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呂紅星
《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近日發布。作為“十三五”時期指導醫藥工業發展的專項規劃,《指南》既明確了當下我國醫藥工業存在的不足與困難,也指明了醫藥工業由大到強的必由之路。
為醫藥產業提供鼓勵和政策支持
“藥物的質量和有效性無論何時都應該排在第一位。《指南》對于促進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特別是中醫藥行業的發展將發揮積極的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廣乾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當前,醫藥行業監管持續強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施,藥品注冊分類調整,注冊標準提高,審評審批速度加快,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倣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推進,全過程質量監管加強,將促進技術創新、優勝劣汰和產品質量提升。同時,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已經實施,環保標準提高和監督檢查加強,這對醫藥工業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指南》中,包括移動醫療在內的“互聯網+醫藥”佔據了一席之地。例如,支持企業建立基于信息化集成的研發平臺,開展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模擬篩選、成藥性評價、結構分析和對比研究,提升藥物研發水平和效率;採用“過程分析技術”(PAT),優化制藥工藝和質量控制,實現藥品從研發到生產的技術銜接和產品質量一致性。提高醫藥工程項目的數字化設計水平,建立從設計到運行維護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