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信達主攻地産惹違約紕漏 不良資産收入降罰單不斷

2017年04月20日 08:44:12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中國信達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信達”)4月遭遇諸多不順。4月5日,信達發佈公告稱,子公司信達投資等與一家名為莊勝的房地産公司( 簡稱“莊勝公司”)産生糾紛,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二審做出判決,要求信達投資10日內支付違約金10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稱,信達北京分公司為莊勝房地産開發公司的債權人,在莊勝公司陷入債務危機後,信達意對其的進行債務重組,關聯公司信達投資介入。三方約定合作開發莊勝公司位於北京“黃金”地段的宣武門約7萬餘平方米的房地産項目。為了開發該地塊,信達投資先出資設立項目公司“信達置業”。根據和莊勝公司的約定,信達投資要保證莊勝在項目公司信達置業有權參股20%。

  然而,信達投資低價轉讓了該公司持有的信達置業100%股權。莊勝公司對信達投資轉讓信達置業的股權表示反對,稱這“説明信達投資的興趣僅在於通過轉讓項目牟取利潤,而無意按照信達的宗旨和相關協議的約定繼續投入資金做好實際開發工作,是公開的和明示的單方撕毀雙方達成及參與的相關係列協議的表示”。

  四川博超律師事務所主任余嘉勉表示,在雙方簽訂有附加條件的合同後,信達直接出售合資公司股權屬於違約,如果信達先通過訴訟以合理時間內對方未履行合約為由解除合同,再轉讓相關股權,效果會好很多。

  不過,信達在房地産方面的動作可謂“吸引眼球”,子公司信達地産在過去兩年將多塊“地王”收入囊中。以拿下上海寶山某塊地的價格為例,溢價率高達303%,背後的支援者則指向信達。分析指出,在中央去杠桿和各地呼之欲出的限購暗流中,信達地産為解套地王的幾率有多大?其是否能夠達到信達配置資産的需求?一切都是未知數。

  此外,銀監會在今年4月10日公佈了25項行政處罰資訊,其中13項都是對信達及其分公司、個人的行政處罰資訊公開表。違規事由包括違規收購個人貸款、收購金融機構非不良資産、收購不良資産未按規定通知債務人、為同業投資行為違規提供隱性擔保、分公司存在管理不盡職導致風險發生、收購虛構債權等,總計罰款380萬元。

  分析認為,罰單仍透視出信達在近年來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中國信達的“盤子”越做越大,幾乎要實現金融牌照“大滿貫”,轉變成為綜合性的資産管理公司,不過這也意味著風險的增加以及要面臨的來自管理、人員等各方面的挑戰。

  針對上述事件,莊勝公司反對並未阻止信達投資的股權轉讓,信達投資執意要轉讓信達置業的股權,放棄開發黃金地塊,以掛牌的底價,拱手相讓了到手的一大塊“肥肉”,原因究竟是什麼?

  數據顯示,2016年,信達不良資産産生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1%,其中應收款項類不良債權資産收入同比減少17.7%至2016年的155.39億元。那麼,今年信達在業務佈局方面會有哪些動作?

  中國經濟網致電信達總部電話,電話無人接聽。

  執意轉讓股權 信達投資被判決支付莊勝公司違約金10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10月9日,莊勝公司與信達投資、信達北分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書》。信達投資擬受讓莊勝公司位於宣武門附近的A-G七個地塊的開發項目並進行投資建設,莊勝公司完成相關手續後將其過戶或更名至信達投資指定的項目公司名下。信達北分作為莊勝公司的債權人,同意對莊勝公司的債務進行重組。

  據悉,該A-G地塊確實是一塊巨大的“肥肉”,位於北京土地極為稀缺的長安街附近,面積為7.18萬平方米,規劃建築總面積39.6萬平方米,地上建築29.6萬平方米。信達投資介入時,莊勝公司尚欠土地出讓金4億元,還有8000多平米約362戶沒有拆遷。

  在盤活該“爛尾樓”項目,幫助莊勝公司走出困境的方案中,信達和莊勝雙方約定,該項目以在建工程轉讓的模式實現對目標項目的轉讓。當時轉讓的單價以1.1萬元/平方米確定,暫按29.6萬平方米計算轉讓總價款,為人民幣32.58億元。

  在掃清了該地塊開發的“障礙”後,信達投資于2009年10月20日全資設立了信達置業作為前面《框架協議》項下的項目公司。莊勝公司有權參股信達置業,參股比例為20%。同時約定,莊勝公司參股項目公司之前,項目公司應為信達投資的全資附屬子公司。

  2010年7月28日,莊勝公司作為甲方,信達投資、信達置業作為乙方,信達北分作為丙方,簽訂《框架協議書補充協議(三)》。三方一致同意解決因此前中行湖南分行起訴造成的強制執行問題,三方達成執行和解協議,共同向執行法院提出將目標地塊抵償給項目公司——信達置業。

  此後,法院根據三方的執行和解協議,裁定將莊勝二期住宅項目A-G共七個地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以27.3億元抵給信達置業。同時,該地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過戶給信達置業。

  2012年8月27日,信達投資向莊勝公司發出《關於轉讓信達置業部分股權的徵詢意見函》,表示該公司將掛牌轉讓信達置業的股份,並且明確受讓方莊勝公司以1億元持有信達置業20%的股權,股權變更的審批和登記手續正在辦理過程中,受讓方應配合辦理上述審批和登記手續。

  莊勝公司對信達投資轉讓信達置業的股權表示反對,稱這“説明信達投資的興趣僅在於通過轉讓項目牟取利潤,而無意按照信達的宗旨和相關協議的約定繼續投入資金做好實際開發工作,是公開的和明示的單方撕毀雙方達成及參與的相關係列協議的表示”。

  然而,儘管莊勝方面表示反對,信達投資還是在北京金融資産交易所掛牌轉讓了該公司持有的信達置業100%股權。莊勝公司表示,信達投資此時執意轉讓股權,只能被理解為用行動表示貴公司不再履行合作協議的明確約定,構成嚴重的惡意違約行為。

  根據信達2017年4月5日公告,經過兩年多的審理,最高院最終推翻了一審判決,解除莊勝公司與信達投資、信達北分、信達置業等公司簽訂的框架協議和補充協議。信達投資支付莊勝公司違約金10億元,信達置業承擔連帶責任。莊勝公司返還信達投資合同款22.1億元及拆遷款5.3億元。信達表示,該判決帶來的實際影響較小,正在聘請法律顧問申請再審。

  業內人士分析,在不良資産的處置過程中,涉及到房地産項目都比較複雜。如果不是通過拍賣等方式實現土地使用權的完全、潔凈轉讓,而是通過項目公司這樣的方式實現轉讓,確實有一定的風險隱患。比如,在這起糾紛中,信達投資為了獲得這塊土地的開發權,承諾給予莊勝公司在項目公司信達置業有20%的入股權,並且還在合同中約定了高達10億元的違約金,給後續的轉讓信達置業股權埋下了“地雷”。

  信達獨攬銀監會今年前13張罰單

  4月10日,據中國銀監會官網公佈的2017年行政處罰資訊公開表顯示,信達及北京市、吉林省、陜西省、青海省等四家分公司共領13張罰單。違規事由包括違規收購個人貸款、收購金融機構非不良資産、收購不良資産未按規定通知債務人、為同業投資行為違規提供隱性擔保、分公司存在管理不盡職導致風險發生、收購虛構債權等,總計罰款380萬元。

  據《北京商報》報道,信達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些罰單都是2015年銀監會檢查時開出的,因為資訊披露存在一定的滯後性,所以近期才公開,且公司在2016年已經提出了相應整改措施。

  但罰單仍透視出信達在近年來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股改後的這些年,在保持不良資産經營作為核心板塊的同時,信達的“盤子”也越做越大。據該集團上月末披露的2016年年報顯示,信達在內地和香港已擁有9家從事資産管理和金融服務業務的平臺子公司,包括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金谷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信達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信達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信達投資有限公司、中國信達(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和中潤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信達幾乎要實現金融牌照“大滿貫”,轉變成為綜合性的資産管理公司,不過這也意味著風險的增加以及要面臨的來自管理、人員等各方面的挑戰。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劉澄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收購這麼多金融機構,應該説對管理層和公司經營發展戰略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管理層要對各個領域進行熟悉,能不能適應還要看公司轉變機制的過程。 

  “從業務層面來看,很多資管公司都不滿足於只做銀行資産,也是擴大到信託、證券、期貨等領域,且由原來的政策性收購,慢慢變成一種商業性往來。這對公司管理層的經驗、人員安排、業務風控等也都是考驗。”劉澄説道。

  頻造“地王” 幕後終極布控者為信達?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從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的整整一年時間,信達地産從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和合肥5個城市取得7個地王,累計付出了352億元代價。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信達地産高價拿地背後,一方面由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土地資源稀缺,大量資金聚集必然會進一步推高土地價格,信達看好這一區域未來市場走勢;另一方面他判斷,高價拿地最後未必會使用,也有可能在恰當的時機套利。

  另外,信達地産所獵取的7個地王項目全部位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而這兩個地區也是中國信達不良資産主要聚集地。房地産評論人黃立衝認為,在這些地區拿下地王,間接也提升其土地和物業等不良資産的市值。

  然而,在中央去杠桿和各地呼之欲出的限購暗流中,信達地産為解套地王的幾率有多大?其是否能夠達到信達配置資産的需求?一切都是未知數。

  《北京商報》報道表示,信達地産出手十分闊綽,以拿下上海寶山某塊地的價格為例,溢價率高達驚人的303%,背後的支援者則指向母公司中國信達。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業內,信達地産“公開炒地”已經出了名。信達地産借助母公司的品牌和資源,通過參與設立基金進行股、債權投資或吸引合作對象,其中不少基金的優先級認購人都是信達。  

  在信達的年報中也提及,截至2016年12月31日,信達集團已合計發起設立137隻由本集團的子公司擔任普通合夥人(或管理人)並管理第三方資金的私募基金。

  知情人士認為,搞來搞去其實都在一條産業鏈上,幕後終極布控者就是信達。子公司間也相互炒作,有配合的空間,使得流入樓市的資金被加出杠桿。

  2016年信達不良資産收入同比下滑1.1%

  據人民網報道,信達發佈的2016年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末,集團合併總資産突破1萬億元,達11,744.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4.5%;實現收入總額916.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4%;凈利潤155.12億元,同比增長10.6%。

  公告顯示,2016年,信達不良資産收入同比下滑1.1%;不良債權資産公允價值同比增長29.3%,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抓住市場機遇,不斷創新資産推介,加快資産處置進度。此外,公司投資收益同比增長32.8%。

  信達總裁助理梁強介紹,2016年中國信達加大資本工具創新力度,在金融資産管理公司中首次在境內成功發行100億元人民幣二級資本補充債券,在境外成功發行32億美元優先股,成功完成61億港幣H股定向增發等。

  對於收入的下降,《北京商報》援引信達方面觀點稱,主要是由於受宏觀經濟週期及公司主動調整應收款項類不良資産債權資産業務結構和風險偏好等因素的影響,月均年化收益率由2015年的11.7%下降至2016年的9.9%。此外,去年該類資産的投放相對集中于下半年,全年月均生息資産餘額較上年有所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信達在不斷調整資産結構的過程中,也拋棄了一些“拖後腿”的子公司。2016年公司完成了南商銀行的交割和整合,實現了西安銀行股權的成功轉讓,順利退出信達財險控股權(轉讓41%股權)。今年中國信達還大手筆加碼幸福人壽。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