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俠客島:一個房字 多少心酸

2017年03月15日 06:31:56  來源:俠客島
字號:    

  最近,樓市有些按捺不住“興奮”。

  從上週到今天,已經有不下十人在島妹面前叨叨房價。大致分三類:想賣房換學區房的,懊惱幾個月間又漲了數十萬;已經買了一套房的,恨當時怎麼沒再買一套;沒房想空手入市的,悲痛憤懣,又悔不當初。

  大家還有相似的疑問:政府從去年四季度以來不是一直在調控房價嗎?出了那麼多政策,為什麼又捲土重來了?

  行情

  説是“捲土重來”怕是不為過。在這一輪樓市中,以北京為首的一線城市及其周邊房價出現上漲,成交量大增,學區房呈現令人恐慌的跳漲,談判4個小時漲17萬的新聞分分鐘嚇死個人;就連島妹自己身處的小區,短短半個月,一平就漲了五千。

  根據中國房地産業協會統計,北京房價已經從去年2月的45000元以下,漲到今年2月的60738元。另據研究機構統計,3月上旬,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網簽6166套,與2月上旬同期相比增加40.1%。日均網簽616套,較2月日均434套的網簽量增加41.9%。進入3月,北京周邊的涿州、淶水、崇禮等地,也因漲勢過猛相繼實施限購。

  三四線城市銷售也在大增。據統計,在wind有完整房地産日交易數據的62個城市中,2017年元旦到2月16日,有23個城市的商品房成交套數同比增加50%以上。這些城市,絕大部分為三四線城市。

數據來源:中國房地産業協會

  數據來源:中國房地産業協會

  利好

  進入3月,尤其是這幾天,樓市一躍成為朋友圈和話題榜的壓倒性話題,與“兩會”釋放出的樓市利好不無關係——

  3月4日,傅瑩表示,本屆人大常委會已把制定房地産稅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規劃,但今年並沒有安排。也就是説,房地産稅並沒有確切實施的時間表——出臺房産稅的目的雖然不是降房價,卻長期以來一直是樓市“狼來了”一般的利空夢魘。官方正式回應,實錘落下,立法尚在規劃,正式實施更加遙遠。炒房者心中松了一口氣;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今年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進城落戶,得有房容身。新型城鎮化和戶籍制度改革帶來的巨大人口流入,將成為接盤的重要力量;

  3月7日,財政部部長肖捷在談個稅改革時,提到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如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衛計委則提出,鼓勵群眾按政策生育,保持適度生育水準——娃多了,要買房的人自然也是多了,全面“二孩”的長期人口因素利好,沒毛病;

  而在個稅方面,按照國際慣例,住房貸款利息支出一般是被列為專項扣除項目的,各方專家也多次建議將此項列入——貸款買房,房貸利息還能抵稅,真金白銀的便宜來得更加直接;

  3月10日央行和3月2日的銀監會表態則可以理解為: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壓力大的,會暫時收緊貸款;對於三四線城市去庫存任務重的,會放鬆管制——三四線城市的樓市,依然不用為錢犯愁。

  ……

  從各種大大小小發佈會的消息來看,對樓市的利好其實不少。原本就蠢蠢欲動的炒作力量,趁著消息面的東風,進一步加強了人們對於房價上漲的預期。

  供應

  如果説兩會上的信號是政策層面,那麼以北京為例,土地供應的變化就是實際的供需影響。

  今年2月的《北京市2017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今年全市計劃供地3900公頃,相比去年的計劃減少了200公頃。其中,住宅用地610公頃。再其中,商品住宅用地計劃安排260公頃,這260公頃中又單列了83公頃,用以保障1.5萬套自住型商品房,商品住宅用地,只剩200公頃不到。

  2016年,這個數字還是850公頃,今年的商品住宅用地計劃供應量則減少590公頃,下降幅度高達七成——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要求,“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北京不增反降,這也是連續多年以來的繼續下降。

數據來源:北京市歷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數據來源:北京市歷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房價不斷上漲,土地供應卻在持續下降,需求仍在增加,導致的結果是:新房市場逐步萎縮且遠郊化(今年以來,北京公開掛牌土地達到10宗,含住宅性質用地的地塊共計5宗,均位於北京的遠郊區縣),城市中心區價格繼續上漲,學區房等稀缺房源呈現跳漲,環京周邊溢價明顯。

  身為首都,集人口、資金、資源等萬千寵愛于一身,無往不利的同時,各種大城市病也隨之而來。因此,近年來,疏解非首都功能成為北京市發展的重中之重。根據京津冀一體化的要求,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力爭控制在2300萬以內,城六區爭取下降15%左右。

  什麼概念呢?

  2016年底,北京常住人口是2172.9萬人。要達到2020年的目標,只剩127.1萬人的增量空間,也就是説,平均每年僅允許增長31萬餘人。

  此時,原本被看作大城市病之一的房價高企,似乎卻又成了疏解人口的一把利器。以房控人,以高房價進行篩選,留下想留的人。從市場手段來看,這是個理性經濟的選擇。對無數在這座城市裏打拼的人來説,不斷高漲的房價,則是一道冷墻。

  去年“9.30”新政後,政府強調要大力推出自住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然而從實際情況看,一是數量仍較少,而且主要是有條件地向戶籍人口和鼓勵發展産業人口傾斜。

  由此,在“調控房價”與“以房控人”之間,就形成了一道非常擰巴的邏輯——房價調降了(其實能做到市長説的“環比不上漲”,就已經算是在降了),買得起房的人多了,還怎麼疏解人口?不下狠勁調,房價漲得太快,輿論又是一片怨聲載道。

  何去何從,實在擰巴。

  平衡

  制定政策,本就是儘量求取平衡。

  有接近北京某房管局的人士透露,目前有關部門一方面壓著開發商的預售許可證遲遲不發,另一方面嚴格控制過戶預約號數量。佐之以媒體報道,讀來耐人尋味——“過戶大廳再現萬元黃牛號”“在交易最為活躍的幾個區域,剛剛簽約的客戶,預約過戶的日期已經排到了下半年。”

  伴隨著北京疏解功能的同時,還有環京圈的猝不及防。據媒體報道,2010—2015年,廊坊在校小學生人數增長40%,成為中國在校小學生數量增長最快的地級市。截至去年12月,廊坊二手房均價為16118元/平方米,同比去年上漲128.85%,漲幅為全國之首。

  當房地産網站《以房控人,環京圈未來前景看好》的標題吸引投資人眼球時,背後卻是環京圈本地人的不堪重負,生活了多年的故土,如今以他們的收入,卻再也買不起家門口的房子。

  社會

  有恒産者有恒心,這是官方在回應完善産權保護制度時常説的一句話。不過,無恒産者要怎麼辦呢?

  經過過去數年的房價起飛期,有很多感嘆“幸好我當年下手買了房”的人,的確值得慶倖,趕上相對較低的房價末班車,如今坐在高房價上,以房換房,部分抵消上漲因素,滿足改善性需求,相對容易;然而,在一線城市,如今再畢業的大學生,或是遲遲未買房的,如果想這會再空手入市,高位接盤,絕大多數人已是有心無力。

  也許有人説,在一二線城市無恒産者,可以到三四線城市購置房産嘛,這不是皆大歡喜嗎?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仍然較多,要支援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

  但中國有句老話,“人往高處走”,一二線城市資源集中度高、房價保值增值能力更強的現實擺在眼前,人們改善生活品質、向資源集中城市靠攏的心也在增強,但凡有些能力想拼搏一番的,誰不想去大城市夠一夠呢?

  有房者希望房價不停上漲,財富不停增值;無房者則急盼泡沫被刺穿,房價崩盤,天下大同。可以説,有沒有房可能或者已經成為當下不同階層的分野,在房價的持續上漲中,二者之間的分歧與鴻溝也在繼續擴大,撕裂著社會方方面面的共識。

  今天挺火的一個段子這樣説:“當清華北大的畢業的人都買不起房子的時候,為什麼還要擠破頭去買學區房呢?”其中的黑色幽默耐人尋味。而這,或許才是更持久深刻的,也是各方各面必須考慮和沉思的問題。

  文/霍木桐

  來源:俠客島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