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李安:“搶錢、搶明星”是內地電影行業兩大陷阱

2016年06月14日 08:42:00  來源:財新網
字號:    

  【財新網】(記者 黎慧玲)“我們人多(票房)當然會超越它(美國)”,“年輕電影人不要成長得太快”,“大明星不要把自己想得那麼重要”,“不要用掠奪市場的概念”……作為本次上海電影節最重磅的嘉賓,著名導演李安6月13日在電影節論壇上金句頻出。

  公開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中國電影票房從26億元增長至近441億,平均增幅約36%,這樣的“中國速度”之下,2年內就將趕超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在這場以“票房即將超美,成為’老大’還差幾件事”為主題的論壇中,李安把脈中國電影市場,為目前灼熱的電影市場降溫降躁。

  “搶錢”和“搶明星”被李安歸為目前國內電影行業的兩大陷阱。

  第一個陷阱“搶錢”,即疲乏狀態。李安在論壇中説:“因為觀眾會審美疲乏,同樣的東西會看膩。所以拍電影很艱辛,比如説拍《臥虎藏龍》,我們的武術指導袁和平晚上要吃兩片安眠藥,(否則)睡不著的,因為他總是想著要創新,觀眾對新鮮的東西要求非常高。”。現在資本多的現象是好的,因為它是一個電影的生計,這是非常好的現象。我只是説“很容易走到這個陷井中去,變成一個疲乏狀態,變成不光觀眾不喜歡這個類型,他連看電影這回事都覺得不是很重要的時候,我們就會自食其果。”

  第二個陷井“搶明星”,即資源分配不均。把錢都花在了明星上,而不是在內容製作上。搶明星搶資源將走向惡性迴圈,香港和臺灣就曾經歷過。李安認為現在是電影黃金時代的開始,要注意市場泡沫化。

  市場火爆容易帶來浮躁之風,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仍存待解決的命題,其中也蘊含著諸多可能。

  “東方民族有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和情懷、邏輯,這個還沒有變成普及的世界語言。當這個東西建立起來以後,才可以到外面跟大家分享。我覺得不要去用掠奪市場的概念去做,而是能給這個世界提供什麼東西。”李安説。

  “我覺得我們古典的文化裏面有很多的寶藏,有很多東西需要翻新,因為已經古老了。這一點東西可以給全世界一個新的滋潤,第一,你內中需要充實。第二,你在共通語言上可以溝通。大家可以買票獲得他心裏面需要的滋潤。這樣走出全世界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李安表示。

  在李安眼中,中美電影行業的差別在於美國不光有票房,還有文化背景。他在中國和美國做片子最大的不同是,“國片什麼都要下去做,做好萊塢片子的時 候,做任何的細節是在享受和學習,他一個調光或者做任何技術的人,他都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後面,器材都是一樣,硬體都是一樣,但是軟體和經驗,它的品 位、文化背景,這個音真的這麼調一下就會讓你感受到做電影的樂趣,電影不光是逗你笑或逗你哭,而是很紮實的。”

  談及電影明星在行業中的位置,李安認為,明星文化是電影文化一部分,明星自帶吸引力屬性,在觀眾眼中有時或許明星的演技反而不那麼關鍵。他笑稱:“我常常跟不是太大牌的明星講,我説你不重要,你永遠演不到觀眾想像得那麼好,觀眾是借你的臉來想像他想像的東西,所以不要把你想得那麼重要,很誠懇的跟他説做該做的事情,該做的反映,觀眾自己會想像。你越少的話,給觀眾的想像空間越多,你是為人民服務,不要是“大家來崇拜我”的感覺。”

  青年電影人該如何快速成長?李安的答案是,不要讓他們長得太快,“給他一個時間自然發生,給我們自己一個健康環境,晚熟沒有什麼不好,不要太急”,

  對於電影本身,李安覺得電影的故事只是假像,故事是一個技術。“你想跟觀眾心心相映,是通過情節、音樂、笑、哭,或者用情感的起伏帶著大家走的。不管是怎麼樣的旅程,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怎麼交給觀眾看,觀眾看了以後怎麼去做想像,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個人是把它當做工作來做,其實是蠻挨板的事情。你通過故事的假像,在黑黑的屋子裏面和大家做默默的溝通,這對我來講才是最真誠可貴的,我覺得電影也是這樣。”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