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中國外貿不懼逆水行舟 轉型升級突破四難點

2016年08月22日 13:32:45  來源:中國搜索
字號:    

  隨著G20杭州峰會日益臨近,中國外貿的形勢、政策乃至在世界貿易中的作用都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吹風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表示,3年來國務院共出臺10多個促進外貿穩增長的政策,這些政策堅持遠近結合,既注重穩增長也注重調結構、轉方式,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下一步,有關部門將針對薄弱環節進一步狠抓落實。分析人士指出,世界經濟不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産品附加值仍有待提高等諸多因素造成了當前中國外貿的下行壓力。但是,在中國自身經濟韌性強大以及培育新比較優勢等積極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外貿不懼"逆水行舟",未來仍有望繼續"逆勢而上".

  逆境之中份額增長

  順水划船,漿輕船快;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作為全球貿易大國,中國正遭遇的外部逆境隨處可見。世界貿易組織報告顯示,自2008年以來,G20成員共採取1583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迄今僅取消了1/4,而美國更是在2015年就採取了90項貿易保護措施,平均每4天推出一項。"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阻礙了全球貿易增長。"比利時魯汶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蒂斯説。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今年1—7月進出口13.21萬億元,儘管同比下降3%,但出口的累計降幅卻已連續5個月收窄。同時,大型成套設備、整合電路等高附加值産品出口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部分大宗商品進口數量保持增長且進口花銷進一步減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分析指出,中國出口下降明顯低於全球外貿下降的速度,中國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事實上還在增長。他表示,中國外貿從結構上看有不少亮點,比如:一般貿易下降的幅度很小;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在快速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自主品牌、科技含量高的産品出口保持了良好增長勢頭等。這些都表明瞭中國外貿的結構在不斷優化,也體現出中國比較優勢轉換的結果。

  "從外部看,全球經濟目前處於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一個時期,多數大型經濟體都恢復得不好,這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外需;就內部來説,雖然中國國內消費比較穩定,但由於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尚未根本改變,滿足海外中高端需求的産品供給依然顯得不足。此外,在不少國家競相出臺貨幣寬鬆政策的情況下,人民幣承受的被動升值壓力也會對出口産生不利影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張煥波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國務院找第三方評估:穩外貿政策還有哪些“堵點”

  據介紹,企業一致反映,近年來國家對外貿的支援力度空前,各部門狠抓落實,為企業減負助力,政策效果明顯,整體落實情況是好的。主要體現在八個方面,包括完善出口退稅分擔機制、加大信保支援力度、減輕企業負擔、著力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加快外貿新業態發展、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積極加強進口工作、大力支援服務貿易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説,在政策執行落實中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改善,即政策的難點還有待破解。比如説,企業反映的融資難、融資貴,外貿綜合服務的企業退稅週期比較長,跨境電商新業態試點還需要很多新的配套措施。政策落實的堵點還需要進一步清除,一些多部門、跨地區的配套協調以及相關的政策配套措施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的盲點還存在,比如一些商業企業借機在提高收費,也增加了外貿企業的運作成本,另外也有少量不法企業利用跨地區的收購、代理來騙取出口退稅。

  張驥在發佈會上一一列舉了政策在執行中的問題:一是不合理收費仍然存在;二是融資難貴沒有根本緩解;三是貿易便利化水準仍需提高;四是出口秩序仍待進一步規範;五是加工貿易差異化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六是新業態政策創新力度有待加強。

  針對這些問題,商務部已開出重點工作清單,將會同相關部門、地方落實。這些重點工作包括:進一步清理整頓收費,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研究加工貿易差異化政策,擴大跨境電商綜試區和市場採購方式的試點範圍,繼續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發揮雙向投資對外貿促進作用。

  中國外貿需破“難、堵、盲、痛”四點

  政策難點有待破解。隆國強表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退稅週期較長等問題亟待解決,跨境電商試點則需更多新的配套措施使其更加順利地開展業務。

  政策落實堵點急需清除。隆國強認為,一些多部門、跨地區的配套協調以及相關政策配套措施應進一步完善。

  監管盲點仍舊存在。隆國強透露,企業對於商業性收費和政府收費大幅減少反映積極,但一些商業企業借機提高收費,增加外貿企業的運作成本。此外,亦有少量不法企業利用跨地區的收購、代理來騙取出口退稅,應進一步打擊虛假貿易。

  體制"痛點"抑制市場活力。隆國強指出,體制"痛點"包括地方政府壓指標問題,以及智慧財産權保護問題。下一步要堅定不移地推進體制創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轉型升級重塑優勢

  就逆水行舟的故事來説,如果將船隻的動力從手動划槳變成發動機驅動,那麼突破逆境、奮勇前行顯然就變得更加容易。這種變化放在中國外貿身上,無疑就是紮實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重塑更強的比較優勢。

  隆國強強調,在眼前穩外貿的同時,要看到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意義,即把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産業靠低成本轉向靠技術、靠品牌、靠服務、靠渠道,最終將競爭優勢從原來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升級到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産業,而這還需要我們做大量工作。

  專家普遍認為,儘管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外貿短期內難以有較大起色,但中長期來看,中國外貿並不懼怕"逆水行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表示,外貿穩定發展需要有紮實的改革推動,預計中國外貿將在探底的過程中企穩發展;張煥波則預計,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外貿仍有望實現每年2%—3%的順差。

  實際上,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態勢中不乏窺測外貿走勢的信號。近日,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機構共同發佈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位列世界最具創新力經濟體第25位,首次成為該指數發佈以來首個躋身25強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國家。而就在該報告出爐的數天前,美國《紐約時報》亦報道稱:"中國的科技行業,尤其是移動業務,在某些方面已經領先於美國。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甚至包括某些巨頭,正從中國企業那裏尋求創意".

  “下半場”發力:多措並舉應對外"虛"

  近幾年來,全球經濟處於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僅維持低速增長,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國際貿易增長動力不足,外需呈現持續疲弱態勢。此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劇,貿易壁壘在許多國家(地區)不斷增加。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産品共遭遇來自17個國家(地區)發起的65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同比上升66.67%.外部因素的制約對我國外貿形成了不小的衝擊,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111335億元,同比下降3.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外需低迷等因素制約,下半年中國外貿應從以下幾方面發力:一是當前國內自貿試驗區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體制機制創新、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形成一批符合宏觀市場經濟要求,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各地應抓緊學習相關經驗、落實相關措施,為國內貿易創造有利的制度環境。"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

  二是進一步考慮降低外貿進出口企業資金成本和物流成本,有效緩解外貿企業成本攀升的壓力。

  三是充分發揮內地特殊經濟區優勢,利用高新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園區等的特殊功能,大膽承接加工貿易內移,夯實外貿發展基礎,鞏固加工貿易大國地位。堅持加工貿易産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與對接,正是當前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共識。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我國外貿政策環境相對穩定,下一步各部門需做好統籌協調,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的政策方針下,積極配合各項政策的有效落實。

  加大雙向投資力度進一步擴大開放

  在推動貨物貿易開放的同時,李克強強調要發揮雙向投資對外貿的促進作用。"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中國開放的大門已經打開,只會越開越大。"

  李健認為,當前吸引外資在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等方面還有待完善,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簡化行政審批程式等有助於為外商創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各地應加快複製自貿區成功經驗,推進貿易便利化,推動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落實,進一步擴大開放。

  在吸引外資方面,桑百川認為,近幾年工作力度有所減弱。外資企業對推動國內高新技術發展和傳統製造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未來應繼續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既要在宏觀層面為吸引外資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大力推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改革;既要遵循國際投資規則,同時推動相關投資規則和協定的升級,推進與各國簽署更為開放和自由化的自貿協定。"桑百川説。

  此外,在産業選擇方面應多管齊下,不僅要重視高新技術産業,同時要兼顧傳統製造産業的發展,根據産業發展方向提高投資便利化程度,為吸引外資創造有利環境。

  桑百川表示,對於使用國內原材料和設備的"走出去"企業,國家應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援。"讓對外投資成為推動外貿發展的重要平臺,有效拉動國內進出口。"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