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今年去産能釀新政謀變局:數萬億資産僵屍企業待出清

2017年03月07日 09:34: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今年去産能釀新政謀變局

  2017年去産能正在迎來變局。根據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鋼鐵、煤炭壓減數量分別為5000萬噸和1.5億噸以上,與去年設定的任務相比是“一增一減”,較去年實際完成額皆大幅下降。但就整體進程而言,這一力度並不小,而且新增煤電去産能5000萬千瓦以上,有色、建材等産能過剩領域也被發改委首次提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去産能強調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多部門淘汰落後、清理違規、處理債務等一系列新政和行動正在醞釀。其中,作為“牛鼻子”的僵屍企業退出涉及數萬億資産,人員安置和債務處理壓力巨大。代表、委員建議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破産清算等多種渠道綜合解決債務問題。

  加碼 煤電入圍去産能擴至三行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再壓減鋼鐵産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産能1.5億噸以上。而去年國家設定的目標任務是壓減鋼鐵産能4500萬噸和退出煤炭産能2.5億噸以上,最終全年壓減6500萬噸鋼鐵産能和2.9億噸以上煤炭産能。

  在3月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2017年去産能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鋼鐵全部産能11億噸,表觀消費量一年8億噸。在去年6500萬噸的基礎上今年再去5000萬噸,數字上確實稍低了一些,但已經是很大力度了,産能利用率將達到80%,在市場經濟下也是正常水準。同時,煤炭今年的去産能目標也是一個很大的數量,在去産能堅定不移加以推進的同時,還要保障供應,如冬季取暖用煤,必須保證合理用煤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明確了一個新的目標,提出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産能5000萬千瓦以上,以防範化解煤電産能過剩風險,提高煤電行業效率,為清潔能源發展騰空間。

  “從存量來講,我國現在有9.4億千瓦的煤電裝機,但是現在列入規劃核準在建的是3.12億千瓦,如果在十三五期間都按期投産的話,那麼我國煤電裝機將超過12億千瓦,而十三五規劃中的控制線是11億千瓦。”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連創新低,如果不控制煤電裝機,將可能進一步下降,行業效益無從談起。而且,從環境治理、大氣污染防治的角度來説,也要適當控制煤電發展節奏。

  此外,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的去産能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未有體現,但在上述記者會上,發改委首次正式提及,“有色、建材也存在産能富餘情況,但這些領域市場化程度都比較高,要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去産能。”寧吉喆稱。

  工具 多部門系列新政醞釀

  全國工商聯《關於科學統籌當前鋼鐵行業去産能的提案》指出,目前去産能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以平均化代替市場化,以指標化代替標準化,影響去産能效果。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卜昌森也列舉了一些“症疾”,如相關政策不明確,退出礦井股東權益保障困難;去産能煤礦資産和債務處置缺少可操作的政策支援;企業歷史欠賬多,資金壓力大;煤炭産能缺乏法治化管理手段,易陷入“先減後增”的尷尬境地等問題。

  因此,今年去産能的工具箱也發生了變化。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品質、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有效處置“僵屍企業”,推動企業兼併重組、破産清算,堅決淘汰不達標的落後産能,嚴控過剩行業新上産能。

  東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認為,此前一些偏行政化的舉措,如限制生産天數等政策可能會弱化,這一點很值得關注。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日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召集大型煤企徵求意見,擬從330個工作日恢復到276個工作日,不過政府部門尚未表態。

  全國政協委員、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則建議取消煤炭276個工作日限産政策,認為不符合行業生産特性,實施以後造成煤炭産量大起大落,煤炭價格大幅波動,也容易引起煤礦安全事故頻發。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兩會期間透露,將在2017年內清除全部地條鋼、做好僵屍企業的處置問題、做好下崗職工的安置問題,同時嚴格控制新增産量,防止“邊去邊建”。

  據了解,目前全國正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條鋼去産能風暴。不過,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華菱集團董事長曹慧泉表示,不要低估其難度,地條鋼對地方財政、就業支援很大,牽涉利益眾多,查處阻力很大,而且生産成本和價格比正規鋼低15%到20%,有生存土壤和利潤。

  而在煤電領域,一系列去産能政策也在醞釀。“十三五期間,30千瓦以下的機組能淘汰的就儘量淘汰,具體數字過兩天公佈。”努爾·白克力透露稱,同時將清理違規項目,包括列入規劃、也獲得核準,但是沒有土地、環境等支援性文件就擅自開工的搶跑項目。還將嚴控增量,原定今年建設或投産的機組,有三四千萬千瓦推遲到2020年以後開工。此外,將規範自備電廠,下一步自備電廠要和公營電廠承擔相同的社會責任、義務,東部地區絕對不允許再新建自備電廠。

  挑戰 數萬億資産僵屍企業待出清

  “今後幾年,去産能將進入攻堅期,難度越來越大,已沒有‘軟柿子’可捏,一大堆‘硬核桃’堆在前面。”卜昌森如此形容2017年去産能的艱巨性。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強調,深入推進去産能,要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至少有吉林、河北、山東、浙江、廣東等14個地方明確提出處置“僵屍企業”,其中一些地方還列出了具體數量目標,浙江完成處置300家“僵屍企業”;北京支援分類處置50戶以上“僵屍企業”;山東計劃完成處置第二批“僵屍企業”124戶;湖南今年要完成省級層面“僵屍企業”清理任務的50%。而2016年11月,國資委全面梳理出中央企業需要專項處置和治理的“僵屍企業”和特困企業2041戶,涉及資産三萬億元。

  完成這一系列任務的首要挑戰就是安置好下崗分流職工。《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今年這方面的壓力很大,既要安置2016年去産能中部分仍處於待業狀態的職工,還要安置好新增的幾十萬下崗分流職工。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經信委主任謝超英認為,政府在去産能過程中需要做好的是,為失業人員根據不同情況提供失業救濟、轉崗培訓、低保救助,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進行社保方面“托底”。

  債務化解也進入攻堅階段。據了解,目前企業在清理處置過程中,遭遇債權損失與債務負擔沉重雙重瓶頸,導致僵屍企業多年僵而不死、難以處置。在國新辦2日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明確,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的“僵屍企業”禁止作為市場化債轉股的對象。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張曉強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産能過程中要妥善處理好債務問題,國務院關於去杠桿的綜合文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債轉股。但債轉股要按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進行,而不是簡單卸包袱,把包袱甩給銀行。同時,債轉股並非去杠桿的唯一途徑,還有兼併重組、破産重組等手段,解決債務問題要綜合推進。

  卜昌森也建議,在去産能煤礦資産與債務處置等方面,儘快修訂和完善《破産法》,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破産清算等多種渠道,依法依規處置好去産能煤礦涉及的資産債務問題;研究制定去産能煤礦資産與債務處置辦法,促進不良資産進行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提高企業運作品質和效益。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