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兩岸青創園:讓兩岸創客感受“家”的溫暖

2015-12-02 09:35:00    來源:台灣網    

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主任何蓉蓉接受台灣網記者專訪(台灣網 劉承思 攝)

  台灣網11月25日北京訊 (記者 雍紫薇)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一批批有志的年輕人勇立潮頭,其中“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更成為當下備受關注的話題。今年10月,國務院臺辦集中為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廣東等地的12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授牌,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援和鼓勵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並快速搭建了一批有特色、有發展潛力的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平臺。

  近日,台灣網對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之一的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做了專訪,就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的基本概況和未來規劃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主任何蓉蓉表示,青創園會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幫助兩岸創客克服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區位、人文、産業優勢 吸引兩岸創業者選擇昆山

  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于2015年7月13日正式掛牌,核心區坐落于昆山陽澄湖科技園,孵化面積2800多平方米。作為深化兩岸産業、科技、人才交流的新平臺,致力於為兩岸青年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全力推動創新資源匯聚、人才項目孵化、成果展示交易和創新文化培育,努力建成服務昆山轉型升級、增強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目前第一批11個項目經過評審已經陸續入駐,其中60%是臺灣青年創業項目,40%是大陸項目。

  “早在1989年就有第一家臺資企業入駐昆山”,何蓉蓉指出,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並不是新生的事物。如今昆山已經集聚4800多家臺資企業,佔全國的九分之一,江蘇的四分之一,具備了較強的臺資基礎。昆山作為臺胞在大陸相對集聚的地方,在5、6年前就有很多二代臺商開始創業。在這種具備完整産業鏈的環境下,不管是臺灣青年還是大陸青年來這裡創業都具備了良好基礎。

  她説,昆山的區位優勢顯著。昆山東臨上海,西靠蘇州,在上海外向型經濟的輻射下,對整個昆山産業發展、服務業發展以及現在“網際網路+”的發展都在産生著影響。

  同時,昆山有突出的人文環境優勢,這裡有臺商創辦的學校、醫院,是將近十萬台胞的集聚地,臺灣青年來昆山創業不會感到陌生,能更好的適應這裡的環境。同時國際一流大學在昆山周邊都有設立校區,在一定程度上能給青年創業者提供學術上的支援。

  “結合昆山區位、人文、産業上的綜合優勢,配合陽澄湖科技園裏具備的一流硬體設施,我們選擇在這裡設立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何蓉蓉表示,希望昆山今後能成為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的第一門戶。

  政策扶持 推動兩岸青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何蓉蓉指出,目前,昆山市政府出臺《關於推進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鼓勵、支援以臺灣青年和團隊為主的創意創客創業人才來昆山創業,推動兩岸青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根據《意見》,昆山市財政定額安排1000萬元,主要用於保障青創園核心園前期啟動建設資金支出和項目資助,在青創園內設立創新工場、車庫咖啡等新型孵化機構。被認定為昆山市級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的可給予20萬元獎勵。

  同時《意見》規定,昆山將為創業者提供啟動資金。經評審通過後,給予創業者最高15萬元的創業補助,用於團隊項目的前期研發等。

  兩岸創業青年在昆山感受“家”的溫暖

  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不僅扶持剛進入創業階段、初具規模的企業,更重視的是服務於草根創業者。“如今青創園的架構是分版塊進行的,在青創園設立的聯合辦公室裏有64個工位”,何蓉蓉表示,這個空間就是為那些背著背包、帶著夢想和熱情的草根創業者提供的。並且根據産業發展項目的不同,接下來會對這些項目進行評估和孵化,成為一個成熟的項目。

  同時,她指出青創園現在也有發展比較成熟的産業,經過導師的培訓,政府政策的引導,將來在這些創業者中就有可能會出現成功的企業家、創業家。所以現在的服務對象並不是只追求中高端的,而是分階層進行的。“我們更願意看到更多的草根創業者能在我們的培養下成功。”

  在何蓉蓉看來,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的服務宗旨就是給創業者們提供家的感覺。這裡有許多臺灣的元素、臺灣的小吃、臺灣的咖啡等等,讓臺灣青年到這裡來感覺並不陌生。同時會給創業者提供一個集聚的環境。2008年昆山在大陸率先成立臺灣青年聯誼會(簡稱“臺青會”),目前“臺青會”有300多名會員,每年臺青會會舉辦各種特色活動,在兩岸吸引了大量的人氣。臺灣青年創業者可以在這裡找到年紀相倣、有共同語言、共同夢想的朋友。而且昆山還集聚了一批老一輩的臺商創業家,臺灣創業青年可以從他們身上獲取更多的經驗。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