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國産機器人漸“崛起” 業內憂心“高端産業低端化”

2016年06月29日 08:1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在位於廣州開發區的瑞松智慧科技公司車間裏,一條為廣汽本田二廠量身定制的汽車焊接自動化生産線正在調試,工業機器人作業下的焊點精準、光滑。

  現場技術人員劉科告訴記者,調試成功後,機器人將能在43秒內完成一部汽車的焊接工序。這是人工焊接作業時難以想像的速度。

  在勞動力成本持續高企的當下,工業機器人給中國製造業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廣州數控設備公司使用的一款含有三台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産線,可以實現對車軸承位、車鏡面等的加工工序,一年可節省人工成本約27萬元人民幣。

  近年來,中國製造業對以工業機器人代替工人尤其熟練技工的需求不斷擴大,珠三角地區率先推出了扶持機器人産業發展政策和配套資金,刺激了一大批機器人企業的誕生和加速發展。

  瑞松科技公司董事長孫志強稱,除了服務中國市場,其公司製造的機器人還進入了歐洲市場,去年歐洲銷售額達200萬歐元,到2017年預計突破1000萬歐元。

  “中國本土機器人性價比高,其技術價值、解決方案、技術整合等方面可以承載國際品牌的信任,正逐漸受到全球市場認可”,孫志強如是説。

  據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産量為32996台,同比增長了21.7%。中國機器人産業的發展迅猛,前景也被各方看好。

  作為一家既生産機器人又積極運用機器人的裝備製造企業,廣州數控裝備公司目前正籌建工業機器人産業園,年産能規劃1萬台機器人。

  在看到國産機器人産業快速崛起的同時,身為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副理事長、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常務副會長的孫志強,對當前機器人行業出現“高端技術低端化運用”的現象深感擔憂。

  無獨有偶,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稍早前也公開稱,當前中國機器人産業已出現“高端産業低端化”的趨勢,並有投資過剩的隱憂。

  孫志強表示,目前中國機器人産業確實迎來了發展的風口,政府扶持政策也很多,但一些企業“一哄而上”,未必真正做好了技術和人才的準備。他認為,隨著中國企業智慧化改造的初步完成,機器人應用市場需求增速將放緩,行業內會出現洗牌現象。

  在機器人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方面,中國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廣州數控設備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何敏桂稱,面對當前國際大牌紛紛加入爭食人民幣數千億元甚至數萬億元的中國機器人市場,很少中國本土企業能真正與之抗衡。

  孫志強則稱,中國機器人技術水準正快速提升,中國企業應積極通過與國外先進技術企業合作,打造真正國際化的智慧運用。從日本東京回到廣州工作的機器人系統和精密機械專家馬月平表示,中國工業機器人正向精細化、代替熟練技術工人的方向邁進,這是可喜的現象。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