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訴你 為何O2O創業的存活率僅有1%

2016年08月01日 11:16:05    來源:品途網    

  進入2016年,網上頻現“O2O滅亡名錄”,一些曾經叱吒一時的O2O項目名列其間。如知名投資人薛蠻子領投的社區001、由歌手林依輪創立的飯爺等,多點Dmall網上超市也爆出創始人出局、轉由投資方物美貿易接盤的黑幕。時至今日,O2O立異項目標存活率僅有1%,應是業界可告竣的共識。是什麼使得O2O成為貿易中罕有的“黑洞”,讓無數創業者既傷痕纍纍,卻又樂此不疲?

深度 | 一篇文章告訴你,為何O2O創業的存活率僅有1%!

  O2O的風口

  傳統企業“觸網”歷來不被看好,一言以蔽之:總背負著缺乏網際網路基因、缺乏資金的攙扶臂助、新增電商與既有經營無法相容等苛評。但移動網際網路分歧于PC網際網路,O2O並非是純電商,傳統企業正把握著開展O2O立異前所未有的機緣和優勢:

  O2O立異的內動力

  借助網際網路+實現企業變化、財産進級,已經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同時對於O2O貿易模式的思慮和摸索也已有了了了的功效:

  1)在已有成功上的再立異:傳統貿易企業的O2O是在既有的客群堆集、門店經營網點、採購和供給鏈規模、ERP資訊系統等根本之上,無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2)小而美O2O模式簡直立:與口碑、京東抵家、美大等籠蓋全國、全品類的O2O平臺比擬,傳統貿易企業的O2O明白聚焦在自己所擅長的地區、業態和品類之上,以細分産物對接細分客群,避免了全線擴張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和經營風險,並契合於聞名新經濟媒體人羅振宇“將來的貿易模式會是一個小而美的邏輯”的概念;

  3)初步觸網的成功測驗考試:傳統貿易企業或多或少都已經“觸網”,典型的形態是自立扶植微信公家號,與顧客開展線上交流,或者插手口碑、美大等平臺,測驗考試線上發賣,從而為週全發力O2O自立經營堆集了經驗、磨礪了步隊,也揭開了O2O的神秘面紗。

  O2O立異的外援力

  網際網路+成為國度財産政策,同時各類天時人地相宜的前提也不竭成熟,為傳統企業開展O2O供給了十分豐美有利的外部情況。

  1)智妙手機與寬頻的普及:基於IOS或安卓,全國約7.2億人利用智妙手機,再加上3G/4G和wifi快速普及,所有價值顧客皆得以輕鬆廉價地接入移動網際網路沖浪,為O2O經營供給了堅實的根本;

  2)微信強勢進口呈現:進入2016年,微信活躍用戶數約達5.49億,週全籠蓋價值客群;同時,微信的社交屬性、微信公家號的中立和開放也為O2O貿易經營供給了肥饒的泥土;其他如APP、付出寶辦事窗、微博、等也供給了更多且矯捷的進口選擇,微信付出、付出寶付出的呈現和規模推廣也徹底解決了線上付出的難題;

  3)顧客對於O2O的熟稔:從京東抵家、餓了嗎等大而全O2O平臺,到數千個倒地的O2O項目已充實地培育了客群習慣,大師對於存眷有禮、搖一搖、搶紅包等O2O形式,不僅理解,並且等候有加;

  4)第三方同城物流的崛起:正如PC電商離不開“四通一達”的幹線物流,O2O經營對於同城物流也有著自然的需求;達達、點我達等同城物流解決了門店到顧客的最後一公里堅苦,同時也經由過程搶單、眾包等形式有用地降低了配送成本;

  5)成熟電商軟體與辦事商的支撐:曩昔打造一個專業電商平臺,動輒需要50-60名法式員、數百萬元資金持續投入,而有讚、微電匯等成熟電商軟體和辦事團隊的呈現,很大地降低了手藝壁壘和IT門檻,讓成熟的軟體系統、併發的大數據能力、流利的顧客體驗,分開口碑、餓了嗎等朱門而“飛入平常蒼生家”,此中的微電匯更是聚焦深耕于同門店相連係的O2O實踐範疇中。

  飛輪模式VS厄運模式

  機緣與挑戰並存,可以看到,今朝市場幾乎所有的O2O項目都基於如許的營業邏輯:搭建O2O交互平臺,進而開展虧蝕賺吆喝地發賣補助,從而持續招攬顧客、儲蓄積累人氣,進一步養成顧客黏性,構建流量進口和壟斷位置,並借助壟斷優勢實現持續盈利。

  借用中《從優異到卓越》一書的提法,可稱之為“飛輪模式”,如下圖所示:

O2O電商平臺的“飛輪模式”

  O2O電商平臺的“飛輪模式”

  這是阿裏、京東所得以成功的模式,然而今天時局已經發生很大轉變:

  (1)大量免費午餐催生下,獲取用戶成本增高;

  (2)用戶黏性降低,黏性養成週期拉長;

  (3)在本錢注入和創業怒潮的驅使下,構想、款式和打法近似的O2O項目繁多,惡性競爭加劇;

  (4)投資人耐煩、容忍度降低,動輒插手營業經營,甚至“拉郎配”地促成兼併。

  由此,“飛輪模式”馬上釀成“厄運模式”:

O2O電商平臺的“厄運模式”

  O2O電商平臺的“厄運模式”

  在O2O的潮起潮落中,真正獲得並購重組機遇的並不多,此中包羅了滴滴&快的、美團&公共點評等聞名的“怨偶”配對,背後的推手除了投資人,更有BAT巨子;而絕大部門的O2O項目都是悄無聲氣地走向了終點、悲愴倒下。

  O2O立異的基因與動能

  浩繁O2O項目走向失敗與潰滅,就證實O2O的一切都是錯誤的嗎?

  內活潑力與外部助力交叉與共振,強勢驅動傳統貿易企業實現O2O轉型,並已經有多個成功O2O實踐案例,為小而美的傳統貿易企業O2O模式供給了清楚靚麗的詮釋:

  1)網際網路+持續進級的李寧:作為國內體育品牌的俊彥,李寧在網際網路+轉型中竭盡全力,基於微信公家號、APP、付出寶辦事窗等多個觸點,共匯集O2O會員280萬人,睜開線上線下場景的閉環打通,2015年實現O2O年度經營收入3.2億元;

  2)便當店裏飛出大賣場的唐久便當:作為太原當地最大的連鎖便當店,唐久依託780家門店,吸納O2O會員82萬人,並在移動商城上線後的一年內,成功告竣2970余萬元營收,形成O2O訂單76萬單,平均客單價從9.5元晉陞至39元,成功實現從便當店向網上大賣場的豪放進軍;

  3)新穎才好吃的鮮豐生果:果品連鎖全國排名第二的鮮豐生果,將分佈于4省的605家門店全數上線,實現門店庫存線上同步發賣,上線試運營2個月完成O2O會員吸納45萬人,告竣O2O訂單5.8萬單,平均客單價較線下發賣晉陞26%,落實“新穎才好吃”的肅靜承諾,並向世界生果第連續鎖不竭邁進。

  這裡引用滴滴出行的創始人程維的一段話:

  “我深刻地看到在一個一個的行業裏面,網際網路作為這個時代最進步前輩的出産力,不竭的去革新每一個垂直的行業,一切革新的目標是以提高整個行業的出産效率,提高用戶的消費體驗,降低整體成本為目標的。”

  O2O範疇的創意、立異與創業,現實是針對傳統貿易範疇,利用網際網路+的思維、方式和東西的重大革新和改革,如許的革新包羅兩個部門,既有對貿易傳管轄地的改良,也有對貿易將來邊境的開拓。

  1、對貿易傳管轄地的改良

  在傳統貿易陣地中,懾于資訊不合錯誤稱,存在多個經營惡疾,如顧客需求難以精準展望,顧客身份難以切確識別,必需在門店場景下完成選購、付出和提貨等。這些惡疾成為新興電商企業對傳統貿易迅猛進犯捷徑,往往一擊而中,幾無還手之力。而O2O的理念與實踐,就是利用電商思維、方式和東西,對於傳統貿易的營業流程、顧客體驗、經營績效進行適度的優化和重塑,包羅以下的多個維度:

  1)顯性且周延的顧客關係:不消憑藉實體味員卡,顧客以智妙手機為載體,享有全數的會員權益,同時與微信、付出寶、APP等ID綁定,實現對顧客的線上線下全視角洞察;

  2)隨時隨地隨意的採辦體驗:選購、付出和提貨的操作場景將得以分手,顧客在門店、家中,以及任何所但願的時候、地址進行購物操作,而且實現場景的矯捷切換;

  3)火速高效的供給鏈響應:連係線上訂購、預售等操作形式,貿易企業將提前精準獲知産物供給需求,從而完成從盲目採購到以銷定購的重大遷越;

  4)成果與過程並重的貿易大數據沉澱:不僅記實顧客採辦産物和辦事的成果,同時對於瀏覽、交互和反饋過程實現全景式記實,為進一步細分客群、實現精準辦事奠基根本,同時將商品大數據、顧客大數據、供給商大數據等融為一體。

  精準會員、自由體驗、以銷定購、大數據沉澱……數代零售報酬之魂牽夢繞的夙願,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終於可以真正地實現了。

  2、對貿易將來邊境的開拓

  Biggerthan bigger,O2O開啟的絕非是對傳統貿易的小修小補,星辰大海的征途正方才拉開帷幕。因為智妙手機和多顧客觸點的引入,貿易企業與顧客的交流衝破了門店場景,不再有時空束厄跼踀,同時社交收集的引入,一舉立異出很多前所未有的消費場景、購物路徑,包羅以下的多個維度:

  1)娛樂傳媒化的貿易經營:以圖文、視頻、音頻等載體,睜開針對方針客群的深度且頻仍的傳佈與互動,並不竭擠佔顧客的碎片化時候,潛移默化間驅動顧客培育、行銷採辦的全過程;

  2)社群社交化的零售拓展:連係微信、微博等社交收集平臺,以連結分享、拼團、眾籌、小我微店等形態,將貿易經營構建於SNS的社交傳佈鏈之上,同時虛擬傳佈又能依託于實體門店和社區的堅實臂彎;

  3)小眾化的産物和辦事:在深度顧客交互和大數據沉澱的根本上,顧客被進一步細分和差別化,與供給鏈整合後,進一步實現C2B産物和辦事的精準定制、小眾適配;

  4)延展無限的貿易生態系統:衝破了時空限制,進一步可以衝破品類和貨架的限制,更多的辦事商與産物可融入O2O平臺,從而零售生態系統不再是阿裏、京東們的獨享。

  恰是因為O2O立異具有的壯大基因與動能,使之具備重塑新時代貿易的任務和潛力,也不成能因為一眾O2O項目標失利而退出貿易汗青舞臺。筆者將O2O基因與動能架構描畫為冉冉升空的多級火箭,第一級火箭是對傳統貿易的改良,第二級火箭更是對將來貿易的拓展,兩級火箭瓜代鞭策著貿易O2O願景的實現:

深度 | 一篇文章告訴你,為何O2O創業的存活率僅有1%!

  總 結

  回望2000年PC網際網路的泡沫破滅,相關行業一片狼藉;然而,PC網際網路並未隨之湮沒,而是經由過程“滑鼠+水泥”的思慮與實踐浴火更生,讓大師充實認知到虛擬經濟必需與實體經濟相連係,才能成長、成熟。

  2015年至今,浩繁O2O項目悲愴倒下,同樣也是泡沫破滅;但作為網際網路+與貿易經營的深切融合,O2O也不會是以而終結,而是由實現O2O轉型的傳統貿易企業為主角,“門店+手機”的思慮與實踐為主線,新的帷幕正徐徐拉開,O2O的連臺好戲即將富麗麗地登場了。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