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內蒙古2015年GDP總值1.8萬億元

2016年01月26日 14:07: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1月23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開幕,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政府主席巴特爾做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十二五”時期是自治區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期,全區地區生産總值由2010年的1.17萬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1.8萬億元,年均增長10%;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由7070美元增加到1.15萬美元,居全國前列。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070億元增加到1963.5億元,年均增長12.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273.5億元增加到4352億元,年均增長13.9%。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5.2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6倍,年均增長18%。在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創新調控舉措,穩住了經濟增長,實現了新常態下的新發展。

  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五大基地”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三次産業結構由9.4:54.5:36.1演進為9:51:40,初步形成了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産業格局。農牧業提質增效,糧食産量由431.6億斤增加到565.4億斤,牲畜存欄由1.08億頭只增加到1.36億頭只,牛奶、羊肉産量居全國首位,農畜産品加工轉化率由51%提高到58%。工礦業轉型升級,由“一煤獨大”向産業多元轉變,煤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由33.5%下降到11.3%,裝備製造、高新技術、有色金屬和農畜産品加工業貢獻率由31.7%上升到49%。電力裝機由6458萬千瓦增加到1億千瓦,風電裝機由968萬千瓦增加到2316萬千瓦,均居全國首位。現代煤化工、稀土新材料、雲計算等産業規模居全國前列。服務業比重明顯提高,現代物流、文化旅遊、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等蓬勃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由43%提高到64%。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勢産業裝備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發展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公路總里程從15.8萬公里增加到17.5萬公里,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一級公路突破6000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總里程居全國前列,建成30條高速和一級出區通道,94個旗縣市區通了高速或一級公路。鐵路運營總里程由9500公里增加到1.35萬公里,居全國首位。開工建設呼和浩特至張家口等3條高速鐵路和錫林浩特至烏蘭浩特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呼包集動車組開行,結束了我區沒有動車組的歷史。民航機場由12個增加到24個,居全國前列。開工建設錫盟至山東等4條特高壓外送電通道,蒙西電網變電容量突破1億千伏安。建成黃河防洪一期、海勃灣樞紐等重大水利工程。國土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準不斷提高。

  城鄉區域統籌邁出重大步伐。累計投資886億元實施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全區84.4%的行政嘎查村實現全覆蓋,農村牧區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大幅提升,有力促進了城鄉一體化、地區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贏得了各族群眾的讚譽。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55%提高到60.3%。“一核多中心、一帶多軸線”的城鎮體系初步形成,城市面貌、功能和宜居性持續改善。呼包鄂地區輻射帶動作用增強,東部盟市發展步伐加快,老少邊窮地區內生發展動力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準明顯提高。

  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推出一批有力度、有特色、有影響的改革舉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形成改革成果572項,行政審批、財稅金融、國資國企、農村牧區、生態文明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全面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創新與俄蒙合作機制,加快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開發開放經濟帶。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623.8億美元,是“十一五”時期的1.64倍。深化與京津冀、東北地區和發達省市及港澳臺的務實合作,全方位開放格局加快形成。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加快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環境狀況實現總體遏制、局部好轉,美麗內蒙古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累計投入546億元,實施五大生態工程和六大區域性綠化工程。爭取國家出臺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將10.1億畝可利用草原全部納入保護範圍,投入草原生態補獎資金300億元,惠及146萬戶、534萬農牧民。森林面積由3.6億畝增加到3.8億畝,草原植被蓋度由37%提高到44%。環境保護工作力度明顯加大,全面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民生水準顯著提高。各級財政累計投入民生資金1.18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6倍。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17698元、5781元增加到30594元和10776元,年均增長11.1%和13.3%,高於經濟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3.1:1縮小到2.8:1。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保障標準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大力實施扶貧開發、百姓安居和創業就業工程,192萬農牧民擺脫了貧困,為220萬戶城鄉困難家庭改善了居住條件,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34萬人。“三個一”民生實事惠及336.7萬農牧戶、4.15萬名貧困家庭大學生和4800個零就業家庭。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投入年均增長10.9%,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助學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新增兩所本科高等院校。醫療衛生體系建設邁出重要步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紮實推進,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優生優育水準不斷提高。民族文化強區建設成效顯著,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持續進步,草原文化影響力、傳播力顯著增強,我區魯迅文學獎實現零的突破。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精心做好民族工作,持續加大對少數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區傾斜支援力度,各民族大團結的良好局面進一步鞏固發展。競技體育和群眾性體育協調發展,體育産業發展加快,成功舉辦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地震氣象、檔案史志、參事文史、外事僑務和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

  和諧內蒙古建設紮實推進。全面推進依法治區,強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大力實施平安創建工程,社會矛盾化解機制不斷健全,社會治理水準穩步提升。構建起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和敵對勢力滲透顛覆破壞活動,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安全生産形勢總體平穩,食品藥品安全、品質技術監督工作得到加強。認真做好人防和擁軍優撫工作,大力支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進一步鞏固。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自治區28項配套規定,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正風肅紀、建章立制、狠抓落實,推動政風明顯好轉。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監察、審計力度,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大力簡政放權,自治區本級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權力分別壓減47%和45%。嚴格落實“約法三章”,全面停止新建和審批政府性樓堂館所項目,自治區本級“三公”經費支出較2010年下降53.3%。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和科學民主決策,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政府協商民主建設加快推進。

[責任編輯:李振]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