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創新創業做文章培育轉型發展新動力

2015-12-18 09:04:00    來源:張掖日報    

  □張玉林

  一、優勢分析

  近年來,甘州區堅持以發展生態經濟為主線,培育創新主體、激發創業活力,走上了品質型增長、內涵式發展之路,奠定了創新創業發展的良好基礎。一是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長8%,總量是5年前的1.65倍。至11月底,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1%,總量是5年前的2.1倍;大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4%,總量是5年前的3.5倍,對全市貢獻份額不斷增大。二是創新創業基礎牢固。高度重視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培養科技創新人才6915人;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合作,30多戶企業與全國50多家大專院校、80多名專家教授建立技術協作關係,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創建為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示範基地、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三是創新創業優勢明顯。以國家級綠洲現代農業示範區為平臺,探索新模式、引進新技術、推廣新品種,在農村改革、農業創新上走在全市前列;濱河新區承載能力增強,綠洲物流園區優勢産業快速集聚,以商貿旅遊為重點的三産潛力得到充分釋放;以張掖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平臺,佈局建成智榮創業園、天源工業園、電商創業園等科技、就業、企業孵化平臺,在加快創新驅動、激發創業活力上優勢凸顯。四是創新創業潛力巨大。張掖入圍全國首批十五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行列,將實現小微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兩個顯著增強”;國家財政政策性投資重點向“三農”發展、創新和結構調整等8個領域傾斜,對謀劃産業項目非常有利。

  二、主攻方向

  1.堅持創新驅動,做強經濟增長引擎。現代農業上,重點在農産品加工增值、解決土地碎片化、擴大機械化作業率、提高科技貢獻率上求突破。生態工業上,探索推行經開區企業管理、財務諮詢、市場行銷、現代物流等方面第三方專業服務,全面實施名企、名品、名家培育“三名工程”,努力打造張掖經濟新坐標、培育甘州發展新引擎。宜居宜遊上,培育新的城市經營投資主體,逐步由重建設向重管理轉移,廣泛吸納人流、物流、資金流匯聚,推動房地産業穩定發展,形成消費為主的新增長點。

  2.借助“網際網路+”,激發産業升級活力。現代農業上,重點在鄉村延伸創辦電商網店200家,把甘州特色農副産品銷到全國各地。生態工業上,引導企業加快自動化、智慧化、生態化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科技成果市場化運作盈利能力。商貿物流上,推進智慧旅遊平臺建設,在“四大”景區實現線上服務、網路預訂和網上支付,以旅遊大繁榮帶動第三産業大發展;做實物流園區平臺,推廣智慧分倉、大數據預測、物聯網推廣應用,促進物流産業做強、轉型升級。

  3.做強小微企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全區3000多名未就業大學生,強化引導、轉變觀念,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強化創業輔導功能,探索建立“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鏈條。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簡化審批辦事程式,鼓勵更多的“草根”投身創業創新行動。

  4.打造示範基地,擴大創業創新成果。培育打造中小微企業孵化中心,打造張掖回鄉人才創業園、畢業生夢想創業園、成功人士超越創業園、商會眾籌創業園、外來商家創業園五個眾創空間。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園,佈局眾創空間、産品展示區、電子商務區、孵化區等多個功能區,重點培育大學生創業、“網際網路+”行動、眾創空間等創業孵化載體。依託嘉信農産品市場、願景國際商貿城等平臺,打造“網際網路+農業”創業基地、願景創客創業基地、汽車城創業基地,構建“創業基地-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鏈條,促成物流産業與實體經濟聯動發展。

  三、保障措施

  1.優化政府服務。建立完善三張清單一張網,實現由管理向服務、干預向指導轉軌,放開市場,放活主體,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制定優惠政策,在教育培訓、技術創新、稅費減免等方面為大學生創業和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支援,釋放市場主體創業創新動力。

  2.做好融資文章。以萬盛投資、黑河水電、區旅投、城投、公司等企業為主體,探索開展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和高新技術企業股權質押貸款業務,加快建立多元化創新驅動投融資體系。探索建立1億元的經開區天使基金,以權益資本投資為主,鼓勵個人出資協助原創項目或小型初創企業,進行一次性前期投資,激發大眾創業活力。

  3.做實招商引資。鼓勵以企引企、以商引商、親情招商,按項目數量年均增速不低於30%、投資規模增幅不低於15億元的目標,靈活開展點對點、面對面的主體招商活動,著力形成提振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緊盯全省“3341”項目工程、“1236”扶貧攻堅、“6873”交通突破、“6363”水利保障行動等重大部署,強化工作力量,推動精準招商,激活創新創業活力。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