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呂梁投資40億建高速半年後返工 疑因礦企採空

2016年09月20日 15:09:33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呂梁環城高速公路郭家溝1號大橋採空區治理工程現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曹煦 攝

  兩礦企“挖空”投資40多億元的呂梁環城高速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曹煦 ●李永泉 | 山西太原、呂梁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週刊》2016年第37期)

  呂梁環城高速公路位於山西省呂梁市所轄離石區及方山縣境內,是山西省“三縱十二橫十二環”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呂梁交通發展史上第一條環城高速公路。該條高速公路為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屬於“省投市建”建設項目,由山西省高速集團出資,山西省交通規劃勘測設計院設計,全程38公里。

  呂梁環城高速公路始建於2011年4月,于2015年11月完成通車。然而從今年4月至今,該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大武往臨縣方向主線被雙向封閉。

  一條投資40.78億元的高速公路,緣何運作不足半年便出現“事故”?背後有何隱情?環城高速何時能夠重新環城?

  一“出生”就“生病”的環城高速

  呂梁環城高速公路起點位於方山縣大武鎮閆家山村北,採用大武樞紐連接臨離高速公路,田家會樞紐連接青銀高速公路汾陽至離石段,終點位於離石區田家會街道辦上樓橋居委會西,路線全長38.188公里,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km/h,項目總投資概算為40.78億元,于2011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2014年9月完成交工驗收,2015年11月10日全線通車。

  山西省交通運輸廳及呂梁市主要領導曾出席通車儀式。《呂梁日報》報道稱:其(呂梁環城高速)通車運營,對改善我市區域路網佈局,加快呂梁區域經濟發展、滿足城市交通需求、改善呂梁投資環境、促進呂梁城鎮建設,以及沿線經濟發展、産業結構調整、煤炭外運、旅遊資源開發等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和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市將以呂梁環城高速的正式通車為契機,切實加快立體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不斷優化投資環境。”

  然而這條被寄予厚望的呂梁首條環城高速,在通車僅160天后,卻已然“返工”。

  據呂梁環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宏介紹,2016年4月中旬,運管處的養護工人發現郭家溝1號大橋的1號橋墩到5號橋墩出現裂縫,及時進行了灌縫修護,但僅僅3天后裂縫繼續變寬,運管處隨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山西省高速集團報告,由高速集團委派山西省交通規劃勘測設計院專家進行實地勘測後發現,出現裂縫的高速路下方有方山縣聚星礦業和方山縣同巨礦業兩家鋁礦企業的礦區。

  2016年4月23日,呂梁環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發佈公告:“因呂梁環城高速公路郭家溝1號大橋5號橋墩右側地下出現空洞,疑似採空。為了確保郭家溝1號大橋安全穩定,避免國家財産和人民生命財産損失,現對呂梁環城高速公路大武往臨縣方向主線實行雙向道路交通管控。”

  通告中的“大武”,指的是與呂梁市區緊靠的方山縣大武鎮,其區位優勢明顯,呂梁機場便位於大武鎮木格堂焉村;而轄23鄉鎮的臨縣,則是呂梁地區人口最多的縣,礦産資源豐富,尤其是紅棗種植面積大、産量高,被譽為“中國紅棗之鄉”。

  在高速公路通車前,從大武往臨縣行車只能走314國道,50公里的路要走3個多小時,高速公路通車後,兩地通行時間縮短至20分鐘。方山縣交管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稱,“剛享受了(高速)不到半年,又只能走老路了。”

  7月1日,郭家溝1號大橋採空區治理工程啟動,記者在項目部了解到:“項目採空區段落分佈于K6+441-K6+747,採空區總長306米”“採深41.8-82.8米,採厚2.5米,回採率80%,採用灌注C20細石混凝土及水泥砂漿充填為主,注漿量為27000立方米,計劃工期45日曆天。”

  當地群眾何時能重新享受這條翹首以盼多年的高速公路?大武收費站一位收費員對記者説:“聽説十一就通車了,也不一定。”另一位收費員則表示:(通車時間)還沒有接到上級通知。

  “肯定想早點通車,封路期間每天都是鉅額損失。”呂梁環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宏稱,“但必須要服從安全,(修好後)驗收合格了才能走。”

  9月8日,記者從呂梁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支隊長劉承東處了解到:治理工程9月10日就能結束,待驗收通過後就可以通車。關於具體通車日期,他並未給出回應。據呂梁環城高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宏講,可能9月14日通車。

  誰的責任?

  投資40.78億元的高速公路,僅通車半年便遭如此重創,“先有礦,還是先有橋?”似乎成為界定責任的核心命題。對此,《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對當地政府、設計方、呂梁環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涉事鋁礦,進行了走訪。

  記者從多個渠道了解到,呂梁市高度重視此事,先後成立了事故處置組及事故專項調查組,由分管安全生産和礦産資源的副市長楊巨才負責,成員由呂梁市安監、國土等部門,包括方山縣主要領導及高速集團成員組成。

  “調查組在大武住了一個禮拜,通過談話、調閱資料、實地調查等形式進行調查。”呂梁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支隊長劉承東説,“楊市長非常關心善後的事,每週都要聽進展彙報。”

  關於責任界定和追究問題,劉承東表示,“調查報告已經出來了,市裏已經上了幾次會研究,還沒有定下來。”

  6月30日下午3時,《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第一次來到郭家溝1號大橋所在地方山縣縣政府,卻發現縣政府大樓空空蕩蕩,記者一直等到下午4點左右,陸續有幾位工作人員“上班”,均表示對此事不知情。

  8月9日,記者第二次來到方山縣政府,縣新聞辦主任段曉琴經請示領導後表示:(善後的事)縣裏沒有參與,是呂梁市主導,縣裏不方便接受採訪。

  記者隨後趕到呂梁市政府,呂梁市新聞辦副主任彭斌表示他並不知情,分管市領導外出,會儘快給記者答覆。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未獲回應。

  8月10日,記者又趕到呂梁環城高速公路建設的設計單位,也是目前善後治理工程的設計單位山西省交通規劃勘測設計院(下稱“設計院”)。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講述了高速公路建設與礦産開採“共舞”的經過:2008年,兩個礦的開採手續審批完成;2009年,設計院開始勘探這條路時,當時礦井距高速還有500多米;2012年,設計院下井勘探時,發現礦井距高速公路已縮短至約220米。“只要保持50米的距離,就符合安全設計條件”,該知情人士稱,當地政府曾與兩家礦企達成協定,答應為對方置換同等面積的礦區。

  又過了4年,形勢繼續“惡化”。“今年去善後調查,採空面達到80%。”該知情人士明確説,“我們沒有責任,設計方只對圖紙負責,底下有金礦還是銀礦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對此,記者求證了一位長期從事地下軌道交通建設的業內人士,他的觀點也佐證了設計方的“清白”:“如果知道下面是空的,誰敢在上面設計橋?”

  另據來自設計院的知情人士透露,治理施工費用在2000萬元左右。該人士表示,市政府已責令礦企先墊付1000萬元。但據呂梁環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方面介紹,治理施工費用目前是由該公司先行墊付,待責任落實後再進行賠付。

  8月11日,記者從太原再次折返到呂梁市方山縣,在郭家溝1號大橋採空區治理工程項目部實地看到,簇新的高速公路路面上,幾名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打洞;而在郭家溝大橋下,包括打樁機、挖掘機、水泥車等在內的多個施工設備正在忙碌地作業。

  該治理項目的建設單位呂梁環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施工單位山西交科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監理單位太原理工大成工程有限公司,聯合豎立了一塊“項目概況”的標誌牌,除了對項目的技術參數、工程計劃等做出表述外,特別強調“係大橋建成後開采地下礦層留下的採空區”,這似乎已説明建設單位對此事的態度。

  兩家礦企是否違規?

  兩家“挖空”高速公路大橋的礦企是“何方神聖”?全國工商登記資訊公示系統顯示:方山縣聚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3年10月,註冊資本360萬元,經營範圍為“陶瓷土地下開採、銷售”。方山縣同巨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9月,註冊資本3800萬元,經營範圍為“加工銷售:石英岩、硅石、精微鐵礦粉等等”。

  顯然,兩家礦企的成立時間都在呂梁環城高速的立項建設之前。它們是否存在違規開採的現象?平時的經營管理狀況如何?監管部門是否存在監管缺位的情況?記者多次致電主管部門方山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李喜照,未獲回應。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側面了解到,事實上針對高速公路從礦區上方經過,方山當地政府並未對聚星礦業和同巨礦業給予貨幣補償或置換同等面積礦區。但多位受訪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礦上應該負主要責任,不能因為政府某些承諾沒有到位,就觸碰“採空”這條紅線。

  記者多次試圖聯繫方山縣聚星礦業和方山縣同巨礦業的負責每人平均未果。8月11日,記者來到郭家溝1號大橋不遠處的方山縣同巨礦業郭家溝礦區項目部,發現不銹鋼柵欄門已經緊鎖。

  在不遠處的方山縣聚星礦業有限公司,廠區內已然空空蕩蕩,沒有看到工作人員。一位從門口走過的村民對記者説:“這裡停工很久了,聽説老闆犯下事了。”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