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上海市內免稅店開業近一週 單日營業額達100萬

2016年08月16日 14:31:52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8月8日,位於上海市曹家渡悅達889廣場的中服(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上海免稅店開張迎客。因為人流量過大,這一上海唯一的市內免稅商店此前均採取預約入場制。

  根據上海多家媒體報道,在過去的6天,這家門店接待客戶1.5萬人次,購買率為20%,每人平均購物額2000元。在基本沒有大力度促銷、限流的情況下,免稅店單日平均營業額達100萬元。

  眼下,傳統商業的日子依然不好過,在這一背景下,初開業的中服免稅店給實體商業增加了一抹亮色。不過,資深零售專家丁利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傳統商業來講,免稅店屬於特許經營行業,並不具備太多借鑒意義。

  開業之初很火爆

  據悉,中服上海免稅店面積為3300平方米,共分為兩層。一樓主營化粧品,聚集了不少一線品牌;二樓則涵蓋了來自韓國的電飯煲、來自英國的瓷器、德國的鍋具等。店內商品有100余種,不過因試營業,上櫃率未達100%。

  追溯起來,這家免稅店還有較長的歷史。來自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的官網資訊顯示,1983年這家公司註冊,成為中國首家免稅外匯商品專營企業。在上海市場,這一免稅店的前身就是原來位於江寧路的上海中服出國人員服務中心免稅店,在新遷至現在的商圈後,其體量幾乎是舊店的5倍。

  中服總公司免稅品業務部副總經理閻建新在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類似于中服上海免稅店的在全國共有12家,而上海這一門店則是其最大的一家。

  中服上海免稅店帶給消費者的體驗感如何?“去了後悔。進門排隊超半小時,結賬排隊超一小時,東西少還有很多斷貨。價格大概比日上(日上免稅行)貴了10%左右。”8月15日午間,白領章女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上海悅達889廣場總經理張政榮表示,上海潛在的消費者數量足以支撐這家門店的營業額。但就商品豐富程度來看,受制于體量有限,其只有更加優化。

  據了解,中服免稅店將免三稅:即免關稅、免增值稅、免消費稅,消費者的額度為5000元。按照規則,持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入境的中國旅客(年滿16周歲以上),自入境之日起180天內,均可憑護照在免稅商場內免稅購買海關規定的限值限量範圍內的免稅商品。

  實體商業難借鑒?

  來自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出境人數達1.2億,境外消費(購物加住宿旅費)達1.5萬億元,其中至少有7000億~8000億元用於購物。

  有人認為,作為市中心的免稅店,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國人龐大的境外消費回流。但在丁利國看來,作用有限。

  丁利國指出,作為國企的中服旗下免稅店網點並不多,且擴展的面相對較窄,面對的消費群體也很有限。“雖然是在市內,能夠知曉且去買的人比較有限,一般旅遊的很多遊客都在海外消費了。此外,它的品類不是很全,金額5000元也有限,煙酒沒有,主要還是化粧品。但化粧品比較好帶,這個店的化粧品吸引力就不是特別大了。一些廚具大件應該好些。”

  儘管如此,在業內人士看來,就小範圍內來看,這家免稅店的客流帶動作用還是很顯著。“在很大程度上來説,是增加了商場的客流,且最關鍵的是客流的構成不一樣了,打破了原本商場、社區型商業的局限,年齡群體也更加豐富。”張政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和這家免稅店試營業火爆的場面相反的是,一樣作為實體商業,傳統百貨乃至購物中心的客流及經營狀況仍舊低迷。基於此,有觀點則認為,在實體商業摸清市場消費者的趣味傾向上方面,免稅店存在助力作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國內商品結構和經營模式的創新。

  不過,這一觀點並不為大多數行業人士認同。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傳統商業很難借鑒免稅店的經營。“從商品的豐富度,軟硬體設施上,實體商業做得好得多。但還是價格為王,免稅店商品價格直逼電商,相比電商又增加了體驗的優勢,實體商業很難模倣。”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