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兩岸青創園:讓兩岸創客感受“家”的溫暖

2015-12-02 09:35:00    來源:台灣網    

  加強兩岸青年互動與交流 避免“水土不服”

  何蓉蓉表示,之前她在與臺灣創業青年的交流過程中發現,許多臺灣青年對大陸的了解並不全面,沒有真正的走進大陸,對大陸經濟狀況的發展,人文環境的了解比較粗淺,這成為了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出現“水土不服”的首要原因。所以,作為臺灣青年首先要走出來,要融入當地,應該多與大陸青年創業團隊做朋友,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更快的融入到大陸的創業環境中來。

  同時,臺灣青年來到大陸首先應該解決的是就業問題。在工作中驗證自己的專業水準,以及對事業的追求程度。在這個基礎上,再開始摸索市場,建立人脈關係,這樣創業道路會相對平穩。

  她表示,青創園也會採取一些措施來幫助臺灣青年克服這些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比如會定期組織一些活動來加強兩岸青年的交流與互動。在此之前他們組織過兩岸青年騎行、中秋聯誼晚會等活動,讓兩岸青年真正成為朋友,在交流中尋找雙方的共同交織點,有利於兩岸青年建立深厚的友情,同時也能讓臺灣青年更快的融入到這個環境中來。

  “專業導師團隊”助力兩岸青年創客

  目前,青創園聘請了兩岸十一位創業導師,通過他們向大陸以及臺灣青年創業者傳遞分享先進創業經驗和成功案例。“‘天活農業’團隊就是一個這樣比較典型的例子”,何蓉蓉介紹説,這個品牌的創業者是一名臺灣女孩,之前她父母一直從事花卉育苗培育的傳統農業項目。留法回來後,她不願再繼續著單一的農業養殖相關産業。“如今經過我們導師的分析並且結合她自身的專業優勢對傳統産業進行轉型,現在她主要從事種苗的培育,中草藥的培育,今後將往研發的項目上發展。”何蓉蓉表示,現在通過政策的支援以及青創園的培養,這個項目已經入駐青創園,並且準備做成一個省級的研發中心。

  她表示還有一個有代表性的團隊就是“專咖啡”團隊,十幾年前,一名只有20多歲的臺灣青年孤身一人在大陸民營企業中工作,結識了很多跟他有一樣創業想法的朋友,積累了一定的人脈關係,最後決定自己出來創業。在2年前,他與大陸朋友一起創建了“咖啡星樂”的品牌,並且在江陰、無錫都開有分店。“去年他來到昆山創業園,經過我們專業團隊的分析,開始幫他做咖啡文化的轉型,同時鼓勵他將開咖啡的個人心得傳授給其他創業者,將咖啡培訓與教育培訓結合。”何蓉蓉表示,現在在青創園中已經成立了“專咖啡”這樣一個品牌,將咖啡做成專業化,精緻化。“同時我們鼓勵他們在這樣的一個轉型中,還可以激發更多的産業升級,為兩岸創業者提供更多機會。”

  希望昆山成為兩岸青年創業的首選地

  何蓉蓉指出,青創園堅持“一園多點”的發展模式,整合提升開發區留創園、花橋遊站、啟迪眾創工社、創業服務中心、臺協會微創業基地、民營科技孵化器等載體,打造一批青創園微基地,形成多元化建設運營的眾創空間,構建“創新——創意——創客——創業”全鏈條服務體系。

  “我們希望青創園在今後會發展成為兩岸創業者的一個集聚地”,何蓉蓉認為,青創園最重要的是包容,希望通過兩岸青年的融合,相互幫助,推進産業經濟發展。希望今後在昆山的各個角落建立微基地,在每個微基地中都可以看見兩岸青年創業的身影。她相信昆山有能力成為兩岸青年創業的首選地,成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的第一門戶。同時希望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成功,放飛他們的夢想!(完)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