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最多的九級管理層級,逐步壓縮到3-4級,這是今年央企改革的發力點之一。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指出,央企産業分佈過廣、企業層級過多等結構性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央企層級多、機構臃腫,會降低企業的決策效率,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和管理風險。
本報記者了解到,國資委正在加速推進央企降層級相關工作,而多家央企已經採取行動壓縮層級、“瘦身健體”,並取得初步成效。
有的央企“19代同堂”
近期國資委公佈的上半年國企改革進展情況通報顯示,今年會加快央企瘦身健體,在全面清查的基礎上大力壓縮管理層級,精簡業務鏈條,努力推動國有資本向關鍵領域、重要行業集中。
今年5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為央企壓縮管理層級明確了任務量和時間表,力爭在3年內使多數央企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減至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5月20日的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表示,央企深化改革瘦身健體,要力爭在三年之內使央企佈局結構明顯優化,主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運作效率顯著提升。
張喜武稱,通過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層級和法人單位,剝離輔業、突出主業,是解決計劃經濟留存的一些問題,比如“辦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産業鏈條過長、分佈佈局過廣”。
李錦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央企管理層級最多的有九級。央企法人單位目前是41000多家,法人層級個別企業達到了兩位數,甚至有的央企能實現“19代同堂”。央企下屬子公司,不僅按業務劃分,還對應區域行政機構劃分行政層級,導致企業層次多、機構臃腫。
李錦表示,層級太多、機構分散,會降低企業效率和增加運營成本。由於層級過多,央企需要增加管理機構與人員,以確保對下屬部門與企業的有效控制,從而造成了央企管理部門的龐大與臃腫。層級的增加,導致央企決策鏈條延長,既造成決策效率下降,企業難以對市場變化及時做出反應,同時也增加了企業運營的成本。
多家央企探索降層級新路徑
國資委在2016年上半年央企經濟運作情況通報中稱,對央企所屬法人單位和管理層級進行全面摸底清查,明確5家企業作為壓減工作的重點企業,對面上企業也提出了明確目標要求。
國家電網目前已經取消所有區域公司管理層級,按照“兩級法人、三級管理”的目標,進一步取消區域公司法人層級,推動子公司模式的縣公司改制為分公司,將公司法人層級減少至“國網公司-省公司”兩級。
中國電子資訊産業集團有限公司將企業産權層級減少了4級。中國電子錶示,為避免戰略管控管不住甚至“夠不著”,下大力氣壓縮企業産權層級和管理層級,已通過“要約+吸收合併”這一港股市場的“重大無先例”方式創造性地實現長城科技退市,並正通過長城科技所屬相關企業系列資本運作實現原六級企業冠捷科技變為二級企業,從而使集團公司産權層級由11級減少至7級,實際管理層級逐步控制在4級。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探索出了壓縮層級的“四條法則”。中國通號從2013年起,採取“新的控、舊的並、長的壓、弱的退”四種改革手段,實現了管理層級壓縮到三級、法人層級限制到四級的目標。
“新的控”就是嚴控新設子企業,從源頭避免法人層級增多。“舊的並”就是存量企業按照業務板塊合併,實現扁平化管理。中國通號已將21家二級子分公司重組整合為7家二級集團。“長的壓”就是管理層級三級以下、法人層級四級以下的一律壓減。“弱的退”,就是針對長期虧損企業、監管缺乏控制力的參股企業以及不符合戰略方向的企業,及時清理退出。
李錦表示,央企改革正在加速,已經顯示出從外部重組整合轉向內外共同發力的趨勢。下一步應努力減少內部管理層級,提高管理效率,去行政化,逐步實現政企分開。解決央企“過長”、“過寬”的問題,向主業集中做優做強。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