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6日 11:14:00 來源:合肥在線綜合
支撐
2015年6月,合肥成功入選“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此後的3年時間里,合肥每年將獲得中央財政給予的3億元扶持資金。“這些錢要用來培育完善的、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體係,花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體的行動上去。”合肥市經信委主任李海鷹說。
“合肥市新增就業的主體90%來自于小微企業的增長,50%以上的稅收是由小微企業實現的,70%以上的創新專利來自于小微企業,它的生命力是非常強的。”李海鷹表示,政府要當從“小微”到“小強”的“專業推手”,既要為小微企業擺脫現實經營困境創造條件,還要為小微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制度環境。
合肥市正在通過給力的政策,承擔起“專業推手”的角色,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提供平臺、優化服務、政策支持和免除後顧之憂。
從2012年開始,合肥就通過調整產業政策,每年財政預算安排30多個億,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基金、風投、天使基金、創投基金以及財政的借轉補、設立財政金融產品等,對中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
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合肥致力于讓創業者放開手腳,鼓足勇氣去創業。為此,合肥營造寬容的社會環境和政策體係,對暫時遇到困難,或者是事業項目不成功的,通過審計、盡職調查,建立盡職免責的體制和機制。
2015年10月份,合肥市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幹政策意見》,為“創新創業”保駕護航。
《意見》通過28條內容,從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拓展創新創業服務、強化財稅金融支持、激活創新創業主體、健全創新創業機制等方面,給予“雙創”全方位的支持。
此外,合肥市還實施“百千萬”培訓工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免費為中小微企業和經濟主管部門提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等培訓服務。
合肥眾創空間現共有“五大類”
全公益型
由政府、產業園區或孵化器加速器主導建設,如“合肥科技創業苗圃”,主要的收入來源于房租或者是政府的補貼;
企業平臺型
依托龍頭企業運行,資金、技術等各類創業要素配套能力非常強,如“訊飛粒子空間”;
投資服務型
由民間資本社會機構建設,如“洪泰創新空間”,採取投資+服務的模式滿足融資需求;
開放空間型
提供創業者落地的物理空間需求,如“5F創咖”,同時提供創業輔導、資本對接等服務;
活動組織型
主要以做路演、訓練營、導師班和沙龍等,如“夢工廠”。
互聯網經濟創業創新大賽總決賽舉行2016-06-16 11:09:00
第三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在滬啟動2016-06-15 13:13:00
讓青春之歌更嘹亮2016-06-15 11:29:00
第三屆中拉青年政治家論壇開幕 共話青年創新創業新機遇2016-06-15 11:20:00
“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兩江項目路演2016-06-14 1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