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全球化”消費浪潮催生新行當 跨國買手這樣煉成

2016年06月27日 14:03:00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全球化”消費浪潮催生新行當

  他們過著國際時間,有著自己專業獨特的選品眼光;他們一邊打理幾萬粉絲,一邊飛到紐約看時裝周,夢想著推出自己的品牌……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海淘族”已經超過2000萬人。到2018年,中國人海淘的年消費額有望達到1萬億元。這股“全球化”的消費潮,正催生出一個新的行當——“跨國買手”。

  近日,北京晨報記者採訪幾位跨國買手,從舊金山到紐西蘭,他們的故事在全世界上演著。

  北京大妞到上海學霸

  踏入這行緣于龐大的需求

  2014年移民紐西蘭的戴安娜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移民前她從沒想過自己會在異鄉開創出一番事業。

  當“買手”純屬偶然。“當時,這邊的皇家蜂毒面膜炒得特別熱,一些親戚朋友一直讓我給他們買。”怕麻煩的戴安娜本想回絕,但“想要的人實在太多了”。後來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洋碼頭,並在上面做起了職業買手,一年多的時間,黛安娜跟她的團隊在洋碼頭上經營的店舖已經衝到3萬多粉絲。

  線上零售出現前,海淘在大部分國人眼中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海外商品漂洋過海,需要由品牌授權給出口貿易公司,再通過進口貿易,報關、檢驗、完稅等一系列手續,進駐到身邊的商店,價格高昂。

  但是,隨著跨境電商的普及,衝擊了傳統零售市場的價格歧視和流通壁壘。而在過去兩年裏,國內消費升級的趨勢更為海淘燒起一把火。

  和戴安娜一樣,“牛哥”的“買手”生涯,也是開始於親朋好友們龐大的購買需求。牛哥是上海人,14年前移民到美國。畢業于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牛哥是一名“學霸”。他用了10年在UCLA從本科讀到了生化博士畢業,在做洋碼頭買手之前,牛哥在洛杉磯大學教書。

  為了支援妻子讀書,牛哥的家從洛杉磯搬到舊金山,牛哥也徹底下海做起了職業買手。業務初期,牛哥牛嫂的店舖主要經營保健品。牛哥專業是研究輔酶Q10,對保健品更了解。但是現在,牛哥牛嫂的經營範圍已經擴展到中高檔包包、服裝等時尚消費品,長期保持著七八百樣的商品出樣。

  “去年‘黑五’一個星期,我們店就做了大概二三百萬元人民幣的銷售規模。”牛哥告訴北京晨報記者。

  買手

  説到底就是跨國際的貿易

  在很多人眼中,買手是一個很輕鬆的職業。但對職業買手來説,除了專業的選品眼光,團隊的成員每天還要保持與成百上千的粉絲互動、打包郵遞,承擔售後的各種服務,研究潮流趨勢。

  在“黑五”這種一年當中最大的折扣季,買手團隊的採購成員們常常要徹夜排隊,衝鋒陷陣,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備貨,因為真正黑五那幾天買不到多少,遠遠滿足不了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前年黑五促銷,我們的員工在GUCCI排隊,排在第15個,早到府一開簡直跟衝鋒一樣,進去後沒幾分鐘,櫃檯就空了。”

  牛哥告訴記者,職業買手和傳統意義上的代購有很大區別。“代購就是別人告訴你買什麼,你去買就行,職業買手膽子魄力比較大,比如,限價折扣也就那麼短的時間,需要買手有比較強的嗅覺知道將來3個月或者半年什麼東西會需求量大,事先我們要把東西買回來。還有就是對國內的經濟情況需要了解,對客戶需求的掌握要跟得上節奏,市場變得很快,要走在市場前面。説到底,做買手實際是在做一種跨國的貿易。”

  現在,牛哥和戴安娜的洋碼頭店舖都有自己比較成熟的團隊,在選品、採購、發貨、售後、服務等環節都已經較為規模化和專業化。

  “除了到商場掃貨採購外,我們還和當地零售、廠家等渠道交朋友,成為品牌VIP,就能夠拿到最優惠的價格。”戴安娜説。

  2萬多買手服務4000萬消費者

  買手們的情懷與夢想

  一站式海外購物平臺洋碼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晨報記者,隨著海淘的爆髮式增長,跨國買手正在形成一個圈層。僅在洋碼頭的平臺上,就聚集了2萬多名來自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的買手。這些買手服務國內近4000萬消費者。洋碼頭對源頭商家與買手的入駐嚴格把關,並通過貝海物流的“海外直郵”服務支援,確保商品從海外到國內各個運輸段的封閉性。

  “其中很多買手學歷都非常高,有很多名牌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等。”洋碼頭的工作人員表示,這些買手是隨著中國整體的消費升級而延伸出來的一批人,更加了解市場。“他們對買手這個職業是有情懷和夢想的。”

  2012年,在美國生活的Cindy在洋碼頭成為一名買手,因為女兒叫Chloe,所以Cindy給自己的店取名叫Lovechloe。“買手讓我變得自信、獨立、陽光,無論是經濟還是精神上。” 如今,全職媽媽和買手的身份無縫連接。Cindy表示,希望有一天Lovechloe能夠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品牌推出。

  海淘的發展讓買手隊伍不斷壯大,競爭也日益激烈。“不光是中國的,全世界同行都很多,”牛哥説,“有些爆款商品我們店舖不賺錢,價格戰太激烈,前兩年沒有這個現象,現在有時候做活動還是虧錢的。但消費者都有個認知就是洋碼頭上不是賣爆款標品的,更多是個性化的商品。”這也對於買手差異化經營和選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牛哥和戴安娜認為,職業買手仍然可以成為終生職業的選擇。

  牛哥説,“我們還是挺看好這個職業的前景。買手職業在美國已經存在了60多年。説到底,就是跨國際的貿易。只要不同的國家關稅不同,産品産地不同,貿易就會存在。”

  戴安娜則把買手職業當成自己的一份事業,她説,“做買手讓我覺得很充實,當消費者拿到了自己喜歡的商品而興奮地跟我分享時,我就會特別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買手説

  戴安娜:

  四五百樣商品背了一個月

  “做這行要有鑽研精神”

  北京晨報:剛剛做專業買手,遇到了什麼挑戰嗎?

  戴安娜:剛接觸的時候得花時間去熬,一個是時差問題,必須跟國內保持零時差,熬夜是肯定的。另一個是要點燈夜讀那樣去背。我的主營産品是保健品,每個功能性保健品的功效、注意事項、適合的人群,每家賣多少錢,得心裏有數,再根據每天的匯率去定價,每天背、抄筆記到半夜,四五百樣東西,生生背了一個多月。

  北京晨報:很多人認為買手是一個挺輕鬆的職業。

  戴安娜:其實挺辛苦的。剛做這行的時候一天就睡2-3個小時,持續了3個月。紐西蘭淩晨4點鍾大概是北京時間晚上12點,很多客戶都是在晚上下單,那個時候不能睡覺,一睡覺就會丟單。現在我是淩晨兩點鐘睡覺,早晨八點鐘起床,已經很知足。規模起來了,每次進貨都是上百箱,得跟廠家去談合作、價格,包括跟每個經銷商、代理商溝通,回復客人的訂單,每天的事忙不完。

  北京晨報:網購價格越來越透明,買手競爭激烈,怎麼保證你的商品在價格上對消費者有吸引力呢?

  戴安娜:現在確實同質化挺嚴重,我們會給客戶推薦一些科學的組合,還有推出一件直郵等等,只要是做得專業,客人是會接受的。做我們這行得有鑽研精神,打破常規,博人眼球才能出銷量。

  牛哥:

  時刻關注經濟變化

  “買手就是做有時尚嗅覺的貿易”

  北京晨報:做職業買手需要怎樣的素質?會通過哪些資訊做判斷?

  牛哥:要了解經濟走向,包括時尚走向。買手説到底做的就是有時尚嗅覺的貿易。經濟指數,經濟報表,股票,這些我都看。股票好的時候,貴的東西就賣得好一點,最近一段時間,便宜的商品賣得挺好的。現在每年的紐約時裝周包括歐洲時裝周我們也都會去,要了解接下來一年會有什麼樣的趨勢。

  北京晨報:中國的同行越來越多?

  牛哥:這兩年這個行業發展得相當好,刷的一下就上來了。我們當時起步真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現在新的買手可以借助洋碼頭這樣的平臺,直接從0跨到1,獲得很大的流量,平臺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和策略,幫助買手直接進入半專業化甚至專業化的水準。

  北京晨報:有沒有失敗經歷?未來有怎樣的挑戰?

  牛哥:學費是必須交的。有時候不單單是我們自己的選品問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MK在三年前是不打折的,現在天天打三折,如果當初有東西囤了沒有賣掉,那就是很大的損失。這是品牌自己策略的變化造成的。

  如果從發展的角度來説,有些問題是我們還在思考的,比如怎麼樣去接觸更多的終端用戶。比如,在雲南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其實需求是挺大的。此外,我們對整個中國的經濟也很關注,經濟轉型或者經濟有變化,我們的選品也要跟著變。

  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劉映花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