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近四成倒閉 京城畫廊難過成本關

2016年01月05日 14:56:00  來源:北京商網
字號:    

  

  縱觀2015年整體藝術品拍賣市場也出現了一些可圈可點的成績,大中型拍賣行表現出穩中有升的態勢,可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市場卻不景氣,遭遇經營困難。策展人張漿指出,北京市場90%以上的畫廊呈虧損狀態,而且40%左右的畫廊關店或已經倒閉,尤其在北京798藝術區和宋莊藝術區反映比較明顯。“中國畫廊遭遇最寒冷的冬天”,而春節前炙手可熱的字畫市場也不能讓畫廊業有所好轉,倒閉潮來臨的畫廊業將如何生存?一級市場的春天何時到來?

  北京畫廊頻現關店潮

  隨著全藝社、北京空間、紅三房等畫廊的關閉,2015年藝術市場更顯冷清,一些小畫廊難以維持生計。“最有利於畫廊投資的時代已經過去,缺少現金流的畫廊業將迎來倒閉潮,在一兩年內最多可能會倒閉2/3”,業內專家指出。自2012年畫廊業開啟了新一輪週期性下行趨勢後,至今仍未見起色。雖然畫廊從業者們不斷使出各種辦法救市,但似乎對整個行業的回暖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

  京昌美術館負責人杜楓表示,往年畫廊一年的營業額能達到150萬元左右,但去年的成交量不到原來的1/3。“畫廊經營得不是很好,前些年贏利的畫廊都遇到了問題,博覽會上畫廊的展覽也越來越消遣了,很多博覽會已經開始面向大眾消費市場,如今全場很難看到以往1000萬元單價的作品了”,一位博覽會資深從業人員説道。

  資深業內人士張磊表示,從2013年開始,畫廊業就不斷有新調整,畫廊倒閉的佔30%-40%,但新補充僅有10%左右。張漿直言,“今年,有90%以上的畫廊在虧損。宋莊去年舉辦的畫展中,幾乎沒有賣出作品,包括798也一樣,好的話一場展覽可能有一到兩張售出。如今,甚至有畫廊每週都會舉辦展覽,流水式的展覽只是為了以量取勝。更多的宋莊的畫廊、美術館提前半年就已經閉館了,為了節省場地費、人工費”。

  高成本加速畫廊倒閉

  不斷上漲的成本與極速下降的收益使得畫廊遭遇經營危機。“市場整體行情下滑,尤其是當代書畫市場整體書畫持續下跌,買家包括原有藏家對藏品都持觀望態度,原有的藏品沒有人買,很多人堅信,追漲不追跌,大量作品處於沒有交易的狀態”,張漿分析道。高端的畫廊、中間的畫廊,受經濟下行影響,難出太好的作品,小型畫廊則更加虧損。而且,國家對畫廊業的稅收政策較重,包括營業稅、增值稅等都成為一大負擔。

  “這一行業內,大家都在跟風、趨利,市場銷售的作品都差不多,難以形成獨特性,比如方力鈞火了,很快就形成一股模倣潮流。國內的畫廊普遍存在市場行銷和品牌管理弱的問題,在拓寬藏家方面也不在行。此外,畫廊在二級拍賣市場方面不夠積極,在培養、宣傳藝術家方面難以形成持續、穩定的發展路線”,張磊如是説。

  儘管畫廊是一級市場的參與者,但國內的現狀是,更多的藝術家會通過私底交易的方式,這也對市場造成很大衝擊,藝術家對畫廊等合作機構方面沒有價格優勢、價格保護等,就會造成畫廊的經營成本太高、風險太大。在市場中更具強勢地位的拍賣行,也在普遍參與到一級市場中,使得畫廊業受擠壓,很多舉辦畫展會用作品做交換,但很多畫廊之前是市場硬通貨的作品如今也很難銷售,現金流緊張的畫廊,難免資不抵債開始倒閉。

  尋找合適定位成生存之本

  面對國內藝術品市場大環境的不利因素,畫廊經營更需要探索、堅持創新、明確的管理與經營模式。一個成功的畫廊經營既要有明確的學術定位,也要有成熟的市場定位。張磊表示,畫廊想生存就必須走自己的路,必須走差異化路線,不僅要關注市場上的熱點,也要有所調整,具備獨特的生存理念和新作品、新藝術家。未來藝術表現形態會出現180度的轉變,受政治因素影響較大,市場下一個大潮流一定是反映中國元素等文化的。

  畫廊如果沒有明確的自我定位,只是根據市場一時的潮流而選擇經營方向,投機取巧般地在市場交易當中“撈一票”, 置藝術家的前途與未來于不顧的方式終究會被市場淘汰。張漿則表示,“畫廊舉辦畫展,要麼精、要麼高、要麼低,總得有一樣是具有行業競爭力和優勢的。而且,要提升學術引導性,讓投資者、藏家能夠認識到藝術作品的成長性很關鍵。市場的購買力還是有的,作為最接地氣的畫廊,要適應購買者的變化,好像投資方、藏家等初衷不一,購買方式和理念也不同”。

  未來畫廊經營需要靠精品、服務、投資,小畫廊生存會越來越難,會出現一部分畫廊轉型網際網路做藝術品銷售等,因為目前很多畫廊只是售賣作品,缺乏投資能力,只能和其他機構合作去經營畫家,獨立成長性較差,未來也會被專業的“服務+投資”機構所淘汰。(記者 盧揚 陳麗君)

[責任編輯:李振]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