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多地重症肌無力患者遇藥荒 商家將藥價炒高數倍

2016年11月10日 10:28:14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多地重症肌無力患者遭遇“藥荒” 商家將藥價炒高數倍

  央廣網北京11月10日消息(記者肖源 王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年來,很多被長期臨床應用證明能治病、治好病的廉價小藥快速消失,患者們往往跑遍了醫院和藥店也買不到急需的救命藥。最近,有一種叫溴吡斯的明的廉價藥,鬧起了“藥荒”,更有人借此將藥價炒高數倍。

  溴吡斯的明是一種用於重症肌無力患者緩解症狀的必備藥物。這種病的臨床特徵表現是骨骼肌無力,容易疲勞,睜不開眼皮,咽不下食物,慢慢地呼吸也會變得困難。據專業機構估計,我國的重症肌無力患者人數,在65萬以上。雖然目前,這個病還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通過治療適當緩解症狀。由於溴吡斯的明價格便宜、藥效還不錯,被很多患者親切地稱為“小明”。那麼,什麼原因導致“小明”短缺?

  深圳市民翟先生最近很焦心。他的岳父今年初被確診為重症肌無力,由於這種病目前還無法根治,翟先生將岳父送往了河南的老家照料。半年多的時間,一直都是靠 “嗅吡斯的明”來緩解症狀。不過,最近翟先生接到老家打來的電話,説這種“救命藥”買不到了。他跑遍了周邊的醫院、藥房,又托朋友買藥,但一無所獲。無奈之下,翟先生在網上發帖求藥。沒多久,有藥販子聯繫翟先生,但價錢卻翻了好幾倍。由於無法判斷藥物真假,翟先生只好將岳父送進醫院進行住院治療。現在打針,一個星期要3、4000塊錢。

  翟先生遇到的情況不是個例,在一個網路貼吧上,全國很多病友都在尋找“溴吡斯的明”。而一家名叫“藥房網”的網站上,原價33塊左右的溴吡斯的明,三個藥店報出159到280元不等的高價。記者隨後聯繫了河南、江蘇等地的多家醫院,他們均表示,沒有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供應。

  江蘇某醫院工作人員回復:“最近幾天給了我們醫院大概40盒,我們本來每月大概在360盒左右,然後下一次什麼時候能給還不知道。門診我們暫時是鎖住的,第一首先要保證住院患者。”

  如此重要的“救命藥”怎麼會突然間玩起“失蹤”呢?記者隨後聯繫上了該藥在全國的唯一一家生産企業——上海中西三維藥業有限公司。公司黨辦主任劉瀾説,今年五月份,公司召回了一批藥物,這是這次藥荒的直接原因,“我們公司在例行品質回顧的工作的時候,發現溴吡斯的明溶出度的一個指標發生了波動,雖然不涉及到産品的安全,但是本著對患者高度負責的精神,主動實施部分批次産品的市場召回。因此,造成市場暫時性供應不足。”

  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記者看到,溴吡斯的明片的生産企業有三家,而實質在産的只有上海中西三維制藥一家公司。一位經銷人員向記者透露了其中的緣由:“就都是賠錢的嘛,沒人生産,沒人願意生産,成本都不夠,這是主要原因。”

  由於此次召回事件發生的太過突然,許多患者沒有準備,一時間陷入恐慌。而恐慌只集中在一點:接下來怎麼辦?這種藥是否會就此停産了?上海中西三維藥業有限公司黨辦主任劉瀾説,隨著公司相關質檢工作完成,目前,公司已經恢復了溴吡斯的明的生産,預計本月中下旬,藥品在全國範圍內就能全面鋪開。“到9月底,公司已經完成相關的質檢的工作,恢復了溴吡斯的明的生産。産品的市場供應的也從上海覆蓋到全國各個城市,現在正逐步趨於正常。因為從生産的企業到全國各地,還會有一個過程。我們生産的溴吡斯的明片全國正常的需求量是9萬瓶一個月,那麼我們公司正常産量是18萬瓶每個月,應該説是可以滿足患者的要求。出於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公司應該是會堅持溴吡斯的明片的生産,來保證市場的供應。”

  藥品斷供近年來屢屢發生,而究其原因,幾乎所有廉價藥品斷供的邏輯也都無外乎幾點:生産廠家少、産品售價低、市場規模小,盈利能力差。在廉價藥生存岌岌可危的環境下,有企業願意承擔起社會責任進行生産已頗為難得。對於這樣的“救命藥”,國家不妨通過招標,定點生産、議價採購、給予補貼等多種方式,保證這些“孤兒藥”不被黑心商家炒作牟利。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