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財政政策下半年有望“更積極” 今年實際赤字超5萬億

2016年07月01日 08:4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定向精準發力 減稅增支力度空前

  政策效果發揮作用有賴改革提速

  上半年,積極財政政策定向精準發力,為穩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駕護航,減稅增支力度空前。專家指出,今年實際赤字超5萬億元,刺激水準遠超2008年。業內預計下半年減稅增支的力度有望再加大。

  不過,專家也指出,和上一輪積極財政政策相比,當前的積極財政政策更多依靠減稅,側重的是收入、降費減稅。財政政策正在從總量性的政策轉向結構性的政策,從單純的經濟政策轉向經濟社會的政策。專家建議加快財稅改革等系列改革的進程,讓政策紅利發揮出最大效應。

  空前 減稅增支力度巨大 赤字超5萬億

  從數據來看,上半年財政支出力度加大。據統計,前五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6528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10220億元,同比增長3.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6308億元,同比增長15.6%

  保民生成為重點支出方向。數據顯示,教育支出867億元,增長1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812億元,增長14.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5407億元,增長21.2%;城鄉社區支出6520億元,增長26.5%。

  營改增試點5月1日起全面推開,預計這項改革帶來的全年減稅規模超過5000億元,也是本屆政府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減稅。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盤點上半年財政政策在穩增長方面發揮的作用,首先是“減稅”。目前,營改增帶來的最大減稅效應已經在一些行業顯現,認為增加稅負的行業只是基於暫時性判斷,畢竟營改增全面推開至今才兩個月,仍要觀察一段時間。

  他指出,從財政支出的角度來看,上半年最主要特點在於更加注重定向性,保民生方面的支出比重和增速都很快,可以説是“集中力量乾大事”。更重要的在於財政支出方式在發生轉變,過去財政支出方式主要是無償性的和普惠性的,現在更多發揮市場和政府的合作,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通過創新機制鼓勵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提高效率,比如PPP和産業引導基金等都是財政支出方式轉變的結果。

  而財政赤字擴大,實際上和減稅增支存在必然聯繫。“短期來看減稅帶來的財政缺口要通過擴大赤字來彌補,因為稅制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短期要通過赤字支撐實現稅制改革。”蔣震説。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指出,赤字率3%實際上只是指一般公共預算裏的赤字(2.18萬億元),就赤字水準而言,還要看看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這三本賬。比如政府基金預算中包括了4000億元專項債券,還有置換債5.27萬億元,其中今年必須到期置換的至少3萬億元。這兩項加起來就是3.4萬億元,佔GDP約5個百分點。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賬面上找不到的赤字。“總體看,當前財政的擴張力度不小,已經遠遠超過了2008年至2010年。”他説。

  推手 結構性財政政策助力供給側改革

  “對積極財政政策含義要有新的理解。”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指出,當前的積極財政政策,和1998年、2008年的積極財政政策相比,雖然叫法一樣,但含義不同。一是在內涵上,過去的積極財政政策目標是“拉動”增長,現在的積極財政政策目標是“穩住”增長,要拉動經濟增長毫無疑問需要財政大規模擴張,而穩住增長不一定要大規模擴張。當前穩增長的積極財政政策更多作用在結構上。二是在內容上,過去的積極財政政策主要靠投資,側重的是支出,現在的積極財政政策更多依靠減稅,側重的是收入、降費減稅。三是赤字性質上,以往更多是擴張缺口形成的“擴張性赤字”,當前的赤字更多是因為減收減稅形成的“減收性赤字”,從量上來看沒什麼區別,但具體的含義不同。

  在劉尚希看來,積極財政政策有兩個轉向:一是從總量性的政策轉向結構性的政策;二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從單純的經濟政策轉向經濟社會的政策。

  具體而言,供給側改革首先要解決政府的問題,缺乏科學嚴密的監管體系和高的標準,很難改善供給側品質及實現有效供給。而政府與社會關係維度,實際上是民生與發展的關係問題,改善民生是只考慮眼前還是考慮可持續性,對財政政策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財政政策在支出標準上尚缺乏整體的考慮,比如説工資和退休費的標準還有待進一步地科學化。而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係也需要進一步協調和完善。

  從經濟社會的政策轉向看,財政政策的內涵不僅僅意味著是經濟的手段,而是應更加注重人力資本的投資。這體現中國目前發展階段的重要特徵,強調發展的整體性。

  蔣震表示,營改增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大亮點,不僅是減稅作用,關鍵在於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加碼 下半年財政政策有望“更積極”

  在蔣震看來,下半年財政政策的發力點,一是營改增之後,減稅效果逐步顯現,二是繼續增加財政赤字,強化對保民生、穩增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作用。

  不過,對於財政政策而言,在收入有限、支出擴大的收支矛盾加劇的背景下,如何騰挪空間,更好發力,無疑是一種考驗。

  財政部數據顯示,和13.6%的支出增速相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前五個月僅增長了8.3%。從目前情況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後期政策性減收效應還將進一步顯現,全國財政收入形勢不容樂觀,實現全年預算目標需要付出較大努力。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6月29日在向全國人大作2015中央決算報告時表示,要發揮好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將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增強企業發展動力。有序推進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幫助地方減輕利息負擔,騰出資金補短板。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支援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規範推廣運用PPP模式,著力推進PPP立法,用好1800億元引導基金,促進更多項目落地。繼續支援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綜合運用兼併重組、債務重組和破産清算等方式,加快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解決好人員安置問題。

  在高培勇看來,當前關鍵是要加快改革的進程。以稅制改革為例,應該是減間接稅、增直接稅的過程,但直接稅改革還遲遲沒有推動。再比如,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的改革,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到一個清晰的改革指向,地方政府沒有明確的預期,積極性自然就要受到一定的制約。

  樓繼偉表示,接下來要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密切跟蹤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運作情況,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和服務,及時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問題,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落實中央和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保持現有財力格局總體穩定,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出臺改革指導意見,並選取部分領域率先啟動改革試點。進一步加強專項轉移支付清理整合和統籌使用。加大對財政困難縣的基本財力保障力度,推動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組織實施資源稅總體改革及水資源稅試點,配合做好環境保護稅、關稅等立法工作。(孫韶華)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