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中國化肥企業深陷倒閉死亡潮 行業巨虧上百億

2017年04月19日 09:10:18  來源:央視財經
字號:    

  拉響警報!中國化肥企業深陷“倒閉死亡潮”!行業巨虧上百億!

  眼下,又到了春耕時節,很多地方春耕生産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往年這個時候,由於化肥等農用物資需求量大,很多化肥廠在這個時候都是開足馬力生産,以保障春耕化肥供應。但是今年我們卻聽説,在山東省臨沭縣,幾年前,當地的化肥企業有上百家,但現在已是大量關停倒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山東臨沭二三十家化肥企業深陷“倒閉關停潮”

  山東省臨沭縣是山東化肥企業較為集中的地方。據當地業內人士介紹,這裡的化肥企業大約有100來家,最紅火的時候是在十年前,每家企業門口,都有等待取貨的經銷商和客戶,拉貨的車隊經常要排出幾公里遠。而最近幾年,這裡的化肥企業,正在經歷一場陣痛,絕大多數企業都倒閉或停業了,剩下的大約只有40來家。這一冷一熱的背後,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4月7日,央視財經記者來到了已經停産的山東旭洋肥業有限公司。在車間倉庫《經濟半小時》記者看到,右邊靠墻的地方,已經被一堆堆化肥堆滿,大約有2、3米高。一位在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化肥都是停産之前堆放在這裡的。

  工作人員:現在不生産了,這個工廠,非常的難弄。

  正説著,一位公司負責人迎面走了過來。簡短交流之後,他帶著記者來到了斜對面的一個倉庫。記者看到,這裡大約有3000多平方米,裏面也堆放著幾大堆化肥,一些化肥包裝袋上有一層灰,有的部分還發黃。

  也許是好久沒有打掃了,地面上也有厚厚的灰,人一走動,地上的灰層就會帶起來,空氣中散發出一股霉味。房頂頂棚鋼架已經生銹,塑膠頂棚有的地方已經破爛,漏風。記者注意到,倉庫裏面的機器設備更是銹跡斑斑,有的用手一觸碰,鐵銹就會掉下來。

  負責人告訴記者,半年前就停産了。現在化肥行業不景氣,生意很難做,尤其像她們這個只有20多人的小廠更是難以支撐。

  山東旭洋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現在不像往年了,今年完蛋了。已經三四年沒賺錢了,沒辦法了。上去下不來了,不幹吧,還有貸款,幹吧,掙不了多少錢!

  這家公司的情況如此,那別的公司呢?隨後,記者來到了附近的山東方正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公司大門緊鎖。門上這把生銹的鎖,似乎在告訴我們,這家公司早已停産關門、人去樓空。

  順著大路往裏走約20來米,記者看到鐵欄杆旁邊還有一間小屋,旁邊幾隻圈養的小鳥在嘰嘰喳喳叫著。一打聽,住在這裡的大叔,原來就是方正公司專門請來看門的。看門人告訴記者,這裡已經停産一年多了,60畝地都閒在這裡。

  央視財經記者在臨沭縣採訪中了解到,像方正公司這樣關閉倒閉的化肥企業還有不少,有的甚至在幾年前,就辦不下去了。山東富農達化肥有限公司也是這樣一家已經關門倒閉的化肥企業。

  記者在現場看到,公司大門同樣是“鐵將軍”把門,在另一個大門口,同樣是大門緊鎖,上面寫著售草雞蛋、草公雞和聯繫電話。一個化肥企業為什麼變成了一個賣雞蛋的地方呢?看門的大爺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原來,富農達已經關閉3、4年了,這裡的雞和雞蛋,是他和老伴兒看空著這100畝地,便乾脆利用起來養雞,掙點錢,貼補家用。

  不僅如此,這家公司還陷入了拖欠工資的官司,被一位叫王夫光的員工告到法院。記者也輾轉找到了這位曾經在富農達公司做過銷售員的王夫光。他告訴記者,從2011年開始,他就在富農達公司做銷售員,剛開始還不錯,公司年産3、4萬噸複合肥,銷售也挺旺,他每月工資加提成,能拿到5、6千元,在當地還算不錯的收入。但是好景不長,兩年後,公司就出現了拖欠工資的情況。

  原山東富農達化肥有限公司銷售員王夫光:到了2012年的下半年,這個資金趕不上了,就是説這個工資也不發,山東富農達欠我工資8萬塊錢。

  除了拖欠工資外,王夫光説,還有一筆客戶買化肥的17.2萬元貨款,錢匯款給公司後,公司不但沒發貨,而且還不退錢;最後還是他自己東拼西湊找人借了17.2萬元,在別的企業買了化肥發給客戶的。但這部分自己墊付的錢,富農達公司至今也都沒給他。

  王夫光:受害的客戶和業務員不低於30人,我們一塊到臨沭縣人民法院起訴,資金總的資金不低於2000萬元。

  這幾家關閉倒閉的化肥企業,讓人唏噓感慨;而當地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還有一些化肥企業表面上看還在運作,實際上經營已經很困難了。像山東春雨肥業有限公司,業內都知道已經停産了,但這裡的工作人員,對外卻是另一種説法。

  山東春雨肥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兩個月吧,現在停産檢修。

  情況果真如此嗎?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隨後來到了春雨肥業的生産車間,整個車間沒有一個人,車間的窗戶玻璃,有的已經破碎;地上還有雜草、污水污泥等雜物;車間裏各種大大小小的管道、機器設備都已經嚴重生銹;機器設備的一個角落,散亂堆放一些袋裝化肥,有的化肥還從包裝袋上灑落出來,直接暴露在外面;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刺鼻腐朽的味道。

  山東省臨沭縣經濟貿易和資訊局肥料産業整合提升科科長王金部:現在得説,是有二三十家了,關閉的。它的産能都不大,有個五萬噸或者十萬噸。

  化肥行業産能9成過剩 價格戰惡性競爭拖垮企業

  從記者在臨沭的調查來看,最近幾年,當地的一些中小化肥企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虧損,這是造成當地超過一半的化肥企業倒閉停産的根本原因。那麼,臨沭化肥企業的遭遇在整個行業到底是個例還是共性呢?化肥行業不景氣的背後深層次原因又是什麼呢?

  臨沭縣經信局肥料産業整合提升科科長王金部告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當地關閉的化肥企業,一般都是年産值在2000萬元左右的中小企業。化肥生意不好做,最主要原因還是,我國化肥産業整體産能過剩,也就是説,産量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那麼,目前這個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呢?中化集團是我國最大的化肥進口商、最大的化肥生産商之一,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直言,這是一個棘手的嚴峻問題。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農業事業部總裁覃衡德:那我們也有些數據,比如到2015年底,整個化肥行業的産能過剩,是超過了百分之九十。整個化肥行業面臨的挑戰是不容忽視的。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化肥的需求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井噴,産品供不應求。以山東臨沭縣為例,臨沭由於一面靠海,水資源豐富,加上當時做化肥門檻低、技術粗放,從最初的幾家,年産量不到5萬噸,短短十年時間,當地就迅速發展到上百家化肥企業,産能達到6、700萬噸。原來做機械的,做房地産的,甚至拉板車的,都加入了這一行業,可市場銷售量只有100多萬噸。這個時候,産能過剩問題就突顯出來。隨後幾年,在市場競爭和當地政府的調整下,目前還有大約40多家化肥企業,中小企業減少了,但大企業的産能仍然在增加。

  山東省臨沭縣經濟貿易和資訊局肥料産業整合提升科科長王金部:産能2016年年底,統計達到了1800多萬噸,但是它這個銷量在700多萬噸。

  而這種産銷不對等、産能過剩,實際上已成了化肥産業普遍存在的嚴峻問題。即使是這幾年複合肥銷售業績最好的化肥企業——金正大集團的負責人,同樣也感受到了壓力。

  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宏坤:從我們所在的復混肥行業來講,大概全國現在有2億多左右的産能,實際的産銷量,大概只有5000萬噸,到6000萬噸,實際上整個行業的開工率,就30%還不到,所以過剩很嚴重。

  一方面産能嚴重過剩,銷量不足;而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業為了生存,低價競爭,紛紛打起價格戰。

  業內人士:為了拿到這個訂單,成本價是2000元每噸的話,他們都保成本價,甚至低於成本價,進行一個惡性的競爭,制約利潤的下降,以至於近幾年整個化肥行業虧損嚴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235.5億元,同比下降12%,全行業虧損222.8億元,較2015年增虧193.9億元,行業虧損面50.7%;磷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097.5億元,全行業利潤6.4億元,大幅下降71.7%,行業虧損面26.9%;鉀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309.1億元,全行業利潤24.3億元,大幅下降40.7%,行業虧損面34.2%。

  化肥用量降低三分之一,産量翻一番 新型化肥大顯身手

  在我國,化肥行業發展已經超過20年,從一哄而上産能過剩,到現在正經歷環境、需求等制約,整個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根據農業部資訊顯示:我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遠高於每畝 8 公斤的世界平均水準,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倍。而大田糧食作物的氮肥、磷肥和鉀肥利用率低,分別為 33%、24%和 42%,均遠低於農業發達國家水準。

  2015年,農業部出臺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那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的化肥産業到底該如何突圍呢? 一些龍頭企業意識到只有通過轉型升級才能推動行業化解過剩産能、調整産業結構、提高核心競爭力。緩釋控肥是他們正在研究的新方向。

  緩控釋肥,是一種新型的高效復混肥。簡單地説,這種肥料外麵包了一層高科技的膜,它能夠根據農作物的生産週期,按一定階段,把肥料一點點緩慢釋放出來,與普通肥料相比,肥料的利用率更高,農作物的産量也更高、品質更好。

  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趙傳波:施肥量減少了,總的成本沒有增加,而且,又減少了一次施肥的這個人工;同時這個每畝田的這個産量,又增加了10%到20%的一個情況,這樣既增産增收,又減少了人力的成本。

  湖南省長沙縣路口鎮農技站技術員李年正:很明顯的,每畝大概是多260斤穀子,那當時是非常明顯的。

  除了主打高科技産品外,作為國內複合肥行業龍頭,金正大集團還著重在整體解決方案下功夫。前期就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到村民地裏,用儀器測土壤的酸鹼度、氮磷鉀元素含量,然後再科學精準選配化肥。

  複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芮文利:像硫酸鉀肥料用的太多,這種肥料都是酸性肥料,用多了以后土壤一是板結二是酸化。

  從肥料製造商轉型成為“製造+服務”的作物營養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化肥企業正是希望通過打通農化推廣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讓村民、種植戶增産又增收。像山東省平邑縣種植的大櫻桃,同樣的品種,在使用高效化肥和整體技術配套服務後,收成大不同。

  張華:這一棵樹,你看産量非常好!去年的價格,我賣的是,大櫻桃15塊錢一斤。這個樹大櫻桃是賣,每斤8塊錢,都是一樣的品種。

  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宏坤:土壤、氣候各方面的變化也不一樣,所以我們根據不同的地塊,不同的作物、不同的氣候,這些等等條件的話,要開發出專用的産品,以及相關的,整個營養的解決方案。

  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升農化服務水準,這是化肥龍頭企業絕地突圍主打的兩張牌。作為國有企業的代表,中化集團公司根據自己的特點和供應鏈服務渠道優勢,研發出化肥智慧製造和農業綜合服務體系。通俗地説,就是用利用智慧機器設備按農作物生長週期、天氣濕度等情況,自動選配各種化肥、農藥,機器攪拌,通過管道,按時按量對農作物、大棚裏的瓜果蔬菜,精準滴管施肥。它在減少化肥用量的同時,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總農藝師王寶傑:你比如説我們今天需要澆番茄,澆4畝番茄,我1畝地需要十斤氨基酸,4畝地需要40斤,我在這個地方把它們設定完成,然後通過我們這個,這樣把它重種好以後,把它打到地裏去。

  眼下正是春耕時節,山東省安丘市長生源生態農場種植戶丁俊士兄弟兩正在承包的200多畝蔬菜大棚裏忙著。過去一畝地大約用100來斤化肥,現在用30多斤化肥就行了,化肥用量一下子降低了一半多。

  山東省安丘市長生源生態農場種植戶丁俊士:現在1畝地用50塊錢的肥的效果,比原先1畝地用200塊錢肥的效果還好,作物的品質,作物的長勢還好了,病害還少了。

  讓丁俊士更高興地是,智慧配肥系統操作還簡單方便,不僅線下在機器顯示屏上動手操作,而且還可以通過手機上下載一個APP軟體,直接遙控操作,自動完成澆水施肥。

  丁俊士:我只要那個,一打開這個設備,通過再打開2號,點開這個什麼,好了,現在開始上水了,通過小口自然的流出來了,很簡單,很方便。又省工省時。

  山東省安丘市長生源生態農場種植戶丁俊卿:産量,你好比説一畝地能産,包括番茄,能産,1畝地産1萬斤,現在通過這個智慧配肥這一塊,能産個2萬斤,翻了倍。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農業事業部總裁覃衡德:我們現在,在全國95座智慧配肥站。我們現在供應的化肥,已經超過了這個1萬噸,但是為農業生産降低了400多萬的成本。那麼我們做了一個初步的測算,一年我們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是超過40萬噸。那也就是意味著我們為農民可以節約成本,超過15億元,那這個效果是明顯的。

  半小時觀察: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肥料産業的支撐,然而當前化肥需求量在下降,價格也在下降,企業虧損已經成為常態,因此對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化肥行業當下最重要的課題。

  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加快培育新的戰略性增長點,大力發展高效低風險的新産品,從“製造”走向“智造”。與此同時,還要加快創新農業服務新方式,要由單純的提供産品向提供産品、技術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轉變。只有這樣,“四面楚歌”的化肥行業才能打贏這場突圍之戰。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