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高校怎樣做創新創業教育

2015-12-17 08:49:00    來源:教育新聞    

  [摘要]一定要避免走入的誤區:只有創業或只有成功地創業才是成功。

英國高校怎樣做創新創業教育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麥可思研究”(MyCos_Research)

  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業水準的評價不能只看畢業時,一定要看畢業生中長期跟蹤研究的結果。高校精心種下的創新創業“種子”,怎可能學生一畢業就立刻開花結果?

  對於高等教育來説,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大學推進創業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並逐步成為連接大學生創業意向與創業行動的重要橋梁。誠如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在麥可思《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發佈會上所説,“現在社會包括學校特別關注大學生畢業時的創業問題,這其實是一個誤區。當前我們講的創新創業教育跟大學生畢業時的創業比例,其實並無直接關係。當然不排除比爾蓋茨、喬布斯等沒畢業就創業且非常成功的個案。一般説來,畢業生積累一定工作經驗與社會資歷後再創業,成功率會更大一些。”湯敏進一步解釋説。他的這一觀點並非是反對大學生畢業時去嘗試創業的意思,他表示,如果畢業時學生已具備創業意願和能力,何樂而不為?但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和學校不應該一味地鼓勵或者逼著大學生畢業時去創業。更應該強調的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給大學生種下創新創業的‘種子’,讓學生知道創業是怎麼回事,為他們在未來5年、10年後的創業打下良好基礎。”

  麥可思數據顯示,2011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有1.6%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1.0%,高職高專為2.2%),三年後有5.5%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3.3%,高職高專為7.7%),説明有更多的畢業生在畢業三年內選擇了自主創業。麥可思專家王伯慶博士也表示,“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業水準的評價不能只看畢業時,一定要看畢業生中長期跟蹤研究的結果。高校精心種下的創新創業‘種子’,怎可能學生一畢業就立刻開花結果?”

  創業能力培養實例——謝菲爾德大學

  重視創新創業環境的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在學校的創業教育相關網頁上寫道,“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無論他們將來選擇哪種職業道路都對其成功非常有必要。‘創業能力’並非指創業學或商業技能,而是指學生急需的一系列成熟並起作用的技巧,能夠幫助大學畢業生成為更具創新能力的求職者,使他們在當今全球經濟中選擇領域並能成為領域內出色的領導者。”謝菲爾德大學還表示,在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一定不能走入的誤區是讓教師和學生有狹隘的理解:只有創業才是成功,或是只有成功地創業才是成功。

  新聞連結

  2015年12月1日,教育部公佈了《關於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教育部網站,2015-12-01)

  謝菲爾德大學希望學生能夠具備的“創業能力”,究竟是通過哪些方式或渠道培養的呢?登錄該校關於創業教育的網頁,我們了解到,該校共有近2.6萬名學生,並非每個學生都有在課外參與創業的機會,但每個學生都可以學習與創業有關的課程。因為謝菲爾德大學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學習創業教育課程,因此每個學生都有提升創業能力的機會。該校的創業教育分為課內與課外,課內的創業教育會在特定學科學習中把能力發展進行情景化模擬,使學生獲得創業能力的鍛鍊;而課外的創業教育則主要是通過“USE”(University of Sheffield Enterprise,在謝菲爾德大學創業)為學生提供更多創業實踐的機會,加強學生的創業能力與技巧。

  數據連結

  麥可思數據顯示,2011 屆大學畢業生三年後自主創業人群認為創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時間管理、談判技能、學習方法、理解他人和協調安排。

  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種新趨勢,但由於自主創業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社會活動,因而對創業者的個人素質和能力有較高的要求。USE從學生創業計劃制定到創業資金的支援,再到圍繞創業能力提升而開展的模擬創業活動,均包括在內。甚至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USE還含有創業能力強化訓練的相關遊戲。

  ◆團體性商業輔導。

  該輔導是學校對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第一步驟,旨在鼓勵學生參與到這個平臺裏來,和專職輔導員交流自己目前已制定的創業計劃。如果學生期待能為自己的創業計劃籌到資金並參與到後期一對一的商業輔導中去,就必須先要參加這個團體性的商業輔導研討會。在該研討會上,大家會交流彼此的創業計劃以及未來發展路線,為未來合作增加可能性。

  ◆想創業,先拿夠20個學分!

  “實現你的想法”是面對所有大二或大三已拿夠20個學分的學生開設的項目(因為項目後期需要學生投入較大精力),不僅能夠讓學生走進創業世界了解創新創業精神,而且讓學生挑戰運用已有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難題。該項目每週的小組會議不是讓學生背負起公開演講的負擔,而是對創業案例的探討和線上創業資源的共用。此項目需要學生組成團隊,展示各自的模擬商業計劃和議案,並對彼此的模擬創業計劃進行評估。由於該項目對所有學科開放,這意味著加入的學生有機會和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交流,並能互相學習、共事。

  ◆社會創新實驗室。

  實驗室內會有4場晚間交流研討會,給學生機會來認識和結交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並與之共事,分享交流創新創業這一共同愛好。通過4場研討會,學校的商業顧問團隊會一直幫助學生把初始概念變成商業計劃,並且完成一系列的挑戰。在第一場研討會上,學生將會被隨機分組進行想法討論;其中帶著創業想法的學生可分享各自的創業理念和他們希望獲取的資源或幫助。隨著項目的進展,學生將分組對已選擇的創業項目進行討論,並制定創業文案。在最後的研討會上,學生將在一個有趣的歡慶會上互相展示最終的創業成果。更值得注意的是,學生不必非得帶著自己的創業想法加入該實驗室。在第一場研討會上,即使學生沒有想法,也會被分到和有想法的學生一組,在餘下的項目進程中與他們一起共事。對於有可行性創業想法的學生,實驗室與學生共同努力,盡力把已經成熟的商業計劃搬到孵化器上,讓計劃成真。

  ◆資金。

  錢,錢,還是錢。學生創業時,創業資金總是眾多關注事項中最棘手的那一項。幸運的是,USE可向該校學生提供1000英鎊的資金支援,來幫助他們緩解創業資金短缺的問題。該項資金不僅在校生可以獲得,畢業5年內的畢業生也可能獲得該項資金的支援。但學生不能用這些資金來購買硬體設備,只可以用來進行專利或商標申請、促銷活動、軟體購買和商業指導培訓等事項。

  ◆合作。

  我們都知道成熟的企業家之間既需要慶祝彼此的成功,還需要給彼此面臨的挑戰提供幫助,成為彼此的朋友或客戶。無論學生處於創業的哪一階段,互相合作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USE聯合為正在創業的學生並向他們提供免費的圓桌交流空間和咖啡等等,讓他們熟悉彼此的創業項目,提供合作的可能性。

  ◆現成的創業遊戲。

  在USE,謝菲爾德大學的圖書館內有現成的遊戲,可以用來幫助學生發展不同方面的創業能力。例如側重於團隊合作的遊戲“決定!決定!”,小組成員必須假設自己在一家旅遊公司工作,並且權衡兩種目標:控制花費並維持利潤,取悅不滿意的顧客。這個遊戲幫助小組成員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談判、冒險和有前瞻性決定的能力;遊戲“領導能力大挑戰”,可以提供學生對有效領導能力的理解和體驗。一個小組成員必須擔任一個領導角色以便幫助團隊達成既定目標。無論小組活動成功與否,他們都有機會來反思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領導並且團隊成員如何對領導作出有效反應。

  創新創業教育不是一兩門課程就能解決的,必須融合於大學教育的整體之中。尤其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創業實踐內容,更不能被限于課堂學習中,而是要將創新創業教育植根于真實世界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激發創新創業慾望,提高所學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實際運用的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創新創業所需的綜合能力。為此,謝菲爾德大學通過以上多種渠道和方式,設法使在校生的校園活動可以與不斷發展的商業活動盡可能多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認識商業組織,熟悉商業經營、管理,為實現未來的理想儲備相關知識和技能。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