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杭州一老人3套房産過戶兒子如今後悔:5年沒再來過敬老院

2017年05月12日 12:39:21  來源:浙江線上
字號:    

  浙江線上5月12日消息,有人為了資助子女,賣掉自己唯一的房子;有人堅持要守住房子,作為養老的資本;有人擔心自己百年之後,子女因為房産傷了和氣;因為房子,有人後悔了,有人在糾結,有人想辦法未雨綢繆……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雖然住進了養老機構,但房子依然成為老人們最挂心的問題之一,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法律援助點接受的法律諮詢中,三分之一都和房子有關的。

  不同的選擇背後都有故事和紛爭,養老和房子之間的故事,值得一聽。

  賣掉房子後,70多歲的老兩口曾四處租房

  82歲的劉偉驃,頭髮花白,戴一副眼鏡,削瘦,斯文。退休前他是高級工程師,年輕時是學霸,通四國語言。

  今年3月初,他和78歲的老伴顧文香搬進了福利中心。

  “我們沒有家了。”劉偉驃這麼説。

  上個世紀80年代,老兩口唯一的女兒高中畢業後,提出想出國留學。劉偉驃説好啊,你考得上就出去。“她英語不好,我輔導她一段時間,託福真的考出來了。”

  女兒如願去了美國,半工半讀,第一年的學費是劉偉驃四處給人翻譯技術材料掙來的。

  七八年前,在美國定居的女兒要買房子,缺錢,劉偉驃和老伴一合計,把杭州唯一一套房子賣了120多萬,資助女兒。

  已經70多歲的兩人從那時起開始四處租房。

  “當時鄰居説,你們這樣會後悔的,現在身體還這麼硬朗,怎麼能把房子給賣了。我們覺得都一樣啊,人家是快不行的時候把錢留給孩子,我們只是提前給了。” 劉偉驃看得很開。

  顧文香更不用説了,“我們就這一個女兒啊,她那邊發生困難了,沒有人救她,我就把房子賣了給她,當然這點錢也不夠。”

  採訪的時候,這是顧文香重復最多的一句話:就這麼一個女兒。

  租房的幾年,因為房東收回、樓層太高、房子出現品質問題等原因,兩人平均兩年就要換一次房子,搬家的時候,年過70的他們就拖著一輛小拖車,坐著公交,來回八九趟,搬完了事。

  “反正我們也沒有大件,就幾個箱子。”

  直到去年,因為年紀太大,仲介不願再出租房子給他們,兩人才決定住進了福利中心。

  “我們覺得蠻好,這裡條件不錯,我倆的工資管自己看病、吃飯,也沒其他需求,夠了。” 劉偉驃覺得沒什麼後悔的,“女兒在美國已經給我們申請出了綠卡,待了5個月,實在受不了,逃回來了。舉個例子,在那兒,我們出去散步,走一個小時都見不到一個人,在這裡,我到西湖邊坐坐,隨便一個陌生人都能聊上天。那邊看病還特貴,我們這種條件,在那裏就是窮人,以後也是要住最差的養老院。”

  説起這些,老兩口笑聲不斷,雲淡風輕地像在講一件有趣的事。

  劉偉驃唯一覺得不便的是,這裡的飯菜不太合自己胃口,“以前在家,我會買點上好的裏脊肉,炒一下,很嫩的,再加點豆角,獅子頭、紅燒肉我們也會做,味道那個好啊。”

  説起這些,劉偉驃的話裏就有了滋味,“過幾天,我要去以前常去的菜場,買幾罐醪糟存起來,慢慢吃。”

  顧文香説,他們如今對女兒是報喜不報憂,隔段時間視頻下就蠻好了,“在金錢上,我倆已經盡了洪荒之力,如今,我們活著,就要高高興興過日子,他們嘛,也只要過得好好的就行了。”

  他把房子都給了兒子,如今後悔了

  “哎呀苦啊,沒有想到老來會吃那麼多的苦。”在福利中心見到85歲的董爺爺時,他正擺著手,一人在走廊上漫無目的地踱步。見到記者,他一臉平靜地把我們迎入房間,此後,話匣子卻再也止不住。

  2011年,他和老伴在兩個兒子的勸説下,住進了福利中心,原因是老伴患了多年糖尿病,兒子説擔心他吃不消照顧,“住到福利中心,就有人照顧了,我那個時候覺得兒子還蠻孝順。”。

  但住進福利中心後,兩個兒子以各種藉口,要求董爺爺把名下的三套房子先後過戶給他們。

  “我起初不同意,可是老伴説,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隨孩子吧。”

  至此,兩位老人名下一套房子也沒有了。不久後,2012年4月,董爺爺的老伴因為糖尿病並發癥過世,而這也成了董爺爺和兒子們關係的巨大轉捩點——孩子5年來再沒看望過他,小兒子還中斷了每月3000元的養老費用。

  “兩個兒子都是騙子!房子過戶以後他們就不再看我。要我們錢,要我們財産。”董爺爺抖抖索索地拿出一張紙,上面詳細記錄著兒子“騙”走了他多少錢:給兒子買房子,老太婆的喪葬費……

  董爺爺坐在20多平米的房間裏,“毛擠(杭州話,指空間擁擠),你們不要見笑”,他説話激動時,眼角有渾濁的淚。一張木桌上,還放著他的午飯,兩個素菜:蠶豆和豆腐。

  “我本來條件很好的,原來有房子有錢,但是兩個伢兒被老太婆寵壞了……哎,不瞞你們講,我心中苦悶。”

  董爺爺想去法院起訴小兒子,把房子拿回一套養老。上個月18號,他去福利中心法律援助點諮詢。律師告訴他,房子是拿不回來了,只能狀告兒子不盡贍養義務。

  到底要不要告,董爺爺其實很猶豫。“我都85歲了,還要告自己兒子,心裏想想,做人沒意思了。”

  這5年,董爺爺撥打小兒子的電話再無人接聽。可是聽兒媳婦説,兒子過年過節都會回杭州,只是不去看他。他嘗試去住處堵人,也沒有成功過。

  “我經常掉眼淚,想想有點傷心。兒子不來看我,究竟是什麼原因。我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從小到大,給他買汽車,給他錢。孫子來看我,説他爸是沒臉見我。如果真的沒臉,來看看我解釋解釋,為人父母,我也不會真正怪他,我總歸想他的。”

  “生兒子容易不孝啊,還是女兒好”,董爺爺感嘆著,又突然想起來什麼:“福利中心有位奶奶,女兒想要她媽一套房子,老太婆不肯,這個女兒6年沒來看她。看來女兒也狠心的。”

  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法律援助點的負責人介紹,他們提供法律援助一年來,接收到的諮詢大約有近100多起,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立遺囑,差不多有40多起,而立遺囑的內容幾乎都是關乎房産的。

  “有些是怕自己百年之後,幾個子女因為房産起糾紛,就提前立好遺囑分分掉。有些是從保護自己孩子的角度考慮,立遺囑説把房子只留給兒子或者女兒,不讓它成為夫妻共同財産。”該負責人説,還有的做法是簡單乾脆的,比如,有兩個孩子,一個不照顧老人,父母就提前把房子賣掉,錢拿來養老,等自己不在的那一天,就把剩下的錢直接給孝順的那位。“總的來説,老年人對房子的問題還是比較操心的,也比較敏感的。”

  在我們的走訪中,問及34位老人,是否願意把唯一的房子留給子女,靠退休金在福利中心生活?得到的答案竟幾乎都是:願意。在犧牲和成全的背後,他們常説的一句話是:“年紀大了,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願他們孝順。”

  (文中老人,均為化名 原題為《房子給兒子,進養老院的老人後悔了》)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