現代城市經濟綜合體。

  城市化與工業化是一對孿生兄弟,工業化發展推動城市化。與此同時,城市化發展又進一步推動工業化進程。這一點在長沙得到很好的印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體製造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長沙的樓市保持較為平穩的態勢。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今年7月,長沙均價每平方米6676元,在主要城市中比較靠後,且十分平穩。可見,經濟增速快,並不一定會帶來房價高漲。相反,合理平穩的房價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

  産城融合、宜業宜居發展戰略的推進,房價的平穩,使長沙經濟走出了生産成本很低,生活成本很高的怪圈,讓企業和老百姓享受到了實惠。

  項目支撐:長沙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今年以來,長沙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工業發展穩中有進,經濟效益整體逐步恢復向好。今年1月至6月,長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91.68億元,同比增長11.3%,增幅比1月至5月回升0.5個百分點。

  在宏觀經濟下行和傳統産能過剩“雙重壓力”下,長沙工業保持穩定增長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大項目的帶動。

  中國通號、網訊通、歐智通、華強集團、中建科技、康師傅、宜家、華誼兄弟、新華聯等一批國內外行業巨頭紛紛落子長沙,這個中部城市再次引來外界關注的目光。

  大項目紛至遝來,産業集聚效應凸顯,項目建設的強大引擎正驅動發展快車駛出加速度,增添新動力。

  贏在佔先、成在務實、勝在解難。近年來,長沙將項目建設作為轉型創新發展的突破口,全市上下一門心思上項目、一鼓作氣建項目、一以貫之抓項目,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實現歷史跨越。

  失去一個項目,意味著錯過一個機遇;錯過一個機遇,意味著耽誤一個時期。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者們意識到,沒有項目,一切都是空談;沒有項目,發展更是無源之水。

  “將項目建設作為轉型創新發展的突破口!”市委、市政府在不同場合發出項目建設的最強音,掀起了星城的項目建設熱潮。近年來,長沙始終將項目建設視為牛鼻子、生命線、主抓手的理念一以貫之,以項目建設論英雄、排座次、定獎懲的導向堅定不移。

  比學趕超,全市上下掀起了狠抓項目建設的熱潮。每個國家級工業園區年內至少實施1個投資50億元以上的産業項目,其他園區至少實施1個投資10億元以上的産業項目。

  2013年,全市引進50億元以上的産業項目7個,2014年為9個,2015年達14個,今年1月至7月,為7個。大項目支撐大發展,成就大産業,實現大跨越!

  在這個如花似畫,即將收穫的時節,星城正在靜候一場重要活動的來臨:8月27日,2016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將在長沙舉行。今年高峰論壇的主題是“創新與轉型:‘十三五’的大企業發展”。屆時,2016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500強、中國服務業500強三大榜單將全新發佈。

  這一盛會移師長沙絕非偶然。長沙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將向全國頂尖企業展示自己的開放與活力。展望“十三五”,長沙將在全新的征程中頑強拼搏,搶佔先機、贏得未來。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