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專家稱中國首進世界創新25強體現全局進展

2016年08月19日 10:26:5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等機構日前發佈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首次躋身世界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前25強。專家稱,這標誌著中等收入國家首次加入高度發達經濟體行列,中國創新品質取得顯著進展。

  “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對世界128個經濟體的創新能力和結果評估排名,這些經濟體佔全球人口的92.8%,佔全球GDP的97.9%。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芬克説,從2007年全球創新指數首次發佈到去年,中國的創新排名在29位至43位間浮動。年度排名雖然受研究方法變化和數據更新影響,但中國排名提升與中國創新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步。

  “中國2016年創新的強勢表現不是由單一要素驅動,中國的進展體現在全局,”芬克説。在全球創新指數涵蓋的82項具體評估指標中,中國有10項指標居全球榜首,包括高技術出口減去再出口在貿易總額中的佔比、本國人專利申請量、知識型員工、提供正規培訓的公司佔比等。

  除創新數量外,創新品質對提升國家創新能力同樣至關重要。全球創新指數採用本地高校的品質、本地發明的國際化程度、本地研究文獻在海外被引用的數量三項指標來評估各經濟體的創新品質。

  得益於排名第7位的高校品質和第16位的文獻引用數量,中國創新品質排名躋身世界20強,位列第17位。芬克表示,中國高校品質和文獻引用數量與創新品質表現最優的經濟體不相上下,中國創新品質已位列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並進一步縮小與高收入國家的差距。

  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援引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研發支出增長迅速,2014年約佔全球研發總支出的21%,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此外,中國在研究人員數量和科學出版物的絕對數量上也迅速迎頭趕上。

  今年創新指數報告的合作者之一、法國英士國際商學院“全球指數”負責人布魯諾·朗萬説:“英美高校的一項優勢在於,不僅培訓與培育本地人才的能力,也吸引國外頭腦、打造多樣化的人才結構。這種吸引國外頭腦與本地人才融合的能力,正是美國成功的一大要素。過去數年中國也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朗萬説,自創新指數發佈以來,排名前25位的創新經濟體全部由高收入國家佔據,今年中國作為中等收入國家躋身這一行列具有象徵性意義,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創新品質進展顯著。

  但報告也指出,中國在監管環境、保護中小投資者、單位能源産生的GDP貢獻量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改進。芬克説:“富裕的國家自然有更多資源投入到維持創新經濟之中,這對中國來説是好消息,如果中國經濟增速繼續超過高收入國家增速的平均值,創新能力的差距勢必將進一步縮小。”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